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高效率全音域扬声器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M359167 申请公布日期 2009.06.11
申请号 TW097221682 申请日期 2008.12.04
申请人 王立本 台北市大安区复兴南路2段293之3号9楼 发明人 王立本
分类号 H04R5/02 (2006.01) 主分类号 H04R5/02 (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高效率全音域扬声器,包含有:一前置号角(11),包含一腔管(114),所述腔管(114)环设于该前置号角(11)之内底部;一承载座(20),设于该低音谐振器(60)及该固定座(70)之间,该承载座(20)包含有一连通该前置号角(11)之声音传导腔室(21)及由该承载座(20)上端矩形开口空间定义之一第一共鸣空间(23);一喇叭单体(40),系置设于该承载座(20)上,且发声方向朝向该声音传导腔室(21);一等化器(50),包含一锥部(51)及复数支撑架(52),该等化器(50)系置设于该承载座(20)之声音传导腔室(21)中;一低音谐振器(60),系结合于前述之前置号角(11)内侧之腔管(114)上,该低音谐振器(60)包含一盖板(63)、一第一梯型低音谐振管(61)及一第二梯型低音谐振管(62),该第一梯型低音谐振管(61)设于该盖板(63)右侧,该第二梯型低音谐振管(62)及设于该盖板(63)左侧;一固定座(70),该固定座一侧与该喇叭单体(40)及该承载座(20)结合;一后罩体(12),与所述之固定座(70)另一侧结合,该固定座(70)合于该后罩体(12)中,与该后罩体(12)形成一第二共鸣空间(123)及一第三共鸣空间(124),该第二共鸣空间(123)位于该后罩体(12)内部右侧,该第三共鸣空间(124)位于该后罩体(12)内部左侧;藉此,前置号角(11)与前述各元件及该后罩体(12)并接成为一体而完成本创作之内外部结构,该内部主要剩余空间定义为第四共鸣空间(125),该共鸣空间(125)并与上述之第一共鸣空间(23)、该第二共鸣空间(123)和该第三共鸣空间(124)互相连通。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高效率全音域扬声器,其中该前置号角(11)更包含一第一容槽(112)、一反射空间(113)、一柱体(115)、一第一反射孔(116)及一透音座(117)。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高效率全音域扬声器,其中该透音座(117)为一T型结构,包含一前侧中央封闭板片(118)和一后侧为垂直前侧之中通柱体(119),该透音座(117)更包含复数透音孔(1171)、一第二反射孔(1191),该第二反射孔(1191)由该T型中通柱体之中央空间所定义,该复数透音孔(1171)设于前侧中央封闭板片(118)周围。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高效率全音域扬声器,其中更包含一声音旋钮(80),设于该前置号角(11)顶部第一容槽(112),及该后罩体(12)顶部第二容槽内(122)上方。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高效率全音域扬声器,其中该声音传导腔室(21)系贯穿该承载座(20)之两相对侧,且该声音传导腔室(21)朝向该喇叭单体(40)之方向形成一大喉管(211),该声音传导腔室(21)朝向该后罩体(12)之开口则形成一小喉管(212)。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高效率全音域扬声器,其中该承载座(20)形成有至少一电池容槽(22)及至少二电池容置盖(24),该电池容置盖(24)用以覆盖该电池容槽(22)以供电池容置固定,以提供该驱动喇叭单体(40)所需之电力。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高效率全音域扬声器,更包含有至少一控制电路板(30),该控制电路板(30)系固设于该后罩体(12)之固定槽(121)中并与该喇叭单体(40)电性连接,用以接收外部之音源讯号,而驱动该喇叭单体(40)发声音。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高效率全音域扬声器,更结合一脚架(13),该脚架(13)包括一枢杆(131)及一底座(132),该枢杆(131)连接该底座(132);该脚架(13)系枢接于该后罩体(12)底部。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高效率全音域扬声器,其中该后罩体(12)更包含一气孔(126)。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第二图系第一图所示较佳实施例另一视角之立体分解图。第三图系第一图所示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展开状态图。第四图系第一图所示较佳实施例之组合平面展开状态图。第五图系第一图所示较佳实施例之局部构件立体图。第六图系第一图所示较佳实施例之局部构件平面图。第七图系第一图所示较佳实施例之局部构件平面图。第八图系本创作之组合立体外观图。第九图系本创作之等化器及低音管组成共鸣空间平面参考示意图。第十图系第九图之第一、二梯型低音谐振管结合腔管另一侧立面图。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