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具有强迫对流换热的流体回路控制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强迫对流换热的流体回路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有多个微槽道换热器、多段管道、分流管道、电动调节阀、微型泵和温差发电片。本实用新型装置采用了微槽道换热技术与热-电转换技术相结合,使得纳卫星热控系统流体回路形成强迫对流换热。本实用新型装置采用了主回路自驱动和旁路辅助控制的主动热控制方式,该方式将纳卫星废热转换为电能,从而驱动流体回路进行强迫对流换热,实现了热控系统的闭环控制,降低了纳卫星的电能消耗,可实现对纳卫星内部温度的控制。本实用新型装置是在现有纳卫星的星载设备上安装微槽道换热器,然后对每个微槽道换热器的两端分别连接上导管组成一个强迫对流的流体回路,该流体回路能够对星载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再利用,节省了纳卫星的能量,为纳卫星的长时间服役提供了条件。
申请公布号 CN201362369Y 申请公布日期 2009.12.16
申请号 CN200920106529.6 申请日期 2009.03.17
申请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发明人 李运泽;刘东晓;王玉莹;刘佳;李运华;王浚
分类号 B64G1/50(2006.01)I 主分类号 B64G1/50(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周长琪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强迫对流换热的流体回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体回路控制装置包括有:多个微槽道换热器、多段管道、分流管道(1)、电动调节阀(2)、微型泵(3)和温差发电片(5);多个微槽道换热器是指A微槽道换热器(22)、B微槽道换热器(23)、C微槽道换热器(24)、D微槽道换热器(25)和E微槽道换热器(26);多段管道是指A管道(31)、B管道(32)、C管道(33)、D管道(34)、E管道(35)、F管道(36)、G管道(37)和H管道(38);A管道(31)的A端连接在A微槽道换热器(22)的输出端上,A管道(31)的B端连接在B微槽道换热器(23)的输入端上;A微槽道换热器(22)粘接在姿态控制子系统(12)上;B管道(32)的A端连接在B微槽道换热器(23)的输出端上,B管道(32)的B端连接在C微槽道换热器(24)的输入端上;B微槽道换热器(23)粘接在通讯子系统(13)上;C管道(33)的A端连接在C微槽道换热器(24)的输出端上,C管道(23)的B端连接在D微槽道换热器(25)的输入端上;C微槽道换热器(24)粘接在计算子系统(14)上;D管道(34)的A端连接在D微槽道换热器(25)的输出端上,D管道(34)的B端连接在电动微型泵(3)的入口上;D微槽道换热器(25)上粘接有温差发电片(5),温差发电片(5)的另一端面粘接在有效载荷(15)上;温差发电片(5)的正极和负极分别通过电导线(4)与电动微型泵(3)连接;E管道(35)的A端连接在电机微型泵(3)的出口上,E管道(35)的B端连接在A三通接头(6)的第二接口上;F管道(36)的A端连接在A三通接头(6)的第三接口上,F管道(36)的B端连接在E微槽道换热器(26)的输入端上;G管道(37)的A端连接在E微槽道换热器(26)的输出端上,G管道(37)的B端连接在B三通接头(7)的第三接口上;H管道(38)的A端连接在B三通接头(7)的第二接口上,H管道(38)的B端连接在A微槽道换热器(22)的输入端上。
地址 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