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M392329 申请公布日期 2010.11.11
申请号 TW098222080 申请日期 2009.11.25
申请人 杨泰和 发明人 杨泰和
分类号 F25B30/00 主分类号 F25B30/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为具有呈固定流向泵送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及呈固定流向泵送通过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之二次侧流体(20)所构成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进一步改良为@sIMGCHAR!d10029.TIF@eIMG!藉由其中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串设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之可作周期正逆向泵送之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以周期正逆向泵动一次侧流体(10),而二次侧流体管路(102)则串设单向流体泵(120)作固定单流向泵动二次侧流体(20),而藉由固态或液态或气态之导热体(50)相互传输温能者;或@sIMGCHAR!d10030.TIF@eIMG!相反的由二次测流体管路(102)串设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作周期正逆向泵送之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以周期正逆向泵送二次侧流体(20),而一次侧流体管路(102)则串设单向流体泵(120)作固定单流向泵动一次侧流体(10),而藉由固态或液态或气态之导热体(50)相互传输温能者;藉由上述两种结构方式,可以获得以下运作功能:@sIMGCHAR!d10031.TIF@eIMG!藉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以周期正逆向呈不同流向泵送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及由单向流体泵(120)泵送通过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之二次侧流体(20),以在热泵或热交换装置运作时,改变呈固定结构位置关系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及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两者相对位置之温差分布状态者;@sIMGCHAR!d10032.TIF@eIMG!可在周期正逆向泵送流体中,将前一流向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或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之二次侧流体(20)所带进之杂质或污染物排出,以减少固定流向产生堆积杂质或污染物之缺失者;上述呈周期正逆向呈不同流向泵送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及以固定流向泵动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之二次侧流体(20),亦可作相反设置,而呈周期正逆向呈不同流向泵送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之二次侧流体(20),并以固定流向泵动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包括进一步串联设置由电源(300)所驱动,及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作周期正逆向泵送流体之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以使所泵动流经一次侧流体管路(101),并通过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一次侧流体(10)呈周期变换流向者;其中:--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为供通过由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之一次侧流体(10),以通过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藉导热体(50)传输温能以和二次侧流体(20)作热交换者;--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为供通过由单向流体泵(120)所泵送之二次侧流体(20),以通过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藉导热体(50)以和一次侧流体(10)作热交换者;--上述一次侧流体管路(101)及二次侧流体管路(102)可制成直管、或平面延伸、或立体形状之曲管、或迷宫形状管、或螺旋状管、或其他各种几何形状,而其中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部份管路为与二次侧流体管路(102)共同结合于导热体(50),以相互传输温能而构成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功能结构者;--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为由可被操控产生正压力、或负压力,两者或其中之一种泵动功能之流体泵动装置所构成,以供泵动气态或液态之一次侧流体(10)者,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含由电源(300)所供应电力驱动之电力马达所驱动,或由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之机械能或所转换之电能所驱动者;--单向流体泵(120):为由可产生正压力推动流体之流体泵动装置所构成,或由可产生负压力吸引流体之流体泵动装置所构成,以供对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之二次侧流体(20)作单向泵动者;单向流体泵(120)含由电源(300)所供应电力驱动之电力马达所驱动,或由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之机械能或所转换之电能所驱动者;单向流体泵(120)可为独立操控或接受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者;--一次侧流体(10):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相同或不同之液态或气态之流体、或液态转气态、或气态转液态之流体者;--二次侧流体(20):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相同或不同之液态或气态之流体、或液态转气态、或气态转液态之流体者;--电源(300):为提供运作之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之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之装置者;--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元件或固态电子电路元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体及操控介面所构成,以供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或同时操控单向流体泵(120),使流经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一次侧流体(10)周期交换所泵动流向,进而操控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中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温度分布状态者;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周期交换所泵动之一次侧流体(10)流向之时机可为藉@sIMGCHAR!d10034.TIF@eIMG!人工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35.TIF@eIMG!藉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设定换向周期时间以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进而改变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之流向者;以及进一步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之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供将所检测温度信号回输至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者;其中:--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元件或固态电子电路元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体及操控介面所构成,以供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使流经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流体周期交换所泵动流向,以操控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中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温度分布状态者;其操控方式含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包括:藉由@sIMGCHAR!d10036.TIF@eIMG!人工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37.TIF@eIMG!藉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依设定时间周期,或参照温度检测装置(11)所检测温度变动而调整设定时间周期,以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33.TIF@eIMG!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之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以藉温度检测装置(11)所检测信号,供输往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以在温度检测装置(11)到达设定温度时,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以周期正逆向泵动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使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中之导热体(50)之温度分布状态随之改变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包括进一步串联设置由电源(300)所驱动及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之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以使所泵动经一次侧流体管路(101)通过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一次侧流体(10)呈周期变换流向者;其中:--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为供通过由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之一次侧流体(10),以通过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藉导热体(50)传输温能以和二次侧流体(20)作热交换者;--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为供通过由单向流体泵(120)所泵送之二次侧流体(20),以通过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藉以和一次侧流体(10)作热交换者;--上述一次侧流体管路(101)及二次侧流体管路(102)可制成直管、或平面延伸、或立体形状之曲管、或迷宫形状管、或螺旋状管、或其他各种几何形状,而其中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部份管路为与不同尺寸之二次侧流体管路(102)呈套合结构,并形成可供流体通过之流路空间,供一次侧流体(10)与二次侧流体(20)间,藉两者之间流体管路之管壁,构成导热体(50)之功能,而进行温能传输功能,进而构成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功能结构者;--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为由可被操控产生正压力或负压力,两者或其中之一种泵动功能之流体泵动装置所构成,以供泵动气态或液态之一次侧流体(10)者,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含由电源(300)所供应电力驱动之电力马达所驱动,或由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之机械能或所转换之电能所驱动者;--单向流体泵(120):为由可产生正压力推动流体之流体泵动装置所构成,或由可产生负压力吸引流体之流体泵动装置所构成,以供对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之二次侧流体(20)作单向泵动者;单向流体泵(120)含由电源(300)所供应电力驱动之电力马达所驱动,或由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之机械能或所转换之电能所驱动者;单向流体泵(120)可为独立操控或接受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者;--一次侧流体(10):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相同或不同之液态或气态之流体、或液态转气态、或气态转液态之流体者;--二次侧流体(20):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相同或不同之液态或气态之流体、或液态转气态、或气态转液态之流体者;--电源(300):为提供运作之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之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之装置者;--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元件或固态电子电路元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体及操控介面所构成,以供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或同时操控单向流体泵(120),使流经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一次侧流体(10)周期交换所泵动流向,进而操控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中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温度分布状态者;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周期交换所泵动之一次侧流体(10)流向之时机可为藉@sIMGCHAR!d10038.TIF@eIMG!人工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39.TIF@eIMG!藉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设定换向周期时间以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进而改变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之流向者;以及进一步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之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供将所检测温度信号回输至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者;其中:--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元件或固态电子电路元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体及操控介面所构成,以供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使流经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流体周期交换所泵动流向,以操控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中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温度分布状态者;其操控方式含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包括:藉由@sIMGCHAR!d10040.TIF@eIMG!人工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41.TIF@eIMG!藉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依设定时间周期,或参照温度检测装置(11)所检测温度变动而调整设定时间周期,以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42.TIF@eIMG!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之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以供将所检测信号,供输往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以在温度检测装置(11)到达设定温度时,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以周期正逆向泵动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使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中之导热体(50)之温度分布状态随之改变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包括此项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进一步可设置单向流体泵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之流体阀构成可作正逆流向操控之联结,而具有两输入端及两输出端,及于其两输入端与所联结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流体源之间,至少其中之一,设置单向流体泵(120),其两输出端供联结设置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管路口(a)(b)两端,进而构成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功能,以供操控通往设置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中之一次侧流体(10)作周期正向与反向之泵动,以经导热体(50)对流经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中,由单向流体泵(120)所泵送之二次侧流体(20)作温能传输者;供通过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内部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所联结之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及单向流体泵(120)所泵送之流路中:--流体阀(129a)之一端与流体阀(129c)及单向流体泵(120)之输出端相通,单向流体泵(120)输入端通往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管口(A)端;--流体阀(129a)之另一端通往设置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管口(A)端,以及通往流体阀(129b)之一端;--流体阀(129d)之一端与流体阀(129b)之一端相通,而直接通往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管口(B)端;--流体阀(129d)之另一端通往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管口(B)端及通往流体阀(129c),而流体阀(129c)之另一端通往流体阀(129a)及共同通往单向流体泵(120)之输出端;于藉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由单向流体泵(120)及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所构成之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运转中,流体阀(129a)及流体阀(129d)为一组,流体阀(129c)及流体阀(129b)为一组,而轮流作开启(open)或闭合(close),以藉单向流体泵(120)之泵动,在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形成周期性轮流交换流向之功能者;--上述之单向流体泵(120)可为由一个所构成作单向泵动,或由一个以上构成而设置于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同一端或分别设置于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两端,以作同泵动流向之助动泵动者;以及进一步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之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供将所检测温度信号回输至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者;其中:--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元件或固态电子电路元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体及操控介面所构成,以供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使流经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流体周期交换所泵动流向,以操控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中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温度分布状态者;其操控方式含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包括:藉由@sIMGCHAR!d10043.TIF@eIMG!人工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44.TIF@eIMG!藉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依设定时间周期,或参照温度检测装置(11)所检测温度变动而调整设定时间周期,以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45.TIF@eIMG!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之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以藉温度检测装置(11)所检测信号,供输往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以在温度检测装置(11)到达设定温度时,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以周期正逆向泵动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使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中之导热体(50)之温度分布状态随之改变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包括由至少一个单向流体串联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之流体阀,构成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供操控通往设置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中之一次侧流体(10),作周期正向与反向之泵动,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为套设于一次侧流体管路(101)内部,两者之间并预留一次侧流体(10)之通路,以由一次侧流体(10)对流经二次侧流体管路(102)内部,由单向流体泵(120)所单向泵送之二次侧流体(20)作热能传输者;供通过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所联结之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及单向流体泵(120)所泵送之流路中:--流体阀(129a)之一端与流体阀(129c)及单向流体泵(120)之出口端相通,单向流体泵(120)入口端通往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管口(A)端;--流体阀(129a)之另一端通往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管口(A)端以及通往流体阀(129b)之一端;--流体阀(129d)之一端与流体阀(129b)之一端相通而通往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管口(B)端;--流体阀(129d)之另一端通往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管口(B)端及通往流体阀(129c),而流体阀(129c)之另一端通往流体阀(129a)及共同通往单向流体泵(120)之出口端;藉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运转中,由单向流体泵(120)及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所构成之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中,流体阀(129a)及流体阀(129d)为一组,流体阀(129c)及流体阀(129b)为一组,而轮流作开启(open)或闭合(close),以在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形成周期性轮流交换流向之功能者;--上述之单向流体泵(120)可为由一个所构成作单向泵动,或由一个以上构成而设置于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同一端或分别设置于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两端,以作同泵动作同泵动流向之助动泵动者;以及进一步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之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供将所检测温度信号回输至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者;其中:--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元件或固态电子电路元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体及操控介面所构成,以供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使流经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流体周期交换所泵动流向,以操控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中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温度分布状态者;其操控方式含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包括:藉由@sIMGCHAR!d10046.TIF@eIMG!人工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47.TIF@eIMG!藉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依设定时间周期,或参照温度检测装置(11)所检测温度变动而调整设定时间周期,以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48.TIF@eIMG!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之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以藉温度检测装置(11)所检测信号,供输往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以在温度检测装置(11)到达设定温度时,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以周期正逆向泵动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使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中之导热体(50)之温度分布状态随之改变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包括由一次侧流体管路与呈螺旋状二次侧流体管路套合而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中,藉封闭中空壳体中之导温流体以传输温能构成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功能,并由流体双向泵动装置所驱动,其主要构成中,为进一步设置由电源(300)所驱动及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作周期正逆向泵送流体之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以使所泵动经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呈周期变换流向者;其中:--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为供通过由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之一次侧流体(10),通过封闭中空壳体(2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其一次侧流体(10)藉导温流体(30)传输温能以和二次侧流体(20)作热交换者;--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为供通过由单向流体泵(120)所泵送之二次侧流体(20),通过封闭中空壳体(200)之二次侧流体管路(102),其二次侧流体(20)藉导温流体(30)以和一次侧流体(10)作热交换者;--上述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与呈螺旋状二次侧流体管路(102)套合而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200)中,藉封闭中空壳体(200)中之导温流体(30)以传输温能构成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功能,并由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驱动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中之一次侧流体(10)作周期交换流向之泵送者;--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为由可被操控产生正压力、或负压力,两者或其中之一种泵动功能之流体泵动装置所构成,以供泵动气态或液态之一次侧流体(10)者,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含由电源(300)所供应电力驱动之电力马达所驱动,或由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之机械能或所转换之电能所驱动者;--单向流体泵(120):为由可产生正压力推动流体之流体泵动装置所构成,或由可产生负压力吸引流体之流体泵动装置所构成,以供对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之二次侧流体(20)作单向泵动者;--前述之单向流体泵(120)含由电源(300)所供应电力驱动之电力马达所驱动,或由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之机械能或所转换之电能所驱动者;单向流体泵(120)可为独立操控或接受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者;--一次侧流体(10):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相同或不同之液态或气态之流体、或液态转气态、或气态转液态之流体者;--二次侧流体(20):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相同或不同之液态或气态之流体、或液态转气态、或气态转液态之流体者;--导温流体(30):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相同或不同之液态或气态之流体、或液态转气态、或气态转液态之流体者;--电源(300):为提供运作之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之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之装置者;--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元件或固态电子电路元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体及操控介面所构成,以供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或同时操控单向流体泵(120),使流经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周期交换所泵动流向者;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周期交换所泵动一次侧流体(10)流向之时机,可为藉由@sIMGCHAR!d10049.TIF@eIMG!人工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50.TIF@eIMG!藉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依设定时间周期,或参照温度检测装置(11)所检测温度变动而调整设定时间周期,以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51.TIF@eIMG!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之位置,设置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以藉温度检测装置(11)所检测信号,供输往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以在温度检测装置(11)到达设定温度时,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以周期正逆向泵动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包括由至少一个单向流体泵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之流体阀构成之双向流体阀组共同构成流体双向泵动装置,其一次侧流体管路与呈螺旋状二次侧流体管路而套合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中,藉封闭中空壳体中之导温流体以传输温能构成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而于一次侧流体管路与一次侧流体源之间供设置单向流体泵,其主要构成中,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进一步为由一次侧流体管路(101)所联结之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及单向流体泵(120)所构成,其所泵送之流路中:--流体阀(129a)之一端与流体阀(129c)及单向流体泵(120)之出口端相通,单向流体泵(120)入口端通往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管口(A)端;--流体阀(129a)之另一端,通往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2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管口(A)端,以及通往流体阀(129b)之一端;--流体阀(129d)之一端与流体阀(129b)之一端相通,而通往单向流体泵(120)之流体进口侧,而由单向流体泵(120)之流体出口侧通往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管口(B)端;--流体阀(129d)之另一端,通往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2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管口(B)端及通往流体阀(129c),而流体阀(129c)之另一端通往流体阀(129a)及共同通往单向流体泵(120)之出口端;藉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由单向流体泵(120)及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所构成之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中,流体阀(129a)及流体阀(129d)为一组,流体阀(129c)及流体阀(129d)为一组,而轮流作开启(open)或闭合(close),以使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2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形成周期性轮流交换流向之功能者;--上述之单向流体泵(120)可为由一个所构成作单向泵动,或由一个以上构成而设置于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同一端或分别设置于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两端,以作同泵动流向之助动泵动者;--上述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与呈螺旋状二次侧流体管路(102)套合而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200)中,而藉封闭中空壳体中之导温流体(30)以传输温能构成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功能者;--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之至少其中一端管口与二次侧流体源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单向流体泵(120),以供单向泵动二次侧流体(20)者;以及进一步可选择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之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供将所检测温度信号回输至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者;其中:--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元件或固态电子电路元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体及操控介面所构成,以供操控由至少一个单向流体泵及所联结之四个可作开关操控之流体阀构成之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使流经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流体周期交换其泵动流向,以操控通过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200)中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之温度分布状态者;其操控方式含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包括:藉由@sIMGCHAR!d10052.TIF@eIMG!人工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53.TIF@eIMG!藉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依设定时间周期,或参照温度检测装置(11)所检测温度变动而调整设定时间周期,以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54.TIF@eIMG!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之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以藉温度检测装置(11)所检测信号,供输往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以在温度检测装置(11)到达设定温度时,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以周期正逆向泵动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使封闭中空壳体(200)中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之温度分布状态随之改变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包括由一次侧流体管路之一次侧流体流经封闭中空壳体,而呈螺旋状二次侧流体管路为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之中,藉封闭中空壳体内部之一次侧流体,作为导温流体以传输温能构成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功能,并由流体双向泵动装置所驱动,其主要构成中,为设置由电源(300)所驱动及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作周期正逆向泵送流体之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以使所泵动流经封闭中空壳体(200)中之一次侧流体(10),呈周期变换流向者;其中:--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为供通过由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之一次侧流体(10)通往封闭中空壳体(200),其封闭中空壳体(200)中之一次侧流体(10)直接传输温能以和二次侧流体(20)作热交换者;--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为供通过由单向流体泵(120)所泵送之二次侧流体(20)通过封闭中空壳体(200)之螺旋状二次侧流体管路(102),其二次侧流体(20)直接与一次侧流体(10)作温能传输者;--上述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流经封闭中空壳体(200),而呈螺旋状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为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200)之中,藉封闭中空壳体(200)中之一次侧流体(10)直接作为导温流体,以对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中之一次侧流体(10)传输温能,构成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功能,并由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驱动封闭中空壳体(200)内部之一次侧流体(10),作周期交换流向之泵送者;--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为由可被操控产生正压力、或负压力,两者或其中之一种泵动功能之流体泵动装置所构成,以供泵动气态或液态之一次侧流体(10)者,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含由电源(300)所供应电力驱动之电力马达所驱动,或由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之机械能或所转换之电能所驱动者;--单向流体泵(120):为由可产生正压力推动流体之流体泵动装置所构成,或由可产生负压力吸引流体之流体泵动装置所构成,以供对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之二次侧流体(20)作单向泵动者;--前述之单向流体泵(120)含由电源(300)所供应电力驱动之电力马达所驱动,或由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之机械能或所转换之电能所驱动者;单向流体泵(120)可为独立操控或接受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者;--一次侧流体(10):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相同或不同之液态或气态之流体、或液态转气态、或气态转液态之流体者;--二次侧流体(20):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相同或不同之液态或气态之流体、或液态转气态、或气态转液态之流体者;--电源(300):为提供运作之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之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之装置者;--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元件或固态电子电路元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体及操控介面所构成,以供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或同时操控单向流体泵(120),使流经封闭中空壳体(200)内部之一次侧流体(10),周期交换所泵动流向者;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周期交换所泵动一次侧流体(10)流向之时机,可为藉由@sIMGCHAR!d10055.TIF@eIMG!人工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56.TIF@eIMG!藉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依设定时间周期,或参照温度检测装置(11)所检测温度变动而调整设定时间周期,以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57.TIF@eIMG!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之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以藉温度检测装置(11)所检测信号,供输往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以在温度检测装置(11)到达设定温度时,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以周期正逆向泵动流经封闭中空壳体(200)内部之一次侧流体(10)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包括由至少一个单向流体泵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之流体阀共同构成流体双向泵动装置,并由一次侧流体管路之一次侧流体流经封闭中空壳体,而呈螺旋状之二次侧流体管路为设于封闭中空壳体之中,藉封闭中空壳体内部之一次侧流体,作为导温流体以传输温能构成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功能,而于一次侧流体管路与一次侧流体源之间设置单向流体泵,其主要构成中,其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为由一次侧流体管路(101)所联结之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及单向流体泵(120)所构成,其所泵送之流路中:--流体阀(129a)之一端,与流体阀(129c)及单向流体泵(120)之出口端相通,单向流体泵(120)入口端通往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管口(A)端;--流体阀(129a)之另一端,通往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2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管口(A)端,以及通往流体阀(129b)之一端;--流体阀(129d)之一端与流体阀(129b)之一端相通而通往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管口(B)端;--流体阀(129d)之另一端通往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200)内部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管口(B)端及通往流体阀(129c),而流体阀(129c)之另一端通往流体阀(129a)及共同通往单向流体泵(120)之出口端;藉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由单向流体泵(120)及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及单向流体泵(120)所构成之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中,流体阀(129a)及流体阀(129d)为一组,流体阀(129c)及流体阀(129d)为一组,而轮流作开启(open)或闭合(close),以在一次侧流体管路(101)形成周期性轮流交换流向之功能者;--上述之单向流体泵(120)可为由一个所构成作单向泵动,或由一个以上构成而设置于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同一端或分别设置于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两端,以作同泵动流向之助动泵动者;--上述由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流经封闭中空壳体(200),而呈螺旋状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为设于封闭中空壳体(200)之中,藉封闭中空壳体(200)内部之导温流体(30)传输温能以构成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功能者;--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之至少其中一端管口与二次侧流体源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单向流体泵(120),以供单向泵动二次侧流体(20)者;以及进一步可选择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之位置,设置至少之一处设置温度检测装置(11),供将所检测温度信号回输至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者;其中:--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元件或固态电子电路元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体及操控介面所构成,以供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使流经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流体周期交换所泵动流向,以操控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中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温度分布状态者;其操控方式含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包括:藉由@sIMGCHAR!d10058.TIF@eIMG!人工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59.TIF@eIMG!藉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依设定时间周期,或参照温度检测装置(11)所检测温度变动而调整设定时间周期,以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60.TIF@eIMG!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之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以藉温度检测装置(11)所检测信号,供输往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以在温度检测装置(11)到达设定温度时,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以周期正逆向泵动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使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中之导热体(50)之温度分布状态随之改变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包括由呈螺旋状之一次侧流体管路,与呈螺旋状之二次侧流体管路共同呈螺旋状结合而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藉封闭中空壳体中之导温流体传输温能,构成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功能,并由流体双向泵动装置驱动,其主要构成中,为设置由电源(300)所驱动及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作周期正逆向泵送流体之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以使所泵动经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呈周期变换流向者;其中:--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为供通过由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所泵送之一次侧流体(10),通过封闭中空壳体(2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其一次侧流体(10)藉导温流体(30)传输温能以和二次侧流体(20)作热交换者;--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为供通过由单向流体泵(120)泵送之二次侧流体(20),通过封闭中空壳体(200)之二次侧流体管路(102),其二次侧流体(20),藉导温流体(30)以和一次侧流体(10)作热交换者;--上述呈螺旋状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与呈螺旋状之二次侧流体管路(102)共同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200),藉封闭中空壳体(200)中之导温流体(30)传输温能构成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功能,并由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驱动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中之一次侧流体(10),作周期交流换向之泵送者;--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为由可被操控产生正压力、或负压力,两者或其中之一种泵动功能之流体泵动装置所构成,以供泵动气态或液态之一次侧流体(10)者,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含由电源(300)所供应电力驱动之电力马达所驱动,或由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之机械能或所转换之电能所驱动者;--单向流体泵(120):为由可产生正压力推动流体之流体泵动装置所构成,或由可产生负压力吸引流体之流体泵动装置所构成,以供对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之二次侧流体(20)作单向泵动者;单向流体泵(120)含由电源(300)所供应电力驱动之电力马达所驱动,或由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之机械能或所转换之电能所驱动者;单向流体泵(120)可为独立操控或接受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所操控者;--一次侧流体(10):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相同或不同之液态或气态之流体、或液态转气态、或气态转液态之流体者;--二次侧流体(20):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相同或不同之液态或气态之流体、或液态转气态、或气态转液态之流体者;--导温流体(30):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相同或不同之液态或气态之流体、或液态转气态、或气态转液态之流体者;--电源(300):为提供运作之电源,包括交流或直流之市电系统或独立供应电能之装置者;--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元件或固态电子电路元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体及操控介面所构成,以供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或同时操控单向流体泵(120),使流经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周期交换所泵动流向者;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周期交换所泵动一次侧流体(10)流向之时机,可为藉由@sIMGCHAR!d10061.TIF@eIMG!人工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62.TIF@eIMG!藉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依设定时间周期,或参照温度检测装置(11)所检测温度变动而调整设定时间周期,以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63.TIF@eIMG!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之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以藉温度检测装置(11)所检测信号,供输往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以在温度检测装置(11)到达设定温度时,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以周期正逆向泵动通过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包括由至少一个单向流体泵与四个可作开关操控之流体阀构成之双向流体阀组,共同构成流体双向泵动装置,并由呈螺旋状之一次侧流体管路与呈螺旋状之二次侧流体管路,共同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藉封闭中空壳体中之导温流体传输温能,构成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功能,而于一次侧流体管路之至少其中一端与一次侧流体源之间设置单向流体泵,其主要构成中,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为由一次侧流体管路(101)所联结之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及单向流体泵(120)所构成,其所泵送之流路中:--流体阀(129a)之一端与流体阀(129c)及单向流体泵(120)之出口端相通,单向流体泵(120)入口端通往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管口(A)端;--流体阀(129a)之另一端,通往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2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管口(A)端,以及通往流体阀(129b)之一端;--流体阀(129d)之一端与流体阀(129b)之一端相通,而通往单向流体泵(120)之流体进口侧,而由单向流体泵(120)之流体出口侧通往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管口(B)端;--流体阀(129d)之另一端,通往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2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管口(B)端及通往流体阀(129c),而流体阀(129c)之另一端通往流体阀(129a)及共同通往单向流体泵(120)之出口端;藉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由单向流体泵(120)及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所构成之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中,流体阀(129a)及流体阀(129d)为一组,流体阀(129c)及流体阀(129d)为一组,而轮流作开启(open)或闭合(close),以供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2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形成周期性轮流交换流向之功能者;--上述之单向流体泵(120)可为由一个所构成作单向泵动,或由一个以上构成而设置于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同一端或分别设置于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两端,以作同泵动流向之助动泵动者;--上述呈螺旋状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与呈螺旋状之二次侧流体管路(102),共同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200),藉封闭中空壳体(200)中之导温流体(30)传输温能构成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功能者;--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之至少其中一端管口与一次侧流体源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单向流体泵(120),以供单向泵动二次侧流体(20)者;以及进一步可选择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之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供将所检测温度信号回输至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者;其中:--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由机电元件或固态电子电路元件、或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体及操控介面所构成,以供操控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200)中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流体(10)周期交换所泵动流向者;其操控方式含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包括:藉由@sIMGCHAR!d10064.TIF@eIMG!人工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65.TIF@eIMG!藉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依设定时间周期,或参照温度检测装置(11)所检测温度变动而调整设定时间周期,以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或@sIMGCHAR!d10066.TIF@eIMG!于可直接或间接检测所泵送交换流体温度变化之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11),以藉温度检测装置(11)所检测信号,供输往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以在温度检测装置(11)到达设定温度时,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方向,以周期正逆向泵动通过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200)中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使设置于封闭中空壳体(200)中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一次侧流体(10)之温度分布随之变化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其基本结构模式包括以下A模式或B模式或两者之混合构成者,其中:A模式:为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供设置于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与一次侧流体(10)之流体源之间,作周期正逆向泵送流体(10),而由单向流体泵(120)泵送二次侧流体(20),以作为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功能运作;B模式:为将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设置于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与二次侧流体(20)之流体源之间,作周期正逆向泵送流体(20),而由单向流体泵(120)泵送一次侧流体(10)以作为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功能运转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其A模式包括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之结构模式所构成者,含:--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中,可由至少一个双向流体泵(124)构成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供串联设置于通过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两流体口其中之一,以藉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而周期作正向与反向之泵动以周期交换流向者;--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中,可由至少两个双向流体泵(124)构成至少两个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供分别串联设置于通过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流体口两端,以藉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而周期作以下至少一种功能之运作,包括:@sIMGCHAR!d10067.TIF@eIMG!由设置于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流体口两端之双向流体泵(124)轮流作反向泵动;或@sIMGCHAR!d10068.TIF@eIMG!由设置于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流体口两端之双向流体泵(124)轮流作正向泵动;或@sIMGCHAR!d10069.TIF@eIMG!由设置于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流体口两端之双向流体泵(124)作同方向之正向助动泵动及同方向反向助动泵动者;--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中,可由至少两个不同泵动流向之单向流体泵(120)(120’)呈串联构成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供串联设置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两流体口其中之一,以藉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而周期性轮流由其中之一流向之单向流体泵作泵动,以周期交换流体之流向,若构成此项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单向流体泵(120)(120’)为不可逆向流通,则各单向流体泵(120)或(120’)可分别并联逆向导通之单向阀(126)者;--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中,可由至少两个不同泵动流向之单向流体泵(120)(120’)呈串联构成之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而设有两个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供分别串联设置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两端之流体口,并可藉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之运作功能,含:@sIMGCHAR!d10070.TIF@eIMG!由分别串联设置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两端之两个前述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中之单向流体泵(120)或(120’),同时呈同泵动方向作助动之泵动及同步作周期变换泵动方向之运作,或@sIMGCHAR!d10071.TIF@eIMG!由分别串联设置于管口(a)端及管口(b)端之两个可供作不同流向泵动之单向流体泵(120)(120’),藉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周期性轮流由其中之一流向之单向流体泵(120)或(120’)作泵动,以周期交换流体之流向,若构成此项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单向流体泵(120)或(120,)为不可逆向流通,则各单向流体泵可分别并联逆向导通之单向阀(126)者;--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中,可由至少两个之不同泵动流向之单向流体泵(120)(120’)呈并联构成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供串联设置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两流体口其中之一端,以藉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而周期性轮流操控其中之一单向流体泵(120)或(120’)作泵动,以周期交换流体之流向者,若所使用之单向流体泵(120)(120’)之结构若无抗逆流功能,则各别流体泵可分别先顺向串联单向阀(126)再作并联以防止逆流者;--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中,可由至少两个不同泵动流向之两个单向流体泵(120)(120’)呈并联构成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而设有两个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供分别串联设置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两端之流体口,并可藉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而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之运作功能,含:@sIMGCHAR!d10072.TIF@eIMG!由分别串联设置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两端之两个前述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中之单向流体泵(120)或(120’),同时呈同泵动方向作助动之泵动及同步作周期变换泵动方向之运作,或@sIMGCHAR!d10073.TIF@eIMG!由分别串联设置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两端之两个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中之单向流体泵(120)或(120’),藉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周期性轮流由其中之一流向之单向流体泵动装置(120)或(120’)作泵动,以周期交换流体之流向者,若所使用之单向流体泵(120)(120’)为不可逆向流通,则各单向流体泵(120)或(120’)可分别并联逆向导通之单向阀(126)者;--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中,可由至少一个单向流体泵(120)与呈桥式组成之四个可作开关操控之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构成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供串联设置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两端流体口其中之一,而藉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以在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中之单向流体泵(120)运转中,藉操控其中两流体阀(129a)(129b)为开启(open),另组两个流体阀(129c)(129d)为闭合(close),或两流体阀(129a)(129b)为闭合(close),另组两个流体阀(129c)(129d)为开启(open)之轮流操控,以周期交换流体之流向者;--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中,可由至少一个单向流体泵(120)与呈桥式组成之四个可作开关操控之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构成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而设有两个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供分别串联设置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两端流体口,而藉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以在两组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中之单向流体泵(120)运转中,藉操控其中两流体阀(129a)(129b)为开启(open),另组两个流体阀(129c)(129d)为闭合(close),或两流体阀(129a)(129b)为闭合(close),另组两个流体阀(129c)(129d)为开启(open)之轮流操控,以周期交换流体之流向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其B模式包括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之结构模式所构成者,含:--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中,可由至少一个双向流体泵(124),构成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供串联设置于通过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之两流体口其中之一,以藉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而周期作正向与反向之泵动以周期交换流向者;--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中,可由至少两个双向流体泵(124)构成至少两个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供分别串联设置于通过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之流体口两端,以藉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而周期作以下至少一种功能之运作,包括:@sIMGCHAR!d10074.TIF@eIMG!由设置于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流体口两端之双向流体泵(124)轮流作反向泵动;或@sIMGCHAR!d10075.TIF@eIMG!由设置于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流体口两端之双向流体泵(124)轮流作正向泵动;或@sIMGCHAR!d10076.TIF@eIMG!由设置于一次侧流体管路(101)之流体口两端之双向流体泵(124)作同方向之正向助动泵动及同方向反向助动泵动者;--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中,可由至少两个不同泵动流向之单向流体泵(120)(120’)呈串联构成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供串联设置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之两流体口其中之一,以藉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而周期性轮流由其中之一流向之单向流体泵(120)作泵动,以周期交换流体之流向,若构成此项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单向流体泵(120)(120’)为不可逆向流通,则各单向流体泵(120)或(120’)可分别并联设置逆向导通之单向阀(126)者;--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中,可由至少两个不同泵动流向之单向流体泵(120)(120’)呈串联构成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而设有两个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供分别串联设置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两端之流体口,并可藉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而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之运作功能,含:@sIMGCHAR!d10077.TIF@eIMG!由分别串联设置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两端之两个前述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中之单向流体泵(120)或(120’),同时呈同泵动方向作助动之泵动及同步作周期变换泵动方向之运作,或@sIMGCHAR!d10078.TIF@eIMG!由分别串联设置于流体口(a)及流体口(b)之两个由两个单向流体泵(120)(120’)所构成之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藉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周期性轮流由其中之一流向之单向流体泵(120)或(120’)作泵动,以周期交换流体之流向,若构成此项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单向流体泵(120)或(120’)为不可逆向流通,则各单向流体泵可分别并联逆向导通之单向阀(126)者;--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中,可由至少两个之不同泵动流向之单向流体泵(120)(120’),呈并联构成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供串联设置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之两流体口其中之一端,藉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周期性轮流操控其中之一单向流体泵(120)或(120’)作泵动,以周期交换流体之流向者,若所使用之单向流体泵(120)(120’)之结构若无抗逆流功能,则各别单向流体泵(120)(120’)可分别先顺向串联单向阀(126)再作并联以防止逆流者;--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中,可由至少两个不同泵动流向之两个单向流体泵(120)(120’),呈并联构成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而设有两个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供分别串联设置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两端之流体口,并可藉由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而具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之运作功能,含:@sIMGCHAR!d10079.TIF@eIMG!由分别串联设置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两端之两个前述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中之单向流体泵(120)或(120’),同时呈同泵动方向作助动之泵动及同步作周期变换泵动方向之运作,或@sIMGCHAR!d10080.TIF@eIMG!由分别串联设置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两端之两个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中之单向流体泵(120)或(120’),藉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周期性轮流由其中之一流向之单向流体泵(120)或(120’)作泵动,以周期交换流体之流向者,若所使用之单向流体泵(120)(120’)为不可逆向流通,则各单向流体泵(120)或(120’)可分别并联逆向导通之单向阀(126)者;--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中,可由至少一个单向流体泵(120)与呈桥式组成之四个可作开关操控之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构成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供串联设置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两端流体口其中之一,而藉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以在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中之单向流体泵(120)运转中,藉操控其中两流体阀(129a)(129b)为开启(open),另组两个流体阀(129c)(129d)为闭合(close),或两流体阀(129a)(129b)为闭合(close),另组两个流体阀(129c)(129d)为开启(open)之轮流操控,以周期交换流体之流向者;--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中,可由至少一个单向流体泵(120)与呈桥式组成之四个可作开关操控之流体阀(129a)(129b)(129c)(129d)构成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而设有两个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供分别串联设置于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二次侧流体管路(102)两端流体口,而藉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之操控,以在两组上述双向流体泵组中之单向流体泵(120)运转中,藉操控其中两流体阀(129a)(129b)为开启(open),另组两个流体阀(129c)(129d)为闭合(close),或两流体阀(129a)(129b)为闭合(close),另组两个流体阀(129c)(129d)为开启(open)之轮流操控,以周期交换流体之流向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其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结构型态含:@sIMGCHAR!d10081.TIF@eIMG!可为线形或其他几何形状之管状;@sIMGCHAR!d10082.TIF@eIMG!可为其他供通过气态或液态流体之多层而具流体流路之结构体;或@sIMGCHAR!d10083.TIF@eIMG!可为由多组呈一路或一路以上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其流体泵动装置为供泵动气态或液态之流体,流体泵除可由个别设置之电力马达驱动或由至少两个流体泵共用同一驱动电力马达外,亦可藉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之机械能或所转换之电能所驱动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其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为具有可操控各种供驱动流体泵之电力马达或操控引擎动力、或其他风能、或热能、或温差能、或太阳能所产生之机械能或所转换之电能,或操控流体泵或流体阀之运作时机,以改变通过热泵或热交换装置(100)之两流路中流体之流向,以及进一步操控其各种流体泵之转速、流量、流体压力等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之调控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在周期正逆向泵送流体运作中,进一步可藉流体周期换向操控装置(250),调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所泵送流体之流量,其操控模式含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包括:@sIMGCHAR!d10084.TIF@eIMG!以人工操控调整或设定其泵送流体流量;@sIMGCHAR!d10085.TIF@eIMG!参照所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之检测信号,以操控其流体之流量者;@sIMGCHAR!d10086.TIF@eIMG!由以上@sIMGCHAR!d10087.TIF@eIMG!~@sIMGCHAR!d10088.TIF@eIMG!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联合操控流体流量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于设置操控流量功能时,其操控流体流量范围可由停止输送至最大输送量之间,依运作需求作有段或无段之流体流量调控,并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之装置以改变其流体之流量,包括:@sIMGCHAR!d10089.TIF@eIMG!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泵动运转转速,从停机至最高速范围内之速度控制,进而操控其流体之流量者;@sIMGCHAR!d10090.TIF@eIMG!采用设有可操控流体进出阀口之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以操控流体双向泵动装置(123)之流体进出阀口开启量,进而操控其流体流量者;@sIMGCHAR!d10091.TIF@eIMG!采用设有可操控流体进出阀口之单向阀(126),以操控单向阀(126)之流体进出口阀口开启量,进而操控其流体流量者;@sIMGCHAR!d10092.TIF@eIMG!采用设有可操控流体进出阀口之流体阀(129)及流体阀(129’),以操控流体阀(129)及流体阀(129’)之流体进出口阀口开启量,进而操控其流体流量者;@sIMGCHAR!d10093.TIF@eIMG!操控@sIMGCHAR!d10094.TIF@eIMG!~@sIMGCHAR!d10095.TIF@eIMG!项至少其中任何一种装置,使流体作间歇泵送,而以泵送或停止泵送两者之时间比调控其平均流量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于周期正逆泵送流体运作中,其泵送周期之模式含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包括:@sIMGCHAR!d10096.TIF@eIMG!周期正逆泵送流体运作中,正向与逆向运作时间长短为相同者;@sIMGCHAR!d10097.TIF@eIMG!周期正逆泵送流体运作中,正向与逆向运作时间长短为不同者;@sIMGCHAR!d10098.TIF@eIMG!具有@sIMGCHAR!d10099.TIF@eIMG!与@sIMGCHAR!d10100.TIF@eIMG!项混合之模式者。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周期正逆向泵送之热泵或热交换装置,于运作中交换流向时,为缓和流体突然阻断时,泵动中之气态或液态流体产生之冲击效应,包括泵动液态流体被阻断时之流体鎚(liquid hammer)效应,可进一步在操控交换流向运作模式中,加入包括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之运作方式:@sIMGCHAR!d10101.TIF@eIMG!操控交换流体流向时,藉着操控流体泵或流体阀使流体作缓慢减量,再转为另一流向缓慢增量至最大设定值之运作者;@sIMGCHAR!d10102.TIF@eIMG!操控交换流体流向时,藉着操控流体泵或流体阀使流体作缓慢减量,而转为成设定停止泵动时段,再转为作另一流向缓慢增量至最大设定值之运作者。
地址 彰化县溪湖镇中兴八街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