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连铸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铸方法,该方法按照如下方式1和/或方式2控制钢水冷却:方式1:控制结晶器的冷却水量,使结晶器出口处形成的硬壳厚度与连铸坯厚度的比为1∶8-15;控制二次冷却区的冷却水量,使靠近结晶器处的冷却强度高于靠近拉矫区处的冷却强度;以及控制拉矫区的冷却水量,使拉矫区连铸坯表面的降温速率为30-50℃/m;方式2:使二次冷却区的自由辊与相邻的驱动辊之间的距离和相邻的自由辊之间的距离不相等。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连铸不仅能有效地防止低合金钢连铸结晶器液面波动,同时还能避免产生连铸坯表面纵裂纹和横裂纹等表面缺陷。
申请公布号 CN101733382A 申请公布日期 2010.06.16
申请号 CN200810177022.X 申请日期 2008.11.12
申请人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永;曾建华;吴国荣;杨素波;张先胜;冯远超;张均祥
分类号 B22D11/16(2006.01)I;B22D11/22(2006.01)I 主分类号 B22D11/16(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代理人 陈小莲;徐曾美
主权项 一种连铸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钢水连续地加入到结晶器中,用流动的冷却水将钢水冷却,使钢水表面凝成硬壳,将该具有硬壳的钢水从结晶器的出口连续拉出,使其在二次冷却区和拉矫区用流动的冷却水冷却而全部凝固,在拉矫区的出口得到连铸坯,在所述二次冷却区具有用于传送具有硬壳的钢水的辊子,该辊子包括驱动辊和自由辊,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方式1和/或方式2控制钢水冷却:方式1:控制结晶器的冷却水量,使结晶器出口处形成的硬壳厚度与连铸坯厚度的比为1∶8-15;控制二次冷却区的冷却水量,使靠近结晶器处的冷却强度高于靠近拉矫区处的冷却强度;以及控制拉矫区的冷却水量,使拉矫区连铸坯表面的降温速率为30-50℃/m;方式2:使二次冷却区的自由辊与相邻的驱动辊之间的距离和相邻的自由辊之间的距离不相等。
地址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天朗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