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用以使烯烃环氧化并同时制造尼龙先质之方法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I332951 申请公布日期 2010.11.11
申请号 TW094106700 申请日期 2005.03.04
申请人 路慕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单志平;叶权源;菲力普 安吉凡;弗利兹 道增伯格;杰寇伯斯 杰森
分类号 C07D301/12 主分类号 C07D301/1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2段125号7楼
主权项 一种用以使烯烃环氧化之方法,其包含:使至少一种烯烃与环己基过氧化氢在触媒的存在下在烯烃环氧化反应条件下接触,提供包括烯烃环氧化物之环氧化反应流出物,其中该触媒包含过渡金属及具有随意互连型中孔的非晶型多孔无机氧化物,其中该中孔包含以中孔及微孔为基准计至少约97体积%之孔体积,以及其中该多孔无机氧化物系以具有介于0.5°与3.0°之间以2 θ计之高峰的X-射线绕射图案为特征。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该烯烃具有从3至25个碳原子。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方法,其中该烯烃具有从3至16个碳原子。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该烯烃系选自丙烯、1-丁烯、2-丁烯、异丁烯、戊烯、己烯、庚烯、辛烯、壬烯、癸烯、环己烯及其组合物。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烯烃环氧化反应条件包括从约0℃至约200℃之温度及高达约100巴之压力。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过渡金属系选自Ti、Cr、V、Fe、Mo、W、Sn及Ga。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方法,其中过渡金属系Ti。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触媒进一步包含微孔结晶状沸石。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方法,其中该沸石系选自TS-1及TS-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环己基过氧化氢系由环己烷氧化作用所提供。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方法,其中环己烷氧化作用之流出物除了环己基过氧化氢,还包括环己醇和环己酮。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方法,其中环氧化反应流出物进一步包括环己醇和环己酮。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方法,其中将流出物中的环己醇和环己酮氧化,提供己二酸。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方法,其中将流出物中的环己酮以氨解氧化作用转化成环己酮肟,接着将其以贝克曼重排作用转化成己内醯胺。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方法,其中将流出物中的环己醇脱氢,形成额外的环己酮,接着在氨解氧化作用之前,先将其与流出物中的环己酮合并。一种用以制造尼龙先质之整合方法,其包含步骤:a)将环己烷在第一个氧化反应区中以含氧之气体氧化,提供包括环己基过氧化氢、环己醇及环己酮的第一个中间物流体;b)使至少一种烯烃与环己基过氧化氢在触媒的存在下在烯烃环氧化反应条件下接触,提供包括烯烃环氧化物、环己醇及环己酮之环氧化反应流出物,c)将烯烃环氧化物与环氧化反应流出物分开;及d)将在环氧化反应流出物中的环己醇及/或环己酮转化成尼龙先质;其中该触媒包含过渡金属及具有随意互连型中孔的非晶型多孔无机氧化物,其中该中孔系以直径从约1.5至约30奈米为范围,并包含以中孔及微孔为基准计至少约97体积%之孔体积,以及其中该多孔无机氧化物系以具有介于0.5°与3.0°之间以2 θ计之高峰的X-射线绕射图案为特征,以及其中该多孔无机氧化物具有从约400至1,100平方公尺/公克之表面积。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方法,其中将环氧化反应流出物中的环己醇和环己酮氧化,以及尼龙先质系己二酸。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方法,其中尼龙先质系己内醯胺,其系由以环氧化反应流出物环己酮的氨解氧化作用制造环己酮肟,再及以环己酮肟的贝克曼重排作用制造己内醯胺尼龙先质之方式所提供。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方法,其中过渡金属系钛。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方法,其中该触媒进一步包含至少一种具有以非晶型取代钛之沸石。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