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生态围栏繁育稻蝗养殖林蛙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态围栏繁育稻蝗养殖林蛙的方法,包括一下主要步骤:(1)林蛙养殖场址的选择;(2)围栏建设;(3)稻蝗卵囊的收集与储藏;(4)繁殖稻蝗草场的建设;(5)稻蝗扩繁室的建造;(6)以稻蝗为主要食虫养殖林蛙。本发明为半自然化的养殖模式,不改变林蛙的生态捕食性,可防止人工圈养林蛙流行病虫害的发生,具有基础设施简单、操作简便、投资少、收益大、且不受地域限制等优点,便于推广实施。
申请公布号 CN101869089A 申请公布日期 2010.10.27
申请号 CN201010147887.9 申请日期 2010.04.16
申请人 吉林农业大学 发明人 臧连生;阮长春
分类号 A01K67/02(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7/02(2006.01)I
代理机构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代理人 陈宏伟
主权项 一种生态围栏繁育稻蝗养殖林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林蛙养殖场址的选择选择的养殖场址能满足林蛙和稻蝗生长所需的基本生态条件:背风向阳,边缘有溪水经过,中心具有冬季不干涸,适合林蛙越冬的池塘,池塘四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合栽培水稻和稗草等禾本科植物生长;(2)围栏建设在养殖场的四周用60-80目的防虫网圈出围栏;(3)稻蝗卵囊的收集与储藏在确定养殖场址的上年稻蝗繁殖季节,用捕虫网在水稻田大量捕捉稻蝗成虫,将其投放入网室内,喂食稻蝗,当稻蝗全部死亡后,将细沙过筛,收集稻蝗的卵囊,埋于室外地表下10cm深处备用;网室内地面事先经过如下处理,先铺60目的纱网,然后上覆3-5cm厚的细砂土;(4)繁殖稻蝗草场的建设在靠近水源处,开垦出一水田,水稻正常栽培管理;在蛙塘周围的其余空地种植稗草,待稗草及其它杂草出土后,除草后保留供稻蝗取食的禾本科植物;将稻蝗卵囊放入盛有湿细沙土的容器内,沙土覆盖深度5cm,使稻蝗卵囊均匀分布于草场内,让其自然孵化、生长和繁殖;(5)稻蝗扩繁室的建设在蛙塘的四周选择平整的地块建步骤(3)的网室,用于林蛙养殖过程中食虫的补充和稻蝗卵囊的收集,在网室内种植稗草或旱稻,待寄主植物出苗后,将储藏的稻蝗卵囊,用湿细沙土覆盖,均匀分布于网室内,让孵化的蝗蝻在网室内取食寄主植物;室外食虫短缺时,掀开纱网,让稻蝗向四周扩散以及时补充林蛙取食饵料;同时也可以让稻蝗在网室内完成生长发育,在稻蝗的繁殖季节,实施人工收集卵囊;(6)以稻蝗为主要食虫养殖林蛙在林蛙繁殖季节,将林蛙养殖场的蛙塘内,使其自然孵化,养殖场内设置多盏诱虫灯,引诱蝗虫及多类趋光的昆虫为林蛙补充饵料。
地址 130118 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