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液体注入方法及液体收容容器;LIQUID INJECTING METHOD AND LIQUID CONTAINER
摘要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廉价再生使用完毕之液体收容容器。于本发明中,液体收容容器1具备至少3个以上之液体收容室370、390、430,且该等液体收容室370、390、430相互以具有下降型连接与上升型连接之方式连接,在液体收容容器1上开启与最上游之液体收容室370连通之注入口601,因来自液体供给孔50的真空吸抽而使内部减压,并自注入口601朝向液体收容室370侧填充液体后,将注入口601密封。
申请公布号 TWI328524 申请公布日期 2010.08.11
申请号 TW096129772 申请日期 2007.08.10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日本 发明人 品田聪;宫岛知明;松山雅英;关佑一;小池尚志;石泽卓;胜村隆义
分类号 主分类号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201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液体注入方法,其系将液体注入至液体收容容器者,该液体收容容器具备:液体收容室,其收容液体;液体供给孔,其可连接于液体消耗装置;液体引导通路,其将蓄积于上述液体收容部中之液体引导至上述液体供给孔;大气连通路,其使上述液体收容室与大气连通;以及液体残量感测器,其设置于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中途,并于液体充满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中之情形时,及气体流入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情形时,输出不同信号;且具备至少3个以上上述液体收容室,并且该等液体收容室相互以交替重复下降型连接与上升型连接之方式而串联状连接,该下降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上向下之下降流,该上升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下向上之上升流,且该液体收容容器能够装卸于上述液体消耗装置,且,上述液体注入方法包括:于上述大气连通路上形成与上述液体收容室连通之注入口之步骤;自上述注入口注入既定量液体的步骤;以及于液体注入后将上述注入口加以密封之步骤。 ;2.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其具备:液体收容室,其收容液体;液体供给孔,其可连接于液体消耗装置;液体引导通路,其将蓄积于上述液体收容室中之液体引导至上述液体供给孔;大气连通路,其使上述液体收容室与大气连通;以及液体残量感测器,其设置于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中途,并于液体充满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中之情形时,及气体流入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中之情形时,输出不同信号;且具备至少3个以上上述液体收容室,并且该等液体收容室相互以交替重复下降型连接与上升型连接之方式而串联状连接,该下降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上向下之下降流,该上升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下向上之上升流,且该液体收容容器能够装卸于上述液体消耗装置,且,于上述大气连通路上形成与上述液体收容室连通之注入口,并自上述注入口将既定量液体注入到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中,于液体注入后将上述注入口加以密封。 ;3.一种液体注入方法,其系将液体注入到液体收容容器者,该液体收容容器具备:液体收容室,其收容液体;液体供给孔,其可连接于液体消耗装置;液体引导通路,其将蓄积于上述液体收容室中之液体引导至上述液体供给孔;以及大气连通路,其使上述液体收容室与大气连通;且具备至少3个以上上述液体收容室,并且该等液体收容室相互以具有下降型连接与上升型连接之方式连接,该下降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上向下之下降流,该上升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下向上之上升流,且该液体收容容器能够装卸于上述液体消耗装置;且该液体注入方法包括:于上述大气连通路中形成与上述液体收容室连通之注入口之步骤;自上述注入口注入既定量液体的步骤;以及于液体注入后,将上述注入口加以密封之步骤。 ;4.如请求项3之液体注入方法,其中设置有复数组具有上述下降型连接与上述上升型连接之组合。 ;5.如请求项3或4之液体注入方法,其中于液体充满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情形,及气体流入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情形时输出不同信号的液体残量感测器,系设于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比上述下降型连接及上述上升型连接更下游处。 ;6.一种液体收容容器,该液体收容容器具备:液体收容室,其收容液体;液体供给孔,其可连接于液体消耗装置;液体引导通路,其将蓄积于上述液体收容室中之液体引导至上述液体供给孔;以及大气连通路,其使上述液体收容室与大气连通;且具备至少3个以上上述液体收容室,并且该等液体收容室相互以具有下降型连接与上升型连接之方式连接,该下降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上向下之下降流,该上升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下向上之上升流,且该液体收容容器能够装卸于上述液体消耗装置,且,于上述大气连通路中形成与上述液体收容室连通之注入口,并自上述注入口将既定量液体注入到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于液体注入后将上述注入口加以密封。 ;7.如请求项6之液体收容容器,其中设置有复数组具有上述下降型连接与上述上升型连接之组合。 ;8.如请求项6之液体收容容器,其中于液体充满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情形时,及气体流入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情形时输出不同信号的液体残量感测器,系设于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比上述下降型连接及上述上升型连接更下游处。 ;9.如请求项6之液体收容容器,其中于上述大气连通路设置有防止液体自上述液体收容室泄露之空气室。 ;10.如请求项6之液体收容容器,其中上述大气连通路之至少一部分通过上述液体容器之重力方向上的最上方部分。 ;11.如请求项6之液体收容容器,其中于上述大气连通路上,设置有气液分离过滤器,该气液分离过滤器可使气体通过,并且阻断液体使之无法通过。 ;12.如请求项6至11中任一项之液体收容容器,其包装于以内部气压达到大气压以下之方式减压密封之减压包装中。 ;13.一种液体注入方法,该液体注入方法系将液体注入到以下液体收容容器者,该液体收容容器具备:液体收容室,其收容液体;液体供给孔,其可连接于液体消耗装置;液体引导通路,其使上述液体收容室与上述液体供给孔连通;以及大气连通路,其使上述液体收容室与大气连通;且具备至少3个以上上述液体收容室,并且该等液体收容室相互以具有下降型连接与上升型连接之方式连接,该下降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上向下之下降流,该上升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下向上之上升流,且该液体收容容器能够装卸于上述液体消耗装置;且该液体注入方法包括:于最上游之上述液体收容室形成注入口之步骤;自上述注入口注入既定量液体的步骤;以及于液体注入后,将上述注入口加以密封之步骤。 ;14.如请求项13之液体注入方法,其中设置有复数组具有上述下降型连接与上述上升型连接之组合。 ;15.如请求项13或14之液体注入方法,其中于液体充满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情形时,及气体流入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情形时输出不同信号的液体残量感测器,系设于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比上述下降型连接及上述上升型连接更下游处。 ;16.一种液体收容容器,该液体收容容器具备:液体收容室,其收容液体;液体供给孔,其可连接于液体消耗装置;液体引导通路,其使上述液体收容室与上述液体供给孔连通;以及大气连通路,其使上述液体收容室与大气连通;且具备至少3个以上上述液体收容室,并且该等液体收容室相互以具有下降型连接与上升型连接之方式连接,该下降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上向下之下降流,该上升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下向上之上升流,且该液体收容容器能够装卸于上述液体消耗装置,且,于最上游之上述液体收容室形成注入口,并自上述注入口将既定量液体注入到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于液体注入后将上述注入口加以密封。 ;17.如请求项16之液体收容容器,其中设置有复数组具有上述下降型连接与上述上升型连接之组合。 ;18.如请求项16之液体收容容器,其中于液体充满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情形时,及气体流入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情形时输出不同信号的液体残量感测器,系设于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比上述下降型连接及上述上升型连接更下游处。 ;19.如请求项16之液体收容容器,其中于上述大气连通路中,设置有防止液体自上述液体收容室泄露的空气室。 ;20.如请求项16之液体收容容器,其中上述大气连通路之至少一部分通过上述液体容器之重力方向上之最上方部分。 ;21.如请求项16之液体收容容器,其中于上述大气连通路设置有气液分离过滤器,该气液分离过滤器使气体通过,并且阻断液体使之无法通过。 ;22.如请求项16至21中任一项之液体收容容器,其包装于以内部气压达到大气压以下之方式减压密封之减压包装中。 ;23.一种液体收容容器,该液体收容容器能够装卸于液体消耗装置,并且具备:液体收容室,其收容液体;液体供给部,其可连接于上述液体消耗装置;液体引导通路,其使上述液体收容室与上述液体供给部连通;以及大气连通路,其使上述液体收容室与大气连通;且具备至少3个以上上述液体收容室,并且该等液体收容室相互以具有下降型连接与上升型连接之方式连接,该下降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上向下之下降流,该上升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下向上之上升流,上述液体收容容器进一步具备:薄膜构件,其形成上述大气连通路之至少一部分;以及密封部,其形成于形成上述大气连通路之薄膜构件上,且将与上述液体收容部连通之注入口加以密封。 ;24.如请求项23之液体收容容器,其中上述密封部由薄膜或栓塞形成。 ;25.如请求项23或24之液体收容容器,其中具备液体检测部,该液体检测部设置于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并于液体充满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情形时、及气体流入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情形时,输出不同信号。 ;26.一种液体收容容器,该液体收容容器能够装卸于液体消耗装置,并且具备:至少3个以上之液体收容部;液体供给部,其可连接于上述液体消耗装置;液体引导通路,其使上述液体收容部与上述液体供给部连通;大气连通路,其使上述液体收容部与大气连通;且,该等液体收容室相互以具有下降型连接与上升型连接之方式连接,该下降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上向下之下降流,该上升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下向上之上升流,上述液体收容容器进一步具备:薄膜构件,其形成最上游之液体收容室;以及密封部,其形成于上述薄膜构件上,且与将上述液体收容部连通之注入口加以密封。 ;27.如请求项26之液体收容容器,其中上述密封部由薄膜或栓塞形成。 ;28.如请求项26或27之液体收容容器,其中具备液体检测部,该液体检测部设置于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并于液体充满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情形时,及气体流入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情形时,输出不同信号。 ;29.一种液体收容容器之制造方法,其系如下液体收容容器之制造方法,该液体收容容器具备:液体收容室,其收容液体;液体供给孔,其可连接于液体消耗装置;液体引导通路,其将蓄积于上述液体收容室中之液体引导至上述液体供给孔;大气连通路,其使上述液体收容室与大气连通;以及液体残量感测器,其设于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并于液体充满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情形时,及气体流入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情形时,输出不同信号;且具备至少3个以上上述液体收容室,并且该等液体收容室相互以交替重复下降型连接与上升型连接之方式而串联状连接,该下降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上向下之下降流,该上升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下向上之上升流,且该液体收容容器能够装卸于上述液体消耗装置,且该液体收容容器之制造方法包括:于上述大气连通路形成与上述液体收容室连通之注入口之步骤;自上述注入口注入既定量液体的步骤;以及于液体注入后,将上述注入口加以密封之步骤。 ;30.一种液体收容容器之制造方法,其系如下液体收容容器之制造方法,该液体收容容器具备:液体收容室,其收容液体;液体供给孔,其可连接于液体消耗装置;液体引导通路,其将蓄积于上述液体收容室中之液体引导至上述液体供给孔;以及大气连通路,其使上述液体收容室与大气连通;且具备至少3个以上上述液体收容室,并且该等液体收容室相互以具有下降型连接与上升型连接之方式连接,该下降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上向下之下降流,该上升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下向上之上升流,且该液体收容容器能够装卸于上述液体消耗装置;且该液体收容容器之制造方法包括:于上述大气连通路形成与上述液体收容室连通之注入口之步骤;自上述注入口注入既定量液体的步骤;以及于液体注入后,将上述注入口加以密封之步骤。 ;31.如请求项30之液体收容容器之制造方法,其中设置有复数组具有上述下降型连接与上述上升型连接之组合。 ;32.如请求项30或31之液体收容容器之制造方法,其中于液体充满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情形时,及气体流入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情形时输出不同信号的液体残量感测器,系设于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比上述下降型连接及上述上升型连接更下游处。 ;33.一种液体收容容器之制造方法,其系如下液体收容容器之制造方法,该液体收容容器具备:液体收容室,其收容液体;液体供给孔,其可连接于液体消耗装置;液体引导通路,其使上述液体收容室与上述液体供给孔连通;以及大气连通路,其使上述液体收容室与大气连通;且具备至少3个以上上述液体收容室,并且该等液体收容室相互以具有下降型连接与上升型连接之方式连接,该下降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上向下之下降流,该上升型连接系相互连接一对液体收容室,以使上述液体引导通路内之液体流动方向成为由下向上之上升流,且该液体收容容器能够装卸于上述液体消耗装置;且该液体收容容器之制造方法包括:于最上游之上述液体收容室形成注入口之步骤;自上述注入口注入既定量液体的步骤;以及于液体注入后,将上述注入口加以密封之步骤。 ;34.如请求项33之液体收容容器之制造方法,其中设置有复数组具有上述下降型连接与上述上升型连接之组合。 ;35.如请求项33或34之液体收容容器之制造方法,其中于液体充满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情形时,及气体流入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情形时输出不同信号的液体残量感测器,系设于上述液体引导通路之比上述下降型连接及上述上升型连接之更下游处。;图1系作为利用本发明之液体收容容器之再生方法而再生之液体收容容器的墨匣之外观立体图。;图2系自与图1相反之角度观察图1之墨匣的外观立体图。;图3系图1之墨匣之分解立体图。;图4系自与图3相反之角度观察图3之墨匣的分解立体图。;图5系表示图1之墨匣安装于喷墨式记录装置之托架之状态的图。;图6系表示图1之墨匣安装于托架前之状态的剖面图。;图7系表示图1之墨匣安装于托架后之状态的剖面图。;图8系自正面侧观察图1之墨匣之匣本体的图。;图9系自背面侧观察图1之墨匣之匣本体的图。;图10(a)系图8之简略模式图,(b)系图9之简略模式图。;图11系图8之A-A剖面图。;图12系表示图8所示之匣本体内之流径构造之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13系表示实施本发明之液体收容容器之液体注入方法之墨水再注入装置之构成的方块图。;图14系图10(b)所示之墨匣构造中可利用本发明之液体注入方法注入墨水之部位的说明图。
地址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