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基于旋转钩孔连接的双L形正立方体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
摘要 基于旋转钩孔连接的双“L”形正立方体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它涉及一种机器人。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的阵列式机器人运动灵活性不足,组成机器人后不能高效的运动;电磁式的连接机构存在体积大、重量大、发热量大的问题。本发明第一主动连接模块和第二主动连接模块固定连接,第三主动连接模块和第四主动连接模块固定连接,第一被动连接模块与第二被动连接模块固定连接,第三被动连接模块与第四被动连接模块固定连接。本发明具备了阵列式系统的局部模块的自重构功能,也具备了串联式系统整体构形的运动功能;模块的负载/自重比为4.5∶1,主动模块或被动模块自身可以互换;机构在处于连接状态和断开状态时,不需要能量维持,节省了能量。
申请公布号 CN100579731C 申请公布日期 2010.01.13
申请号 CN200810064087.3 申请日期 2008.03.10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发明人 赵杰;朱延河;唐术锋;樊继北;任宗伟
分类号 B25J3/00(2006.01)I;B25J19/00(2006.01)I 主分类号 B25J3/00(2006.01)I
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刘同恩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旋转钩孔连接的双L形正立方体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它包含主动模块和被动模块,其特征在于主动模块包含第一主动连接模块(A)、第二主动连接模块(B)、第三主动连接模块(C)、第四主动连接模块(D)、第一支撑架(31)、第二支撑架(32)、第一伺服舵机(33)、第一电池(34)、第一轴承(37)、第一伺服舵机的支撑轴(38)、第二轴承(39)和第一伺服舵机的转矩输出轴(40),第一主动连接模块(A)的一端和第二主动连接模块(B)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主动连接模块(C)的一端和第四主动连接模块(D)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31)的一端与第一主动连接模块(A)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架(32)的一端与第三主动连接模块(C)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一轴承(37)设在第一支撑架(31)的另一端上,第二轴承(39)设在第二支撑架(32)的另一端上,第一伺服舵机(33)的一端设有第一伺服舵机的支撑轴(38),第一伺服舵机(33)的另一端为第一伺服舵机的转矩输出轴(40),第一伺服舵机的支撑轴(38)设在第一轴承(37)内,第一伺服舵机的转矩输出轴(40)设在第二轴承(39)内,第一电池(34)固定在第一伺服舵机(33)上;第一主动连接模块(A)、第二主动连接模块(B)、第三主动连接模块(C)和第四主动连接模块(D)分别由直流减速电机(1)、四个销轴(2)、四个连杆(3)、四个旋转钩(4)、四个滑块(6)、四个固定轴(7)、四对支架(8)、驱动盘(9)、面板(10)、四个移动轴(11)、传动绳(13)和传动绳转向架(16)组成,每个面板(10)上开有四个通孔(5),每个面板(10)上开有四个用于约束滑块(6)滑动轨迹的滑轨槽(22),直流减速电机(1)固定在面板(10)的上侧表面上,驱动盘(9)设置在面板(10)的上侧表面的中心处,传动绳转向架(16)固定在直流减速电机(1)和驱动盘(9)之间的面板(10)的上侧表面上,传动绳(13)通过传动绳转向架(16)与直流减速电机(1)和驱动盘(9)传动连接,四对支架(8)分别固定在面板(10)的上侧表面上,每对支架(8)的外侧对应一个通孔(5),每对支架(8)上固定有一个固定轴(7),在每对支架(8)之间设有一个所述滑块(6),滑块(6)处于滑轨槽(22)内,滑块(6)上的横向滑道(18)与固定轴(7)滑动连接,每个连杆(3)的一端与对应的滑块(6)铰接,每个连杆(3)的另一端通过对应的销轴(2)与驱动盘(9)铰接,每个滑块(6)内分别设有一个旋转钩(4),旋转钩(4)上的第一轴孔(20)与固定轴(7)转动连接,旋转钩(4)上的第二轴孔(21)内设有一个移动轴(11),移动轴(11)的两端与滑块(6)上的竖向滑道(19)滑动连接,驱动盘(9)的中心设有通孔(29),第一伺服舵机的支撑轴(38)的外端穿过第四主动连接模块(D)上的驱动盘(9)的通孔(29)与面板(10)固定连接,第一伺服舵机的转矩输出轴(40)的外端穿过第二主动连接模块(B)上的驱动盘(9)的通孔(29)与面板(10)固定连接;被动模块包含第一被动连接模块(E)、第二被动连接模块(F)、第三被动连接模块(G)、第四被动连接模块(H)、第三支撑架(41)、第四支撑架(42)、第二伺服舵机(43)、第二电池(44)、第三轴承(47)、第二伺服舵机的支撑轴(48)、第四轴承(49)和第二伺服舵机的转矩输出轴(50),第一被动连接模块(E)的一端与第二被动连接模块(F)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被动连接模块(G)的一端与第四被动连接模块(H)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架(41)的一端与第一被动连接模块(E)的内侧固定连接,第四支撑架(42)的一端与第三被动连接模块(G)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三轴承(47)设在第三支撑架(41)的另一端上,第四轴承(49)设在第四支撑架(42)的另一端上,第二伺服舵机(43)的一端设有第二伺服舵机的支撑轴(48),第二伺服舵机(43)的另一端为第二伺服舵机的转矩输出轴(50),第二伺服舵机的支撑轴(48)设在第三轴承(47)内,第二伺服舵机的转矩输出轴(50)设在第四轴承(49)内,第二伺服舵机的支撑轴(48)的外端与第四被动连接模块(H)固定连接,第二伺服舵机的转矩输出轴(50)的外端与第二被动连接模块(F)固定连接,第二电池(44)固定在第二伺服舵机(43)上,第一被动连接模块(E)、第二被动连接模块(F)、第三被动连接模块(G)和第四被动连接模块(H)上均开有四个梯形孔(15),每个被动连接模块上的四个梯形孔(15)分别与第一主动连接模块(A)、第二主动连接模块(B)、第三主动连接模块(C)或第四主动连接模块(D)的面板(10)上的四个通孔(5)一一对应并分别与旋转钩(4)相连接。
地址 1500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