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超薄硅基粒子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硅基粒子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探测器包括硅基片,硅基片上的探测窗口以及硅基片和探测窗口之外的介质层;所述探测窗口包括P区,N区以及夹在两者之间的硅层;所述P区周围设有保护环,保护环和P区不相接触;P区上方还设有基质层形成的缓冲台阶;N区优选通过TMAH腐蚀法形成,其外形呈倒圆台状,侧面和底面的夹角为54.74°;P区和N区表层均设有铝层。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探测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探测器可很好地作为粒子鉴别的ΔE探测器应用于空间探测,核物理,医学检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申请公布号 CN100594622C 申请公布日期 2010.03.17
申请号 CN200810105938.4 申请日期 2008.05.06
申请人 北京大学 发明人 李科佳;王金延;田大宇;张录;张太平;金玉丰
分类号 H01L31/115(2006.01)I;H01L31/18(2006.01)I 主分类号 H01L31/115(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余长江
主权项 1.一种超薄硅基粒子探测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对硅基片作常规清洗;双面生成<img file="C2008101059380002C1.GIF" wi="135" he="46" />到<img file="C2008101059380002C2.GIF" wi="136" he="44" />的二氧化硅层,在二氧化硅层的生成过程中,在850℃到1150℃之间通入流量比为1∶25到1∶35之间的三氯乙烯和氧气的混合气体;b)在正面二氧化硅层光刻探测窗口图形和保护环图形,腐蚀所述图形下方的二氧化硅层形成二氧化硅层表面的<img file="C2008101059380002C3.GIF" wi="110" he="46" />到<img file="C2008101059380002C4.GIF" wi="136" he="44" />的凹陷;c)正面注入B<sup>+</sup>离子,形成P区和保护环,注入能量为35kev到55kev,注入浓度为1×10<sup>14</sup>/cm<sup>2</sup>到5×10<sup>17</sup>/cm<sup>2</sup>;在850℃到1050℃快速退火20秒到40秒,在550℃到750℃炉退火3小时到4小时;d)常规清洗;双面淀积<img file="C2008101059380002C5.GIF" wi="110" he="45" />到<img file="C2008101059380002C6.GIF" wi="135" he="46" />的氮化硅层;e)在背面氮化硅层光刻探测窗口图形,依次腐蚀所述图形下方的氮化硅层和二氧化硅层直至硅基片裸露;进一步采用TMAH湿法腐蚀方法腐蚀上述硅基片裸露部分,获得背面探测窗口,腐蚀液的浓度为15到35wt%,温度为65-95℃;f)在背面探测窗口注入P<sup>-</sup>离子,形成N区,注入能量为80kev到160kev,注入浓度为5×10<sup>14</sup>/cm<sup>2</sup>到1×10<sup>17</sup>/cm<sup>2</sup>;在850℃到1050℃炉退火20分钟到40分钟;g)腐蚀去除正面氮化硅层;在正面二氧化硅层光刻正面探测窗口图形,腐蚀所述图形下方的二氧化硅层直至硅基片裸露,形成正面探测窗口;h)正面溅射铝层并通过光刻,腐蚀,在正面探测窗口表面形成0.8μm到1.4μm的铝层;i)通过光刻,溅射,超声剥离在所述铝层上再形成0.05μm到0.15μm的薄铝层;j)用纯硫酸在室温清洗2分钟后,背面溅射0.3μm到0.8μm的铝层;k)在390℃到470℃合金40分钟到80分钟。
地址 100871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