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排水沟装置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M359555 申请公布日期 2009.06.21
申请号 TW098202116 申请日期 2009.02.13
申请人 范睿容 高雄县凤山市文衡路125巷1号5楼 发明人 范睿容
分类号 E03F5/00 (2006.01) 主分类号 E03F5/00 (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高玉骏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杨祺雄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排水沟装置,包含:一主体,包括一底壁、分别由该底壁两侧向上延伸的一第一侧壁及一第二侧壁,及由该底壁和第一、二侧壁所界定出的通道,该第一侧壁是高于该第二侧壁;一支撑单元,包括一位于该第一侧壁的第一支撑部,及一位于该第二侧壁的第二支撑部;及一盖体,可概呈水平的置放于该支撑单元上且被该第一、第二支撑部所共同支撑,以遮蔽该主体之通道。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排水沟装置,其中,该第一侧壁具有一连接于该底壁的底段、一连接于该底段的且截面宽度小于该底段的顶段,及一介于该底段与顶段之间的连接面,该第一支撑部是位于该底段。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排水沟装置,其中,该第一支撑部是由该连接面邻近该第二侧壁之端缘向下凹陷形成肩部的态样,该第二支撑部是由该第二侧壁的顶面邻近该第一侧壁之端缘向下凹陷形成肩部的态样。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排水沟装置,其中,该第一支撑部是由该连接面邻近该第二侧壁之端缘向下凹陷形成肩部的态样,且该第二支撑部为嵌容槽的态样。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排水沟装置,其中,该第一支撑部是由该连接面邻近该第二侧壁之端缘向下凹陷形成肩部的态样,且该第二支撑部为凸垣的态样。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排水沟装置,其中,该第一、二支撑部皆为凸垣的态样。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排水沟装置,其中,该第一支撑部为嵌容槽的态样,该第二支撑部是由该第二侧壁的顶面邻近该第一侧壁之端缘向下凹陷形成肩部的态样。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排水沟装置,其中,该第一支撑部为凸垣的态样,该第二支撑部是由该第二侧壁的顶面邻近该第一侧壁之端缘向下凹陷形成肩部的态样。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排水沟装置,其中,该第一支撑部为嵌容槽的态样,且该第二支撑部为凸垣的态样。1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排水沟装置,其中,该第一支撑部为凸垣的态样,且该第二支撑部为嵌容槽的态样。1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至10中任一项所述之排水沟装置,其中,该主体更包括一连接于该第一侧壁且与该第一侧壁概呈垂直的第三侧壁,及一连接于该第二侧壁且与该第二侧壁概呈垂直的第四侧壁,该第一、三侧壁的高度相同,该第二、四侧壁的高度相同,该第二、四侧壁分别开设有一与该通道连通而可供水液流通的凹槽。1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排水沟装置,其中,该支撑单元更包括一设于该第三侧壁的第三支撑部,及一设于该第四侧壁的第四支撑部,该第三、四支撑部是面向该通道并与该第一、二支撑部共同界定出一供该盖体置放的置放面。图式简单说明:图1是一剖视图,说明习知的排水沟构造;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新型排水沟装置之第一较佳实施例;图3是一剖视图,辅助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图4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新型排水沟装置之第二较佳实施例;图5是一侧视图,辅助说明本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图6是一侧视图,说明本新型排水沟装置之第三较佳实施例;图7是一侧视图,说明本新型排水沟装置之第四较佳实施例;图8是一侧视图,说明本新型排水沟装置之第五较佳实施例;图9是一侧视图,说明本新型排水沟装置之第六较佳实施例;图10是一侧视图,说明本新型排水沟装置之第七较佳实施例;图11是一侧视图,说明本新型排水沟装置之第八较佳实施例;图12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新型排水沟装置之第九较佳实施例;及图13是一俯视图,辅助说明本新型之第九较佳实施例。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