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茶园和食用菌复合生态生产体系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一种茶园和食用菌复合生态生产体系的方法,属于复合生态茶园建设、中低产茶园改造、食用菌覆土栽培、食用菌地栽及茶园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针对茶园的多样性和食用菌的多样性,利用茶树修剪枝屑、茶园环境,并结合茶叶、食用菌品质特征及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生产要求,而创新发明的一种复合生态茶园生态生产体系关键技术,同时也是一项能有效提升复合生态茶园生产效益的创新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茶树修剪枝屑为主料制作生产香菇、茶树菇等食用菌菌包及在茶园内的食用菌套种技术,利用食用菌废菌包培肥茶园土壤的循环模式技术。本发明可用于茶园和食用菌复合生态生产体系的建立、中低产茶园改造及茶园土壤改良。
申请公布号 CN101785393A 申请公布日期 2010.07.28
申请号 CN201010107832.5 申请日期 2010.02.10
申请人 云南农业大学 发明人 高峻;李荣春;刘跃明;武卫;王俊;马建文;李梦杰;蔡新;段学良;陈贤;杨国育;黄伟;查金仁;蒋新能;周新孝;罗朝光;李斌;陈小波;洪杰;洪常青;钟颜;李双荣;熊能;马佶;刘新;冯卫庆;张广辉
分类号 A01G1/00(2006.01)I;A01G1/04(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0(2006.01)I
代理机构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代理人 刘明哲
主权项 一种茶园和食用菌复合生态生产体系的方法:1)以茶树修剪枝屑为主料制作生产食用菌的菌包:(1)茶枝屑处理:将修剪下来的茶树枝屑去杂后,用专业粉碎机粉碎成1-5mm大小左右的颗粒,经堆积、干燥、筛分后备用;(2)菌包原料配方:制作菌包所需茶枝屑用量及其他原料用量,结合所生产食用菌的具体要求,按表1所示选择合适的配方;表1茶·菌复合生态园食用菌菌包制作配方表(按重量计的份数)(3)菌包含水量、pH值:按配方将原料混合均匀,并加洁净水搅拌,含水量控制在60%-65%,pH值7.5-8.5;(4)菌包制作:将混合均匀的培养料用15cm×30cm×0.05cm、15cm×25cm×0.05cm的聚丙烯塑料筒装袋后进行常压蒸汽灭菌,在100℃下灭菌10h~12h,取出后待料温降至23℃进行无菌化接种;(5)菌包培养管理:接种后的菌包要及时集中搬进室内摆放培养,培养室要求通风良好、清洁,光线适中,以60-80包/m2摆放,堆中温度24℃-30℃,每天需通风换气2-3次,每次0.3-1h,室内温度控制在20℃-27℃,相对湿度60%-70%,每隔8天翻堆1次,发现受感染菌包要及时剔除,感染严重的应弃之,尤其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务必注意保持室内透风,降低室内温度,待菌丝满袋后移置于茶园栽培;2)不同类型茶园内食用菌的栽培覆土栽培方式与地表栽培方式:(1)幼龄茶园——搭棚套种栽培具体做法:在幼龄茶园茶行间同一茶行的一侧,距幼龄茶树10cm处向外以不伤及幼龄茶树根系为度,深15cm、宽40cm的食用菌栽培床,长度以实际情况而定;之后,将于室内已培养至菌丝满袋的、同一品种的食用菌菌包,脱袋后放置于栽培床上,菌包间距2cm,再用处理过的湿润的细土填满缝隙和覆盖于菌包表面,覆土厚3cm,并在覆土上浇足水;最后,用竹条、木棍撑起在畦床上搭盖高40cm的小拱棚,覆盖薄膜,两头通风,在拱棚顶部加盖稻草或遮阳网;随之,做好出菇管理、适时采收等事宜;最终将食用菌生长后的菌包作为肥料施于园内;(2)幼龄茶园——铺草套种栽培具体做法:在幼龄茶园茶行间同一茶行的一侧,距幼龄茶树10cm处向外以不伤及幼龄茶树根系为度,深15cm、宽40cm的食用菌栽培床,长度以实际情况而定;之后,将于室内已培养至菌丝满袋的、同一品种的食用菌菌包,脱袋后放置于栽培床上,菌包间距3cm,再用处理过的湿润的细土填满缝隙和覆盖于菌包表面,覆土厚3cm,并在覆土上浇足水;最后,在覆土上层铺2cm厚的稻草(冬季再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随之,做好出菇管理、适时采收等事宜;最终将食用菌生长后的菌包作为肥料施于园内;(3)成年茶园——覆土套种栽培具体做法:在成年茶园茶行间同一茶行背阴的一侧,距茶树主干15cm处向外开挖深20cm、宽40-50cm的食用菌栽培床,长度以实际情况而定;然后,将于室内已培养至菌丝满袋的、同一品种食用菌菌包,脱袋后放置于栽培床上,菌包间距3cm,再用处理过的湿润的细土填满缝隙和覆盖于菌包表面,覆土厚3cm,并在覆土上浇足水;最后,加盖稻草,利用茶棚已形成的良好遮阳性、通透性做好出菇管理、适时采收等事宜;最终将食用菌生长后的菌包作为肥料施于园内;(4)成年茶园——地表(平置菌包)套种栽培具体做法:在成年封行茶园,充分利用其遮阳性、通透性好的特点,在其茶行间同一茶行背阴的一侧,紧靠茶树主干处向外开挖深5cm、宽40-50cm的食用菌栽培床;然后,将于室内已培养至菌丝满袋的、同一品种食用菌菌包,脱袋后水平放置于栽培床上,菌包间距2-3cm,用处理过的湿润的细土填满缝隙,再加盖稻草,浇足水。最后,做好出菇管理、适时采收等事宜;最终将食用菌生长后的菌包作为肥料施于园内;(5)成年茶园——地表(竖置菌包)套种栽培具体做法:在成年封行茶园,充分利用其遮阳性、通透性好的特点,在其茶蓬下茶树间隙每隔20-40cm处,将于室内已培养至菌丝满袋的、同一品种的食用菌菌包竖立放置并固定;最后,做好出菇管理、适时采收等事宜;最终将食用菌生长后的菌包作为肥料施于园内;(6)低产茶园或衰老茶园——搭棚套种栽培具体做法:经重修剪或台刈方式改造低产茶园或衰老茶园,在其茶行间同一茶行的一侧,距茶树10-15cm处向外开挖深20cm、宽40-50cm的食用菌栽培床,长度以实际情况而定;然后,将于室内已培养至菌丝满袋的、同一品种的食用菌菌包,脱袋后放置于栽培床上,菌包间距2-3cm,再用处理过的湿润的细土填满缝隙和覆盖菌包表面,覆土厚3-5cm,并在覆土上浇足水;最后,在畦床上搭盖高40cm小拱棚,覆盖薄膜,两头通风,在拱棚顶部加盖稻草或遮阳网;随之,做好出菇管理、适时采收等事宜;最终将食用菌生长后的菌包作为肥料施于园内;(7)低产茶园或衰老茶园——铺草套种栽培具体做法:经重修剪或台刈方式改造低产茶园或衰老茶园,在其茶行间同一茶行的一侧,距茶树10-15cm处向外开挖深20cm、宽40-50cm的食用菌栽培床,长度以实际情况而定;然后,将于室内已培养至菌丝满袋的、同一品种的食用菌菌包,脱袋后放置于栽培床上,菌包间距2-3cm,再用处理过的湿润的细土填满缝隙和覆盖菌包表面,覆土厚3-5cm,并在覆土上浇足水;最后,在覆土层上铺2cm厚盖稻草;随之,做好出菇管理、适时采收等事宜;最终将食用菌生长后的菌包作为肥料施于园内。
地址 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北郊黑龙潭云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