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并行化交织器的仿真生成方法
摘要 一种并行化交织器的仿真生成方法,属于移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将RAM划分为能独立存取的M块,每块存储单元数为W,得到每个存储单元的块地址(块号,块内地址);将待交织序列按顺序等分为M段,每段符号数为W,得到每个符号段地址(段号,段内地址);将生成的不同随机序列作为各列交织图案,每个段地址中的段号映射到了块地址中的块号;在此基础上,根据存储器的长度生成基交织向量,通过对基交织向量的循环移位得到不同交织器的各行交织图案,将每个段地址中的段内地址映射到相应块的块内地址中;将段地址所在的符号写入到相应块地址所在的存储单元中,并按照地址顺序同时读出。本发明节约了存储资源,有效降低了时延。
申请公布号 CN101719810A 申请公布日期 2010.06.02
申请号 CN200910237174.9 申请日期 2009.11.13
申请人 清华大学 发明人 周世东;陈翔;张秀军;肖立民;吴双;李漪
分类号 H04L1/00(2006.01)I;G06F17/50(2006.01)I 主分类号 H04L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朱琨
主权项 一种并行化交织器的仿真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计算机中依次按以下步骤实现的:步骤(1)把存储器划分为能独立存取的多个块,块数为M,每块内的存储单元数为W,从而得到所述每个存储单元的块地址,用数组(块号,块内地址)表示为{m,w},再把待交织序列按行优先顺序排成M行W列的二维矩阵,所述交织序列中每个符号所在的行号和列号即为该符号的段地址。用数组(段号,段内地址)表示为{m′,w′},其中,m∈{1,2,...,M},m′∈{1,2,...,M},w∈{1,2,...,W},w′∈{1,2,...,W};步骤(2)对上述二维矩阵排列的待交织序列,采用随机生成的序列作为列内交织图案,对每列符号进行列内重排,把每个所述段地址中的段号映到所述块地址中的块号,其步骤如下:步骤(2.1)生成的W个随机种子,并任意分配给并行化交织器的每一列,所述W见步骤(1)中的每个存储块的存储单元数,步骤(2.2)各交织器根据分配到的随机种子生成W个长度各为M的随机序列,并保证每个序列为{0,1,2,...,M-1}的随机重排;步骤(2.3)按下述方法进行列内各符号的重排:将随机序列中每个元素的值作为行号,以该元素所在的列作为列号,映射到步骤(1)中二维矩阵内二维排列的待交织序列的符号中,把每个段地址的段号写入到块地址中的块号,以形成列内重排后的待交织序列的二维矩阵,行数为M,列数为W;步骤(3)在步骤(2)实现列内重排的基础上,通过对每行进行行内重排,把所述的每个段地址中的段内地址映射到相应块的块内地址中,其步骤如下:步骤(3.1)根据3Gpp Realse8标准中的QPP交织器,采用输入位置索引i与输出位置索引π(i)之间的如下关系式π(i)=(f1i+f2i2)modW,其中常数f1,f2通过3Gpp Realse8标准中查找Turbo码内交织器参数表所述存储单元数W的值得到,从而生成了长度为W的基交织向量;步骤(3.2)把步骤(3.1)中所得到的基交织向量根据所述并行化交织器中各交织器的序号依次进行不同次数k的固定长度的循环移位,k=1,2,...,W,第一次移位便得到每个所述交织器的第一行的交织图案,再把每个交织器第一行的交织图案依次进行M-1次单位长度的循环移位,得到M-1个交织向量,拼成所述每个交织器的行交织图案,步骤(3.3)按下述方法构建各交织器在行交织后的存储表:以步骤(3.3)行交织图案中所述基交织向量中的各个分量的值作为列号,所在的行作为行号,映射到步骤(2.3)中的列内重排后的待交织序列的二维矩阵,将段地址所在的行号写入到相应块地址所在的存储单元中,得到各交织器在行交织后的存储表;步骤(4)把步骤(3.3)各交织器存储器中的数据按行顺序依次读出,得到各交织器的序列。
地址 100084 北京市100084-82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