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均容脉浮式无损宽调压蓄电池成套直流屏
摘要 一种电力系统用的均容脉浮式无损宽调压蓄电池成套直流屏,设置一台输出纯直流和脉动直流两种电压的浮充机,纯直流经防逆二极管直供直流母线,脉动直流单独对蓄电池进行高效脉动浮充,设置一台充电浮充两用机,输出脉动直流接充放电母线作活化等各种充电,输出纯直流经防逆二极管接直流母线备用。设置两组三段式两抽头蓄电池,主体段的浮充电压与直流母线电压相等,浮运时与直流母线相通,两调压段电池在交流停电时先后投入运行,经防环流通道和无损宽调压电路,实现无损宽调压。每组蓄电池装有一套三段电池式均容器,对两组电池进行高效脉动浮充,使蓄电池的容量保持值和使用寿命得到的提高。
申请公布号 CN100474731C 申请公布日期 2009.04.01
申请号 CN200310105308.4 申请日期 2003.10.12
申请人 孙海裕 发明人 孙海裕
分类号 H02J7/00(2006.01)I;H02J7/34(2006.01)I 主分类号 H02J7/0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电力系统用的均容脉浮式无损宽调蓄电池成套直流屏,它包括:第一直流母线(1M)、第二直流母线(2M)、浮充母线(FM)、充放电母线(CFM)、共用负母线(M-)、第一蓄电池组(1XCD)、第二蓄电池组(2XCD)、由第一二极管(1D)、第二二极管(2D)、第三二极管(3D)、第四二极管(4D)组成的防环流通道(FHL)、输出两种电压的浮充机(1CDJ)、浮充充电两用机(2CDJ);第一蓄电池组(1XCD)和第二蓄电池组(2XCD)各有二个抽头(B、C),将蓄电池组分为三段电路,即主体段(a)、第一调压段(b)和第二调压段(c),第一蓄电池组的三段电路中设有第一电池均容器(1JYJ),第二蓄电池组的三段电路中设有第二电池均容器(2JYJ)和控制电路(WGK);上述各部件之间的联接关系是:输出两种电压的浮充机(1CDJ)的脉动直流电压(V1)输出端经三联开关(5K)后接入浮充母线(FM),浮充母线(FM)分为两路,第一路接第三二极管(3D)正极,再由第三二极管(3D)负极接第一两位三刀工况开关(1K)第五接点(⑤),合闸时向第一蓄电池组(1XCD)浮充电;第二路接第四二极管(4D)正极,再由第四二极管(4D)负极接第三两位三刀工况开关(3K)第五接点(⑤),向第二蓄电池组(2XCD)浮充电;输出两种电压的浮充机(1CDJ)的纯直流电压(V2)输出端经三联开关(5K)接第五二极管(5D)正极,再经第五二极管(5D)负极接第一直流母线(1M),向第一直流母线(1M)上的负荷供电;输出两种电压的浮充机(1CDJ)的输出回路端经三联开关(5K)接共用负母线(M-),形成回路;浮充充电两用机(2CDJ)的电压输出端接第六二极管(6D)正极,再经第六二极管(6D)负极后分两路,一路经第三调压接触器(3C)接入充放电母线(CFM)并与第一两位三刀工况开关(1K)和第三两位三刀工况开关(3K)的第三接点(③)连通,合闸时向第一蓄电池组(1XCD)和第二蓄电池组(2XCD)脉动充电;另一路经第四调压接触器(4C)接入第二直流母线(2M),向第二直流母线(2M)上的负荷供电;浮充充电两用机(2CDJ)的输出回路经第三调压接触器(3C)、第四调压接触器(4C)接共用负母线(M-)形成回路;第一蓄电池组(1XCD)的正极经主控开关(2K)的正电源触点接到第一两位三刀工况开关(1K)的第一接点(①),合闸时经第一两位三刀工况开关(1K)的第二接点(②)接通第一二极管(1D)的正极,再经第一二极管(1D)的负极接通第一直流母线(1M),向第一直流母线(1M)上的负荷供电;第一蓄电池组(1XCD)负极经主控开关(2K)的负电源触点接共用负母线(M-)形成回路;第二蓄电池组(2XCD)的正极经第四主控开关(4K)的正电源触点接到第三两位三刀工况开关(3K)的第一接点(①),合闸时,第三两位三刀工况开关(3K)的接点(②)接通第二二极管(2D)的正极,再经第二二极管(2D)负极接通第二直流母线(2M),向第二直流母线(2M)上的负荷供电;第二蓄电池组(2XCD)的负极经第四主控开关(4K)的负电源触点接共用负母线(M-)形成回路;上述三段电路中控制电路(WGK)的联接关系是:每套蓄电池组的第十一调压接触器(11C)和第十二调压接触器(12C)的电池侧线圈接每套蓄电池组的负极接点(D);第十一调压接触器(11C)的直流屏侧线圈经第一交流失压中间继电器(1ZJ)常闭接点分别接第一两位三刀工况开关(1K)和第三两位三刀工况开关(3K)的第四接点(④);每套蓄电池组的第十二调压接触器(12C)的直流屏侧线圈分别接第一两位三刀工况开关(1K)和第三两位三刀工况开关(3K)的第六接点(⑥);第一两位三刀工况开关(1K)和第三两位三刀工况开关(3K)的第四接点(④)和第六接点(⑥)分别接第十二中间继电器(12ZJ)两个常开接点,第一两位三刀工况开关(1K)的第五接点(5)经第九二极管(9D)、第十二调压接触器(12C)动作线圈接负母线(M-);第三两位三刀工况开关(3K)的第五接点(⑤)经第十二极管(10D)、第十一中间继电器(11ZJ)常开接点、第十二电压继电器(12YJ)常闭接点和第十二中间继电器(12ZJ)动作线圈接负母线(M-),再把第九二极管(9D)、第十二极管(10D)负极相联接;输出两种电压的浮充机(1CDJ)的纯直流电压(V2).输出端第七接点(7)接第七二极管(7D)的正极,浮充充电两用机(2CDJ)的电压(V)输出端第五接点(5)经第四调压接触器(4C)接第八二极管(8D)负极,第七二极管(7D)、第八二极管(8D)负极连接后经第十一电压继电器(11YJ)的动作线圈接负母线(M-);上述三段电路中第一电池均容器(1JYJ)和第二电池均容器(2JYJ)的电路构造相同,其中第一电池均容器的联接关系是:第一蓄电池组第五接点(E)依次经第十三接触器(13C)的常闭接点、第二电阻(R2)和第十二接触器(12C)的常闭接点与第一蓄电池组第三接点(C)联通,形成常时均容电路;在事故电路中,第一蓄电池组第五接点(E)依次经第十三调压接触器(13C)的常开接点、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与与第一蓄电池组负极第四接点(D)联通,第一蓄电池组第五接点(E)再依次经第十一接触器(11C)的常开接点、第五电阻(R5)、第十三调压接触器(13C)的起动线圈与第一蓄电池组第二接点(B)接通,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接点经第十三二极管(D13)接第一三极管(G1)基极,第一三极管(G1)射极与第一蓄电池组第二接点(B)接通,第一三极管(G1)集电极接第二三极管(G2)基极,第二三极管(G2)射极接第三电阻(R3)和第十三调压接触器(13C)的常开接点,第二三极管(G2)集电极接第三三极管(G3)基极,第三三极管(G3)射极接第十一调压接触器(11C)常开接点和第五电阻(R5)的接点,第三三极管(G3)集电极接第二三极管(G2)的射极,形成对第一蓄电池组接点(B)的事故均容充电。
地址 271019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223号山东科技大学曲来印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