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针对两级或多级吸收式热泵增加相邻高温流程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两级或多级吸收式热泵增加相邻高温流程的方法,属热泵/制冷技术领域。增加发生器、冷凝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或第二节流阀、溶液泵、溶液调节阀和溶液热交换器等;或吸收-蒸发器、或低压发生器、或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对向新增吸收-蒸发器提供冷剂蒸汽,或由蒸发器经新增冷剂液泵、或由冷凝器或新增冷凝器经新增第二节流阀向新增吸收-蒸发器提供冷剂液并吸热成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器;溶液独立或串联循环时新增吸收-蒸发器经新增溶液泵向新增发生器提供稀溶液,溶液交叉循环时新增吸收-蒸发器经新增溶液泵与原流程稀溶液一起向新增发生器提供,各发生器向对应冷凝器释放冷剂蒸汽,冷凝器经节流阀向蒸发器提供冷剂液;新增部件结合相关部件实现两级或多级流程的相邻流程。
申请公布号 CN101413733A 申请公布日期 2009.04.22
申请号 CN200810237601.9 申请日期 2008.11.24
申请人 李华玉 发明人 李华玉
分类号 F25B15/02(2006.01)I;F25B30/04(2006.01)I 主分类号 F25B15/02(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针对两级或多级吸收式热泵增加相邻高温流程的方法,其特征是在两级或多级吸收式热泵的基础上新增加必须部件——发生器、冷凝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或第二节流阀、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根据具体方法而定的部件——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溶液调节阀、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后,或采用溶液串联循环、或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或采用溶液交叉循环,借助于两级或多级热泵结构与流程中的蒸发器和冷剂蒸汽提供器——或单独的吸收-蒸发器、或单独的低压发生器、或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对、或二级吸收-蒸发器——和部分路径,新增吸收-蒸发器或/和吸收器向新增发生器提供稀溶液,或新增发生器、或发生器、或吸收-蒸发器、或吸收器向新增吸收器提供溶液,冷剂蒸汽提供器向新增吸收-蒸发器提供冷剂蒸汽、经来自新增吸收器的溶液吸收而加热流经新增吸收-蒸发器的另一路冷剂介质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得到由两级或多级流程及其相邻高温热泵流程复合而成的复合吸收式热泵结构与流程;①针对由吸收-蒸发器作为冷剂蒸汽提供器的单发生器型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增加相邻高温流程的具体方法是:新增发生器(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2),新增冷凝器(2)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5)连通蒸发器(C1)或连通冷凝器(B1),由吸收-蒸发器(D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或由蒸发器(C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和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4)、或由冷凝器(B1)或新增冷凝器(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10)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和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4),新增发生器(1)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2)和新增吸收器(4)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或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吸收器(4)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发生器(1),新增发生器(1)还设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4);或采用溶液串联循环——改吸收-蒸发器(D1)有溶液管路经溶液泵(H1)、溶液热交换器(I1,J1)连通发生器(A1)为吸收-蒸发器(D1)有溶液管路经溶液泵(H1)、溶液热交换器(J1,J1)连通新增吸收器(4),新增吸收器(4)再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发生器(1),新增发生器(1)还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调节阀(11)连通发生器(A1);或采用溶液交叉循环——改吸收-蒸发器(D1)有溶液管路经溶液泵(H1)、第一溶液热交换器(I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J1)连通发生器(A1)为吸收-蒸发器(D1)有溶液管路经溶液泵(H1)、第一溶液热交换器(I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J1)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新增发生器(1),新增发生器(1)还设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发生器(A1),自发生器(A1)设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4),新增吸收器(4)再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发生器(1);新增部件——发生器、冷凝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或第二节流阀、溶液泵和若干溶液热交换器,结合蒸发器(C1)和吸收-蒸发器(D1)组合,并借助于部分两级热泵流程及两流程间关联路径实现单发生器型两级热泵流程的相邻高温流程,形成单发生器型两级热泵流程基础上的、两级流程与相邻高温流程相结合的复合吸收式热泵;②针对由低压发生器作为冷剂蒸汽提供器的双发生器型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增加相邻高温流程的具体方法是:新增发生器(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2),新增冷凝器(2)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5)连通蒸发器(C2)或连通冷凝器(B2),由低压发生器(E2)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或由蒸发器(C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和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4)、或由冷凝器(B2)或新增冷凝器(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10)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和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4),新增发生器(1)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2)和新增吸收器(4)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或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吸收器(4)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发生器(1),新增发生器(1)还设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4);或采用溶液串联循环——改吸收器(F2)有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I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连通发生器(A2)为吸收器(F2)有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I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连通新增吸收器(4),新增吸收器(4)再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发生器(1),新增发生器(1)还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调节阀(11)连通发生器(A2);或采用溶液交叉循环——改吸收器(F2)有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I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连通发生器(A2)为吸收器(F2)有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I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K2)、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新增发生器(1),新增发生器(1)还设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发生器(A2),自发生器(A2)设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4),新增吸收器(4)再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发生器(1);新增部件——发生器、冷凝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或第二节流阀、溶液泵和若干溶液热交换器,结合冷剂蒸汽发生系统——蒸发器(C2)、低压吸收器(D2)与低压发生器(E2)组合——并借助于部分两级热泵流程及两流程间关联路径实现双发生器型两级热泵流程的相邻高温流程,形成双发生器型两级热泵流程基础上的、两级流程与相邻高温流程相结合的复合吸收式热泵;③针对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共同作为冷剂蒸汽提供器的双发生器型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增加相邻高温流程的具体方法是:新增发生器(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2),新增冷凝器(2)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5)连通蒸发器(C3)或连通冷凝器(B3),由吸收-蒸发器(D3)与低压发生器(E3)共同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或由蒸发器(C3)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和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4)、或由冷凝器(B3)或新增冷凝器(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10)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和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4),新增发生器(1)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2)和新增吸收器(4)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或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吸收器(4)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发生器(1),新增发生器(1)还设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4);或采用溶液串联循环——改吸收器(F3)有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J3)、第二溶液热交换器(L3)连通发生器(A3)为吸收器(F3)有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J3)、第二溶液热交换器(L3)连通新增吸收器(4),新增吸收器(4)再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发生器(1),新增发生器(1)还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调节阀(11)连通发生器(A3);或采用溶液交叉循环——改吸收器(F3)有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J3)、第二溶液热交换器(L3)连通发生器(A3)为吸收器(F3)有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J3)、第二溶液热交换器(L3)、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新增发生器(1),新增发生器(1)还设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发生器(A3),自发生器(A3)设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4),新增吸收器(4)再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发生器(1);新增部件——发生器、冷凝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或第二节流阀、溶液泵和若干溶液热交换器,结合冷剂蒸汽发生系统——蒸发器(C3)、吸收-蒸发器(D3)与低压发生器(E3)组合——并借助于部分两级热泵流程及两流程间关联路径实现双发生器型两级热泵流程的相邻高温流程,形成双发生器型两级热泵流程基础上的、两级流程与相邻高温流程相结合的复合吸收式热泵;④针对由二级吸收-蒸发器作为冷剂蒸汽提供器的单发生器型三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增加相邻高温流程的具体方法是:新增发生器(1)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冷凝器(2),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5)连通蒸发器(C4)或连通冷凝器(B4),由二级吸收-蒸发器(E4)增设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或由蒸发器(C4)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6)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和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4)、或由冷凝器(B4)或新增冷凝器(2)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10)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和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管路连通新增吸收器(4),新增发生器(1)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2)和新增吸收器(4)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或采用溶液独立循环——新增吸收器(4)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发生器(1),新增发生器(1)还设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4);或采用溶液串联循环——改一级吸收-蒸发器(D4)有溶液管路经溶液泵(J4)、溶液热交换器(K4,L4,M4)连通发生器(A4)为一级吸收-蒸发器(D4)有溶液管路经溶液泵(J4)、溶液热交换器(K4,L4,M4)连通新增吸收器(4),新增吸收器(4)再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发生器(1),新增发生器(1)还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调节阀(11)连通发生器(A4);或采用溶液交叉循环——改一级吸收-蒸发器(D4)有溶液管路经溶液泵(J4)、第一溶液热交换器(K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L4)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M4)连通发生器(A4)为一级吸收-蒸发器(D4)有溶液管路经溶液泵(J4)、第一溶液热交换器(K4)、第二溶液热交换器(L4)、第三溶液热交换器(M4)和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新增发生器(1),新增发生器(1)还设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发生器(A4),自发生器(A4)设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吸收器(4),新增吸收器(4)再设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新增吸收-蒸发器(3),新增吸收-蒸发器(3)再设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7)、新增溶液热交换器(8)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连通新增发生器(1);新增部件——发生器、冷凝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或第二节流阀、溶液泵和若干溶液热交换器,结合冷剂蒸汽发生系统——蒸发器(C4)、一级吸收-蒸发器(D4)与二级吸收—蒸发器(E4)组合——并借助于部分三级热泵流程及两流程间关联路径实现单发生器型三级热泵流程的相邻高温流程,形成单发生器型三级热泵流程基础上的、三级流程与相邻高温流程相结合的复合吸收式热泵。
地址 266555山东省青岛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山南路123号江山瑞城5号楼1单元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