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Al-Si-Cu-Ni合金态箔状钎料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Al-Si-Cu-Ni合金态箔状钎料的制备步骤如下:1)钎料合金原材料成分确定:取Cu含量约为A%:18-20%,Si含量约为B%:5.5-6.5%,镍含量约为C%:2.0-2.4%,铝余量的四元合金成分作为低温铝钎料的基本成分;2)中间合金制备:需熔铸的中间合金有Al-Cu50、Al-Si30中间合金;其制备采用非真空中频炉熔炼;3)钎料合金板材的熔炼及浇铸:采用非真空中频感应炉熔铸合金锭;4)在退火炉中升温至400℃,保温12小时以上以消除铸锭偏析及微小缺陷;5)热轧及冷轧成形。制得的钎料的熔点为518℃~538℃、宽度大于100mm、厚度0.07mm至0.15mm。
申请公布号 CN101811237A 申请公布日期 2010.08.25
申请号 CN201010160707.0 申请日期 2010.04.30
申请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发明人 冯杏梅;冯展鹰;张国清;胡铁牛
分类号 B23K35/40(2006.01)I;B23K35/28(2006.01)I 主分类号 B23K35/40(2006.01)I
代理机构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代理人 汪旭东
主权项 一种Al-Si-Cu-Ni合金态箔状钎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钎料合金原材料成分确定取Cu含量约为A%:18-20%,Si含量约为B%:5.5-6.5%,镍含量约为C%:2.0-2.4%,铝余量的四元合金成分作为低温铝钎料的基本成分;2)中间合金制备Al-Si-Cu-Ni四元合金需熔铸的中间合金有Al-Cu50、Al-Si30中间合金;本中间合金制备采用非真空中频炉熔炼,具体方法为:Al-Cu50中间合金制备:在石墨粘土坩埚内加入铝锭后,升温;待铝锭熔化后,加入无氧铜,使炉温升至800~850℃,充分搅拌,待铜锭全部熔清后,浇铸成≠15mm薄板;合金浇铸温度700~750℃,浇铸模具采用铸铁模,壁厚30mm;Al-Si30中间合金制备:在石墨粘土坩埚内加入铝锭后,升温;待铝锭熔化后,加入多晶硅,使炉温升至780~820℃,充分搅拌,待多晶硅全部熔清后,浇铸成≠15mm薄板;合金浇铸温度700~730℃,浇铸模具采用铸铁模,壁厚30mm;3)钎料合金板材的熔炼及浇铸采用非真空中频感应炉熔铸合金锭,具体方法为:将纯铝放入石墨坩埚中,升温,待铝锭全部熔化后,依次加入Al-Cu50、Al-Si10中间合金;待中间合金全部熔清后,添加金属Ni;待Ni全熔后,升温至750℃,保温15分钟,用石墨罩将六氯乙烷压入合金液底部搅拌进行脱气、造渣,六氯乙烷用量为炉量的0.3~0.4%,扒渣完毕,撒少许精炼剂后,除去表面浮渣;升温至680~720℃,充分搅拌,铸锭;中间合金制备后为保证钎料合金成分的准确,配料前需对中间合金作含量分析,以保证配料准确。中间合金制成铸锭后采用多点取样进行成分分析,即取样点要大于等于三点,三点的取样方式为:左右两边各取一点,中间部位取一点,当取样点的化学成分符合下述要求时,可知研制的铝合金铸锭化学成分合格,即主要成分(%)Cu为19±1、Si为6±0.5、Ni为2.2±0.2、Al为余量;次要成分(%)Fe≤0.3、Zn≤0.2;成分合格后将钎料合金锭表面加工除去铸造缺陷及夹杂;4)热处理根据化验的合金铸锭熔点确定热处理制度,即在退火炉中升温至400℃,保温12小时以上以消除铸锭偏析及微小缺陷;5)热轧及冷轧成形●开坯温度的确定熔铸板材完成后,向钎料箔加工的第一道称为开坯;通过测定铝合金钎料的熔点来确定开坯轧制温度,轧制温度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适当考虑挤压产生的变形热的情况下,铸锭加热温度上限应稍低于合金低熔共晶熔化温度;一般开坯温度为合金熔点-30℃,本方法开坯轧制温度为480℃,开坯过程中轧辊应保证不低于300℃;●轧制过程开坯后进行钎料的热轧制,轧制过程严格控制钎料变形率,每道轧制后应将锭坯放置于退火炉继续加热,炉温为450℃,保温15min以增加材料塑性,连续重复进行热轧制及退火过程,当锭坯厚度轧制至1.5mm以下后,采取冷轧加工,冷轧过程中须控制箔料变形率,每道轧制后将锭坯放置于退火炉继续加热,保温30min增加材料塑性,冷却后再次轧制,反复进行保证钎料箔成形。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1313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