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斜置簧片组合的一维柔性直线导引机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置簧片组合的一维柔性直线导引机构,该导引机构由前部模块和后部模块组成,且后部模块的结构是前部模块竖直转过180°的结构,前部模块和后部模块均为一体成型件,是在一平板上采用线切割技术切割制得,前部模块和后部模块上分别设有八个簧片、四个中间连接块、三个连接块和一个连接块。本发明导引机构采用了多簧片在空间交叉但并不在交叉点处固定的设计,使得铰链的内应力减小,寿命提高。前部模块和后部模块上的每个运动单元中簧片设计成正“Z”与倒“Z”互补形式,使得导引机构结构紧凑、体积小。
申请公布号 CN101504030A 申请公布日期 2009.08.12
申请号 CN200910079409.6 申请日期 2009.03.10
申请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发明人 毕树生;赵宏哲;乔涛
分类号 F16C11/04(2006.01)I;G12B5/00(2006.01)I 主分类号 F16C11/04(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周长琪
主权项 1、一种斜置簧片组合的一维柔性直线导引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引机构由前部模块(1)和后部模块(2)组成;前部模块(1)与后部模块(2)的结合处采用螺钉、垫块或者螺钉进行安装;前部模块(1)为一体成型件,是在一平板上采用线切割技术切割制得;前部模块(1)上设有八个簧片、四个中间连接块、三个连接块和一个前连接块(131);八个簧片是指结构相同的A簧片(101)、B簧片(102)、C簧片(103)、D簧片(104)、E簧片(105)、F簧片(106)、G簧片(107)和H簧片(108);四个中间连接块是指结构相同的A中间连接块(121)、B中间连接块(122)、C中间连接块(123)和D中间连接块(124);四个中间连接块分别设置在三个连接块与前连接块(131)之间;三个连接块是指A连接块(111)、B连接块(112)和C连接块(113);A连接块(111)与A中间连接块(121)之间有E簧片(105),A连接块(111)、E簧片(105)和A中间连接块(121)形成第一个正“Z”形状单元,且E簧片(105)的下板面(105a)与A中间连接块(121)的上板面(121a)之间的夹角记为β1;A中间连接块(121)与前连接块(131)之间有A簧片(101),A中间连接块(121)、A簧片(101)和前连接块(131)形成第一个倒“Z”形状单元,且A中间连接块(121)的下板面(121b)与A簧片(101)的上板面(101a)之间的夹角记为α1;第一个正“Z”形状单元与第一个倒“Z”形状单元构成第一运动单元11;B连接块(112)的左端与B中间连接块(122)之间有F簧片(106),B连接块(112)、F簧片(106)和B中间连接块(122)形成第二个正“Z”形状单元,且F簧片(106)的下板面(106a)与B中间连接块(122)的上板面(122a)之间的夹角记为β2;B中间连接块(122)与前连接块(131)之间有B簧片(102),B中间连接块(122)、B簧片(102)和前连接块(131)形成第二个倒“Z”形状单元,且B中间连接块(122)的下板面(122b)与B簧片(102)的上板面(102a)之间的夹角记为α2;B连接块(112)的右端与C中间连接块(123)之间有G簧片(107),B连接块(112)、G簧片(107)和C中间连接块(123)形成第三正“Z”形状单元,且G簧片(107)的下板面(107a)与C中间连接块(123)的上板面(123a)之间的夹角记为β3;C中间连接块(123)与前连接块(131)之间有C簧片(103),C中间连接块(123)、C簧片(103)和前连接块(131)形成第三个倒“Z”形状单元,且C中间连接块(123)的下板面(123b)与C簧片(103)的上板面(103a)之间的夹角记为α3;第二个正“Z”形状单元与第二个倒“Z”形状单元和第三个正“Z”形状单元与第三个倒“Z”形状单元构成第二运动单元(12);C连接块(113)与D中间连接块(124)之间有H簧片(108),C连接块(113)、H簧片(108)和D中间连接块(124)形成第四个正“Z”形状单元,且H簧片(108)的下板面(108a)与D中间连接块(124)的上板面(124a)之间的夹角记为β4;D中间连接块(124)与前连接块(131)之间有D簧片(104),D中间连接块(124)、D簧片104和前连接块(131)形成第四个倒“Z”形状单元,且D中间连接块(124)的下板面(124b)与D簧片(104)的上板面(104a)之间的夹角记为α4;第四个正“Z”形状单元与第四个倒“Z”形状单元构成第三运动单元(13);后部模块(2)为一体成型件,是在一平板上采用线切割技术切割制得;后部模块(2)上设有八个簧片、四个中间连接块、三个连接块和一个后连接块(231);八个簧片是指结构相同的I簧片(201)、J簧片(202)、K簧片(203)、L簧片(204)、M簧片(205)、N簧片(206)、O簧片(207)和P簧片(208);四个中间连接块是指结构相同的E中间连接块(221)、F中间连接块(222)、G中间连接块(223)和H中间连接块(224);四个中间连接块分别设置在三个连接块与后连接块(231)之间;三个连接块是指D连接块(211)、E连接块(212)和F连接块(213);D连接块(211)与E中间连接块(221)之间有M簧片(205),D连接块(211)、M簧片(205)和E中间连接块(221)形成第五个倒“Z”形状单元,且M簧片(205)的下板面(205a)与E中间连接块(221)的上板面(221a)之间的夹角记为β5;E中间连接块(221)与后连接块(231)之间有I簧片(201),E中间连接块(221)、I簧片(201)和后连接块(231)形成第五个正“Z”形状单元,且E中间连接块(221)的下板面(221b)与I簧片(201)的上板面(201a)之间的夹角记为α5;第五个正“Z”形状单元与第五个倒“Z”形状单元构成第六运动单元(23);E连接块(212)的右端与F中间连接块(222)之间有N簧片(206),E连接块(212)、N簧片(206)和F中间连接块(222)形成第六个倒“Z”形状单元,且N簧片(206)的下板面(206a)与F中间连接块(222)的上板面(222a)之间的夹角记为β6;F中间连接块(222)与后连接块(231)之间有J簧片(202),F中间连接块(222)、J簧片(202)和后连接块(231)形成第六个正“Z”形状单元,且F中间连接块(222)的下板面(222b)与J簧片(202)的上板面(202a)之间的夹角记为α6;E连接块(212)的左端与G中间连接块(223)之间有O簧片(207),E连接块(212)、O簧片(207)和G中间连接块(223)形成第七个倒“Z”形状单元,且O簧片(207)的下板面(207a)与G中间连接块(223)的上板面(223a)之间的夹角记为β7;G中间连接块(223)与后连接块(231)之间有K簧片(203),G中间连接块(223)、K簧片(203)和后连接块(231)形成第七个正“Z”形状单元,且G中间连接块(223)的下板面(223b)与K簧片(203)的上板面(203a)之间的夹角记为α7;第六个正“Z”形状单元与第六个倒“Z”形状单元和第七个正“Z”形状单元与第七个倒“Z”形状单元构成第五运动单元(22);F连接块(213)与H中间连接块(224)之间有P簧片(208),F连接块(213)、P簧片(208)和H中间连接块(224)形成第八个倒“Z”形状单元,且P簧片(208)的下板面(208a)与H中间连接块(224)的上板面(224a)之间的夹角记为β8;H中间连接块(224)与后连接块(231)之间有L簧片(204),H中间连接块(224)、L簧片(204)和后连接块(231)形成第八个正“Z”形状单元,且H中间连接块(224)的下板面(224b)与L簧片(204)的上板面(204a)之间的夹角记为α8;第八个正“Z”形状单元与第八个倒“Z”形状单元构成第四运动单元(21);前部模块(1)和后部模块(2)上设置在中间连接块的上方的簧片称为上簧片,设置在中间连接块的下方的簧片称为下簧片,上簧片与中间连接块的上板面之间的夹角称为上夹角β,下簧片与中间连接块的下板面之间的夹角称为下夹角α。
地址 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