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
摘要 一种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包含一具有一第一本体及一自该第一本体实质垂直地突伸的第一卡置部的基板,及一具有一第二本体及一第二卡置部的枢转件,该第二本体一端为一枢接部,而该第二卡置部位于该第二本体的另一端,且实质垂直地突伸出该第二本体外;该第二本体以该枢接部与该第一本体相枢接,藉此该枢转件可相对该基板在一收合位置与一展开位置间转动,当该枢转件位于该收合位置,其第二本体与该基板的第一本体实质相互叠合,当该枢转件的第二本体绕该枢接部相对该第一本体旋转达该展开位置,该第一卡置部与该第二卡置部共同界定出一供该行动装置容置其中的容置空间。
申请公布号 TWI326651 申请公布日期 2010.07.01
申请号 TW097118870 申请日期 2008.05.22
申请人 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MITAC INTERNATIONAL CORP. 桃园县龟山乡文化二路200号 发明人 刘昆艳
分类号 主分类号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name>陈文郎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供一行动装置安置其中,该固定装置包含:一基板,包括一第一本体及一自该第一本体实质垂直地突伸的第一卡置部;及一枢转件,包括一第二本体及一第二卡置部,定义该第二本体一端为一枢接部,而该第二卡置部位于该第二本体远离该枢接部的另一端,且该第二卡置部实质垂直地突伸出该第二本体外;一连接单元,包括一设置在该第一本体与枢接部其中之一上的第一衔接部,及一设置在该第一本体与枢接部其中另一上的第二衔接部,该第二衔接部与该第一衔接部相衔接,该第一衔接部是至少一凸柱,该第二衔接部是与该凸柱数量对应的滑槽,该凸柱可滑移地容置于对应之滑槽中,藉此该枢转件可相对该基板在一收合位置与一展开位置间转动,当该枢转件位于该收合位置,该第二本体与该基板的第一本体实质相互叠合,当该枢转件的第二本体绕该枢接部相对该第一本体旋转达该展开位置,该第一卡置部与该第二卡置部共同界定出一供该行动装置容置其中的容置空间。 ;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该第二卡置部表面更形成一弹性垫,在该展开位置时,该弹性垫突伸入该容置空间中。 ;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其中,该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正面及一相反的第一背面,该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二正面及一相反的第二背面,当该枢转件位于该收合位置,使该第一本体的第一正面与第二本体的第二背面相向地实质叠合。 ;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其中,该基板的第一本体及枢转件的第二本体概呈长板状。 ;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其中,该基板的长度大于该枢转件的长度,当该枢转件位于该收合位置,该第一本体的第一正面与该第二本体的第二背面相向地完全叠合。 ;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其中,该枢转件更包括一供该行动装置依靠的抵靠垫,该抵靠垫连接于该枢接部远离该基板的一侧。 ;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其中,该基板的第一本体概呈长板状,该枢转件的第二本体概呈V字型,该枢接部位于该V字型之两翼的连接端,该第二卡置部则位于该V字型之两翼的自由端。 ;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该行动装置是用以在一汽车内部使用,而该固定装置更包含一连接于该第一背面的固定单元,供固定于该汽车内部。 ;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其中,该固定单元包括一连接该第一背面的第一组接件、一与该第一组接件组接的第二组接件,及一连接该第二组接件且供固定于该汽车内部的底座,该第一组接件具有一连接该第一背面的连接部及一连接该连接部的球状枢接部,该第二组接件具有一供该枢接部可枢转地容置其中的容置槽。 ;1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其中,该行动装置是用以在一汽车内部使用,而该固定装置更包含一连接于该第一背面的固定单元,供固定于该汽车内部。 ;1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其中,该固定单元包括一连接该第一背面的第一组接件、一与该第一组接件组接的第二组接件,及一连接该第二组接件且供固定于该汽车内部的底座,该第一组接件具有一连接该第一背面的连接部及一连接该连接部的球状枢接部,该第二组接件具有一供该枢接部可枢转地容置其中的容置槽。 ;12.一种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供一行动装置安置其中,该固定装置包含:一基板,包括一第一本体及一自该第一本体实质垂直地突伸的第一卡置部;及一枢转件,包括一第二本体及一第二卡置部,定义该第二本体一端为一枢接部,而该第二卡置部位于该第二本体远离该枢接部的另一端,且该第二卡置部实质垂直地突伸出该第二本体外;一连接单元,包括一设置在该第一本体与枢接部其中之一上的第一衔接部,及一设置在该第一本体与枢接部其中另一上的第二衔接部,该第二衔接部与该第一衔接部相衔接,该第一衔接部是一圆柱形枢转柱,该第二衔接部是一与该枢转柱形状互补的圆柱形凹槽,该枢转柱可转动地容置于该凹槽中,藉此该枢转件可相对该基板在一收合位置与一展开位置间转动,当该枢转件位于该收合位置,该第二本体与该基板的第一本体实质相互叠合,当该枢转件的第二本体绕该枢接部相对该第一本体旋转达该展开位置,该第一卡置部与该第二卡置部共同界定出一供该行动装置容置其中的容置空间。 ;1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其中,该枢转柱具有一柱身面,该柱身面上径向朝外形成一环形凸肋,该凹槽具有一配合该环形凸肋的环形凹沟部,用以容置该环形凸肋,并对该环形凸肋在实质上垂直该第一正面的方向上造成限位。 ;1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或第13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其中,该第二卡置部表面更形成一弹性垫,在该展开位置时,该弹性垫突伸入该容置空间中。 ;1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其中,该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正面及一相反的第一背面,该第二本体具有一第二正面及一相反的第二背面,当该枢转件位于该收合位置,使该第一本体的第一正面与第二本体的第二背面相向地实质叠合。 ;1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其中,该基板的第一本体及枢转件的第二本体概呈长板状。 ;1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其中,该基板的长度大于该枢转件的长度,当该枢转件位于该收合位置,该第一本体的第一正面与该第二本体的第二背面相向地完全叠合。 ;1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其中,该枢转件更包括一供该行动装置依靠的抵靠垫,该抵靠垫连接于该枢接部远离该基板的一侧。 ;1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其中,该基板的第一本体概呈长板状,该枢转件的第二本体概呈V字型,该枢接部位于该V字型之两翼的连接端,该第二卡置部则位于该V字型之两翼的自由端。 ;2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该行动装置是用以在一汽车内部使用,而该固定装置更包含一连接于该第一背面的固定单元,供固定于该汽车内部。 ;2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其中,该固定单元包括一连接该第一背面的第一组接件、一与该第一组接件组接的第二组接件,及一连接该第二组接件且供固定于该汽车内部的底座,该第一组接件具有一连接该第一背面的连接部及一连接该连接部的球状枢接部,该第二组接件具有一供该枢接部可枢转地容置其中的容置槽。 ;2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该行动装置是用以在一汽车内部使用,而该固定装置更包含一连接于该第一背面的固定单元,供固定于该汽车内部。 ;2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述的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其中,该固定单元包括一连接该第一背面的第一组接件、一与该第一组接件组接的第二组接件,及一连接该第二组接件且供固定于该汽车内部的底座,该第一组接件具有一连接该第一背面的连接部及一连接该连接部的球状枢接部,该第二组接件具有一供该枢接部可枢转地容置其中的容置槽。;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一习知的车用行动电话置放架;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图3是图2的侧视图;图4是图2的第一实施例在一收合位置的示意图;图5是图2的第一实施例在一展开位置的示意图;图6是第一实施例中一容置空间内容置一行动装置的示意图;图7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行动装置用之固定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图8是图7的立体分解图;及图9是图7的侧视图。
地址 MITAC INTERNATIONAL CORP. 桃园县龟山乡文化二路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