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发光二极体背光源驱动系统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M392419 申请公布日期 2010.11.11
申请号 TW099207538 申请日期 2010.04.23
申请人 寰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永龙;郑金波
分类号 G09G3/18 主分类号 G09G3/1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发光二极体背光源驱动系统,用于驱动至少一个发光二极体阵列,该发光二极体阵列包括多个并联的发光二极体串,其改良在于,该发光二极体背光源驱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升压电源转换电路,用于将直流电源讯号升压,以驱动该发光二极体阵列;至少一个控制器,用于控制该升压电源转换电路;至少一个多通道定电流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流经该发光二极体阵列的电流,并输出调节电压至该控制器,以调节该升压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至少一个分压电路,用于对该升压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分压,并产生回授电压至该控制器;及补偿电压产生电路,与该分压电路相连,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模式选择讯号产生补偿电压,以改变该回授电压;其中,该控制器根据该回授电压及该调节电压,控制该升压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发光二极体背光源驱动系统,其改良在于,该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与该第一电阻依次串联于该升压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地之间;及第三电阻,一端接收该多通道定电流驱动电路输出的调节电压,一端连接于该第一电阻与该第二电阻之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发光二极体背光源驱动系统,其改良在于,该回授电压为该第二电阻上的电压。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发光二极体背光源驱动系统,其改良在于,该补偿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元件,包括控制端、输入端及输出端,该控制端接收第一模式选择讯号,该输入端接地;第二开关元件,包括控制端、输入端及输出端,该控制端接收第二模式选择讯号,该输入端接地;第四电阻,一端连接该第一开关元件的输出端;及第五电阻,一端连接该第二开关元件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至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并连接至该第一电阻与该第二电阻之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发光二极体背光源驱动系统,其改良在于,该第一开关元件与该第二开关元件均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该控制端均为闸极,该输入端均为源极,该输出端均为汲极。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发光二极体背光源驱动系统,其改良在于,该发光二极体背光源驱动系统驱动多个发光二极体阵列,且每个发光二极体阵列对应一个升压电源转换电路、一个多通道定电流驱动电路、一个控制器及一个分压电路。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发光二极体背光源驱动系统,其改良在于,该补偿电压产生电路包括:第三开关元件,包括控制端、输入端及输出端,该控制端接收第一模式选择讯号,该输入端接地;第四开关元件,包括控制端、输入端及输出端,该控制端接收第二模式选择讯号,该输入端接地;第六电阻,一端连接该第三开关元件的输出端;及第七电阻,一端连接该第四开关元件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至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第八电阻;第九电阻,与该第八电阻串联于参考电压与地之间,该第九电阻与该第八电阻的公共节点连接至该第六电阻与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及电压随耦器,正向输入端连接至该第八电阻与该第九电阻之间,输出端连接至每一个分压电路的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发光二极体背光源驱动系统,其改良在于,该第三开关元件与该第四开关元件均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该控制端均为闸极,该输入端均为源极,该输出端均为汲极。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发光二极体背光源驱动系统,其改良在于,该补偿电压产生电路包括微处理器,该微处理器接收第一模式选择讯号与第二模式选择讯号,产生该补偿电压并将该补偿电压叠加至该第二电阻上。
地址 新竹市科学工业园区新安路5号6楼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