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SOLVENT DISPERSION OF COMPOSITE RESIN
摘要 本发明系为由热可塑性弹性体(A)、具α,β-单乙烯性不饱和基之单体与其他可共聚合之单体所构成的共聚合性单体(B)之聚合体所构成的复合树脂及溶媒所构成的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该热可塑性弹性体(A)系利用凝胶渗透层析仪(GPC)所测得分子量分布(Mw/Mn)在3以下的丙烯系弹性体,共聚合性单体(B)系至少含有1种未具官能基之单体的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及其用途。;依照本发明的话,将可提供由聚烯烃、合成橡胶、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胺基甲酸酯树脂等所构成之各种树脂成形品或对钢板、铝等金属显现出优异密接性,且在涂膜表面未出现黏答现象,低温中具优越热封性的涂料、底漆、黏着剂、添加剂、黏结剂、薄膜、可剥漆及路线漆用底漆。
申请公布号 TWI328596 申请公布日期 2010.08.11
申请号 TW093113263 申请日期 2004.05.12
申请人 三井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MITSUI CHEMICALS INC. 日本 发明人 浅见启一;竹内邦彦
分类号 主分类号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赖经臣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346号11楼;宿希成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346号11楼
主权项 1.一种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系为由热可塑性弹性体(A)、具α,β-单乙烯性不饱和基之单体与其他可共聚合单体所构成的共聚合性单体(B)之聚合体所构成的复合树脂及溶媒所构成的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特征为,该热可塑性弹性体(A)系利用凝胶渗透层析仪(GPC)所测得分子量分布(Mw/Mn)在3以下的丙烯系弹性体,于135℃下,在十氢化萘中所测得极限黏度[η]为0.1~12dl/g,且为含有(a)由丙烯所衍生出之单位50~93莫耳%、(b)由α-烯烃所衍生出之单位5~50莫耳%及(c)由乙烯衍生出之单位2~40莫耳%之比率的丙烯系弹性体(I),或为含有(a)由丙烯所衍生出之单位50~95莫耳%、(b)由α-烯烃所衍生出之单位5~50莫耳%的丙烯系弹性体(Ⅱ),共聚合性单体(B)系至少含有1种未具官能基的单体,且热可塑性弹性体(A)与共聚合性单体(B)系(A)/(B)=10/90~90/10之重量比。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溶媒系有机溶剂及/或水。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溶媒系水且含有硷性物质。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溶媒系水且含有界面活性剂。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或4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系从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溶媒分散体中去除有机溶剂。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于溶媒为水的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中,热可塑性弹性体(A)与共聚合性单体(B)系存在同一粒子内而成。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热可塑性弹性体系在含有:[i]下述式1所示过渡金属化合物;(M系指周期表第Ⅳb、Vb及Ⅵb族之过渡金属原子;R 1 、R 2 、R 3 及R 4 系氢原子、卤原子、碳数1~20烃基、碳数1~20卤化烃基、含矽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而且亦可相邻接基之其中一部份相键结,并与该等基所键结的碳原子形成环;X 1 与X 2 可互为相同亦可互异的氢原子、卤原子、碳数1~20烃基、碳数1~20卤化烃基、含矽基、含氧基、含硫基;Y系指炭数1~20之2元之烃基、碳数1~20之2元卤化烃基、2元含矽基、2元含锗基、2元含锡基、-O-、-CO-、-S-、-SO-、-SO2-、-NR 5 -、-P(R 5 )-、-P(O)(R 5 )-、-BR 5 -、或-AlR 5 -[其中,R 5 系指氢原子、卤原子、碳数1~20烃基、碳数1~20卤化烃基]);及使[ii][ii-1]有机铝化合物;[ii-2]有机铝氧化合物;及[ii-3]与过渡金属化合物1进行反应而形成离子对之化合物所构成组群中,至少选择其中1种之化合物的烯烃聚合用触媒存在下,使丙烯与α-烯烃进行共聚合,或使丙烯、α-烯烃及乙烯进行共聚合而获得。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热可塑性弹性体系在含有:[i]下述式2所示过渡金属化合物;(M、R 1 、R 3 、X 1 、X 2 及Y系如同式[1]之定义,R 21 ~R 24 与R 41 ~R 44 系指氢原子、卤原子、碳数2~6烷基、或碳数6~16芳香基,该烷基或芳香基系亦可利用卤原子或有机矽烷基进行取代,而且相邻取代基亦可形成环状);及使[ii][ii-1]有机铝化合物;[ii-2]有机铝氧化合物;及[ii-3]与过渡金属化合物2进行反应而形成离子对之化合物所构成组群中,至少选择其中1种之化合物的烯烃聚合用触媒存在下,使丙烯与α-烯烃进行共聚合,或使丙烯、α-烯烃及乙烯进行共聚合而获得。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热可塑性弹性体系在由:[i]下述式3所示过渡金属化合物;(M系指周期表第Ⅲb、Ⅳb、Vb、Ⅵb、Ⅶb及Ⅷ族过渡金属原子;m系指1~3整数;Q系指氮原子或具取代基R 52 的碳原子;A系指氧原子、硫原子、硒原子、或具取代基R 56 的氮原子;R 51 ~R 56 系可为相同,亦可为互异的氢原子、卤原子、烃基、杂环式化合物残基、含氧基、含氮基、含氟基、含硫基、含磷基、含矽基、含锗基或含锡基,该等之中的2个以上亦可相互连结而形成环状,当m在2以上之时,R 51 间、R 52 间、R 53 间、R 54 间、R 55 间、R 56 间系可为相同亦可互异,亦可任一个配位子所含R 51 ~R 56 中的1个基与其他配位子所含R 51 ~R 56 中的1个基相连结;n系符合M价数的数值;X系指氢原子、卤原子、烃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含氟基、含铝基、含磷基、含卤基、杂环式化合物残基、含矽基、含锗基或含锡基,当n在2以上之时,X彼此间可为相同亦可为互异,亦可X彼此相键结而形成环状)所构成聚合用触媒存在下,使丙烯与α-烯烃进行共聚合,或使丙烯、α-烯烃及乙烯进行共聚合而获得。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系进一步在含有使:[iii][iii-1]有机金属化合物;[iii-2]有机铝氧化合物;及[iii-3]与过渡金属化合物3进行反应而形成离子对的化合物所构成组群中,至少选择其中1种化合物之烯烃聚合用触媒存在下,使丙烯与α-烯烃进行共聚合,或使丙烯、α-烯烃、及乙烯进行共聚合而获得。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至10项中任一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α-烯烃系1-丁烯。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系(1)在有机溶剂中,使热可塑性弹性体(A)与共聚合性单体(B)进行聚合而获得,或(2)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使热可塑性弹性体(A)与共聚合性单体(B)聚合后产生自由基并进行反应而获得,或(3)在有机溶剂中,使热可塑性弹性体(A)与由共聚合性单体(B)构成的聚合体(C)产生自由基并进行反应而获得。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热可塑性弹性体(A)系采用至少部分由官能基进行改质者。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系含于涂料中。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系含于底漆中。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系含于黏着剂中。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系含于添加剂中。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系含于黏结剂中。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系使用于薄膜中。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系具有活性氢及/或氢氧基,含于主剂中,且该主剂及可与活性氢及/或氢氧基进行反应之硬化剂含于涂料中。 ;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系具有活性氢及/或氢氧基,含于主剂中,且该主剂及可与活性氢及/或氢氧基进行反应之硬化剂含于底漆中。 ;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系具有活性氢及/或氢氧基,含于主剂中,且该主剂及可与活性氢及/或氢氧基进行反应之硬化剂含于黏着剂中。 ;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系具有活性氢及/或氢氧基,含于主剂中,且该主剂及可与活性氢及/或氢氧基进行反应之硬化剂含于添加剂中。 ;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系具有活性氢及/或氢氧基,含于主剂中,且该主剂及可与活性氢及/或氢氧基进行反应之硬化剂含于黏结剂中。 ;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系具有活性氢及/或氢氧基,含于主剂中,且使该主剂及可与活性氢及/或氢氧基进行反应之硬化剂进行反应,而形成薄膜。 ;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至18项中任一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涂布该涂料、底漆、黏着剂、添加剂、黏结剂而形成涂膜。 ;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至25项中任一项之复合树脂之溶媒分散体,其中,使该涂料、底漆、黏着剂、添加剂、黏结剂进行硬化而形成涂膜。
地址 MITSUI CHEMICALS INC.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