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饮用水水源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及预处理方法
摘要 饮用水水源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及预处理方法,它涉及饮用水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它解决了现有原水中大量存在的微污染有机物、氨氮、生物毒素等物质去除效率低;由于深度处理成本较高,大规模进行深度处理仍有难度的问题。本发明的系统由原水、输水管路、沉砂池、上下折流潜流人工湿地和表流波形人工湿地连接而成。方法为:一、采用人工湿地预处理系统;二、湿地植物选择现有植物中COD和TN降解效率较高的水生植物花叶芦竹等;三、细菌均匀分布于填料层内;四、将沉砂池由部分出水输入表流波形人工湿地,经表流波形人工湿地处理后的出水输入储水池。本发明投资低、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
申请公布号 CN101274798B 申请公布日期 2010.06.02
申请号 CN200810064525.6 申请日期 2008.05.16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发明人 于水利;杨旭;修春海;张洪洋;暴瑞玲;左行涛
分类号 C02F3/00(2006.01)I;C02F3/32(2006.01)I;C02F3/34(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3/00(2006.01)I
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代理人 吴国清
主权项 饮用水水源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它由原水(1)、第一输水管路(2-1)、第二输水管路(2-2)、第三输水管路(2-3)、第四输水管路(2-4)、第五输水管路(2-5)、沉砂池(3)、两个第一池体(4-1)、第二池体(4-2)、第一进水集水池(5-1)、第二进水集水池(5-2)、第一导流板(6-1)、第二导流板(6-2)、两个上下折流潜流人工湿地(7)、第一出水集水池(8-1)、第二出水集水池(8-2)、表流波形人工湿地(9)和穿孔集水管(14)组成,在第一池体(4-1)的左端内设有第一进水集水池(5-1),在第一池体(4-1)的右端内设有第一出水集水池(8-1),在第一进水集水池(5-1)和第一出水集水池(8-1)之间设有上下折流潜流人工湿地(7),两个上下折流潜流人工湿地(7)并联设置,每个上下折流潜流人工湿地(7)的底层铺设大砾石和陶粒混合层(10),大砾石与陶粒的体积比为9∶1,大砾石和陶粒混合层(10)的上层为小砾石和陶粒混合层(11),小砾石与陶粒的体积比为9∶1,小砾石和陶粒混合层(11)的上层为土壤层(12),土壤层(12)的厚度为10~15cm,大砾石和陶粒混合层(10)与小砾石和陶粒混合层(11)的铺设厚度为25~35cm,第一导流板(6-1)上下交错左右互相平行垂直于大地设在上下折流潜流人工湿地(7)的大砾石和陶粒混合层(10)与小砾石和陶粒混合层(11)内,在第一进水集水池(5-1)与上下折流潜流人工湿地(7)相邻的池壁的下半部上均匀布有进水孔(13),在第一出水集水池(8-1)与上下折流潜流人工湿地(7)相邻的池壁的底部设有穿孔集水管(14),穿孔集水管(14)与第一出水集水池(8-1)连通,在第二池体(4-2)的左端内设有第二进水集水池(5-2),在第二池体(4-2)的右端内设有第二出水集水池(8-2),在表流波形人工湿地(9)两端相邻的第二进水集水池(5-2)和第二出水集水池(8-2池壁的上端设有三角形水堰(15),在表流波形人工湿地(9)的上表面竖向设置第二导流板(6-2),原水(1)与第一输水管路(2-1)的一端连通,第一输水管路(2-1)的另一端与沉砂池(3)连通,第二输水管路(2-2)的一端与沉砂池(3)连通,第二输水管路(2-2)的另一端与两个第一池体(4-1)的第一进水集水池(5-1)连通,第三输水管路(2-3)的一端与第一出水集水池(8-1)连通,第三输水管路(2-3)的另一端与表流波形人工湿地(9)的第二进水集水池(5-2)连通,第四输水管路(2-4)的一端与沉砂池(3)连通,第四输水管路(2-4)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水集水池(5-2)连通,第五输水管路(2-5)的一端与第二出水集水池(8-2)连通,第五输水管路(2-5)的另一端与储水池(16)连通。
地址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