发明名称 一种保持车轮定位参数不变的多连杆后独立悬架
摘要 一种保持车轮定位参数不变的多连杆后独立悬架,包括车身或车架、上下两层前摇臂、上下两层前摆臂、车轮轴承壳体、上下两层后摇臂以及上下两层后摆臂。车身或车架上布置有上下两层铰接点;上下层的同侧铰接点竖直共面。各摇臂均为铰接点不在轮心的偏心轮结构。各摆臂均为连杆结构。车轮轴承壳体同侧设有上下两层左右吊耳;上下层的同侧吊耳竖直共面;上下两层吊耳关于过轴承孔中心的水平平面上下对称。车身或车架、摇臂、摆臂和车轮轴承壳体之间均通过铰链连接。本发明能在保持车轮定位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连杆的承载主要为弯、剪形式的简单载荷或连杆具有有利于承受复杂载荷的结构形状,从而使后悬架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
申请公布号 CN101474951B 申请公布日期 2010.12.01
申请号 CN200910001094.3 申请日期 2009.01.22
申请人 清华大学 发明人 赵景山;赵盛;冯之敬;褚福磊
分类号 B60G3/18(2006.01)I 主分类号 B60G3/18(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代理人 邸更岩;陈英俊
主权项 一种保持车轮定位参数不变的多连杆后独立悬架,该多连杆后独立悬架包括车身或车架(1),上层前摇臂(3),上层前摆臂(4),车轮轴承壳体(6),上层后摆臂(7)和上层后摇臂(9)构件;在所述的车轮轴承壳体(6)上设有上层左吊耳(16)和上层右吊耳(17);所述的上层左吊耳(16)和上层右吊耳(17)位于车轮轴承壳体(6)上中间平板(19)的同侧,上层左吊耳(16)和上层右吊耳(17)所在的两平面相交,上层左吊耳(16)和上层右吊耳(17)所在的两平面与车轮轴承壳体(6)分别相交且两条交线相互平行;所述的车身或车架(1)和上层前摇臂(3)通过转动副A连接,上层前摇臂(3)和上层前摆臂(4)通过转动副B连接,上层前摆臂(4)和车轮轴承壳体(6)通过转动副C连接,车轮轴承壳体(6)和上层后摆臂(7)通过转动副D连接,上层后摆臂(7)和上层后摇臂(9)通过转动副E连接,上层后摇臂(9)和车身或车架(1)通过转动副F连接;运动链ABC和运动链FED均为平面RRR运动链,所述的运动链ABC的三个转动副转动副A、转动副B和转动副C的轴线互相平行且都垂直于转动副A、转动副B和转动副C决定的平面ABC,所述的运动链FED的三个转动副转动副F、转动副E和转动副D的轴线互相平行且都垂直于转动副F、转动副E和转动副D决定的平面FED;所述的平面ABC与平面FED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的上层左吊耳(16)和上层右吊耳(17)所在的两平面之间的夹角相等,其特征在于:该多连杆后独立悬架还包括下层前摇臂(2),下层前摆臂(5),下层后摆臂(8)和下层后摇臂(10)构件;在所述的车轮轴承壳体(6)下部设有下层左吊耳(20)和下层右吊耳(18);所述的下层左吊耳(20)和下层右吊耳(18)位于车轮轴承壳体(6)上中间平板(19)的同侧,下层左吊耳(20)和下层右吊耳(18)所在的两平面相交,下层左吊耳(20)和下层右吊耳(18)所在的两平面与车轮轴承壳体(6)分别相交且两条交线相互平行;所述的下层左吊耳(20)和下层右吊耳(18)各自的铰接中心点的距离,等于上层左侧吊耳(16)和上层右侧吊耳(17)各自的铰接中心点的距离;所述的车身或车架(1)和下层前摇臂(2)通过转动副A′连接,下层前摇臂(2)和下层前摆臂(5)通过转动副B′连接,下层前摆臂(5)和车轮轴承壳体(6)通过转动副C′连接,车轮轴承壳体(6)和下层后摆臂(8)通过转动副D′连接,下层后摆臂(8)和下层后摇臂(10)通过转动副E′连接,下层后摇臂(10)和车身或车架(1)通过转动副F′连接;运动链A′B′C′和运动链F′E′D′均为平面RRR运动链,所述的运动链A′B′C′的三个转动副转动副A′、转动副B′和转动副C′的轴线互相平行且都垂直于转动副A′、转动副B′和转动副C′决定的平面A′B′C′,所述的运动链F′E′D′的三个转动副转动副F′、转动副E′和转动副D′的轴线互相平行且都垂直于转动副F′、转动副E′和转动副D′决定的平面F′E′D′;所述的平面A′B′C′与平面F′E′D′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的下层左吊耳(20)和下层右吊耳(18)所在的两平面之间的夹角相等。
地址 100084 北京市100084信箱82分箱清华大学专利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