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钢板桩单元及钢板桩模组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M359551 申请公布日期 2009.06.21
申请号 TW098201915 申请日期 2009.02.11
申请人 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STEEL CORPORATION 高雄市小港区中钢路1号 发明人 陈宏煜
分类号 E02D5/28 (2006.01) 主分类号 E02D5/28 (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桂齐恒 台北市中山区长安东路2段112号9楼;阎启泰 台北市中山区长安东路2段112号9楼
主权项 1.一种钢板桩单元,其包含有一基板部、一第一延伸部、一第二延伸部、一卡接部及一扣接部,该基板部具有二板面,其一板面为接续平面,位于相对侧之另一板面为连接面,该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系分别自该基板部连接面两侧边同朝远离接续平面方向平行延伸,该卡接部系设于该第一延伸部的末端处,该扣接部系设于该第二延伸部的末端处,并与该第二延伸部形成一扣接槽,该扣接槽之开口宽度小于其槽内端宽度。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钢板桩单元,其中,该扣接部具有一连接第二延伸部之横向段,以及一连接横向段之纵向段。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所述之钢板桩单元,其中,该钢板桩单元于基板部接续平面之两相对侧边处各设有一缺口部。4.一种钢板桩模组,其包含:复数钢板桩单元,每一钢板桩单元包含有一基板部、一第一延伸部、一第二延伸部、一卡接部及一扣接部,该基板部具有二板面,其一板面为接续平面,位于相对侧之另二板面为连接面,该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系分别自该基板部连接面两侧边同朝远离接续平面方向平行延伸,该卡接部系设于该第一延伸部的末端处,该扣接部系设于该第二延伸部的末端处,并与该第二延伸部形成一扣接槽,该扣接槽之开口宽度小于其槽内端宽度,且钢板桩单元藉由其扣接部与另一钢板桩单元之卡接部相衔接,使钢板桩单元之接续平面相邻接。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钢板桩模组,其中,每一钢板桩单元之扣接部具有一连接第二延伸部之横向段,以及一连接横向段之纵向段。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钢板桩模组,其中,该钢板桩模组进一步包含有至少一转角组件,所述之转角组件包括一转折本体、一可扣组于扣接部的第一衔接部,以及一可提供卡接部扣组之第二衔接部,该第一、第二衔接部分别设于该转折本体之两侧端处。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钢板桩模组,其中,该钢板桩模组进一步包含有至少一转角组件,所述之转角组件包括一转折本体、一可扣组于扣接部的第一衔接部,以及一可提供卡接部扣组之第二衔接部,该第一、第二衔接部分别设于该转折本体之两侧端处。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或7项所述之钢板桩模组,其中,所述之转折本体包含有一第一单元及一与该第一单元相组接之第二单元,该第一单元具有一第一板体,该第一板体之一侧连接该第一衔接部,另侧设有一勾部,该第二单元具有一第二板体,该第二板体一侧连接该第二衔接部,另侧设有一与该勾部相组接之扣部。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至7项任一项所述之钢板桩模组,其中,该钢板桩模组进一步增设至少一加劲板,所述之加劲板包括有一加劲部及一组接部,该组接部位于该加劲部一侧端处,并可组接于钢板桩单元的扣接部与卡接部之扣组处,且该加劲部凸伸出钢板桩单元。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钢板桩模组,其中,该钢板桩模组进一步增设至少一加劲板,所述之加劲板包括有一加劲部及一组接部,该组接部位于该加劲部一侧端处,并可组接于钢板桩单元的扣接部与卡接部之扣组处,且该加劲部凸伸出钢板桩单元。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至7项任一项所述之钢板桩模组,其中,每一钢板桩单元于基板部接续平面之两相对侧边处各设有一缺口部,且相邻接之缺口部形成一滑沟。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钢板桩模组,其中,每一钢板桩单元于基板部接续平面之两相对侧边处各设有一缺口部,且相邻接之缺口部形成一滑沟。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钢板桩模组,其中,每一钢板桩单元于基板部接续平面之两相对侧边处各设有一缺口部,且相邻接之缺口部形成一滑沟。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为本创作钢板桩单元之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第二图:为本创作钢板桩单元之一较佳实施例之俯视平面示意图。第三图:为本创作钢板桩模组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组合示意图第四图:为本创作钢板桩模组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俯视组合平面示意图。第五图:为本创作钢板桩模组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之俯视组合平面示意图。第六图:为本创作钢板桩模组之第三较佳实施例之俯视组合平面示意图。第七图:为本创作钢板桩模组之第四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局部示意图。第八图:为本创作钢板桩模组之第四较佳实施例之作为模板使用之俯视平面示意图。第九图:为习用钢板桩模组之立体组合示意图。第十图:为习用钢板桩模组之俯视组合平面示意图。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