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仿人机器人头部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人机器人头部系统,可作为人机交互的研究平台,包括:一个六自由度的串联型机构本体,以DSP F2812为主控节点的可扩展处理器网络。六自由度的串联型机构本体由六个舵机驱动,用来模拟双眼、颈部和下巴的运动,两个眼睛单独的无耦合偏航控制,具有更广的水平视野搜索范围。可扩展处理器网络由视频处理器,语音处理器,接口模块和DSP F2812主控电路组成。主控电路根据感知到的环境信息做出运动规划,同步发出六个PWM脉冲控制各个关节的电机运动。在主控电路上开发了外扩RAM模块和CAN总线模块,保证主控节点能够运行复杂的运动协调算法,并可增加计算节点以满足大量的信息处理要求。
申请公布号 CN100460167C 申请公布日期 2009.02.11
申请号 CN200710038295.1 申请日期 2007.03.22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 苏剑波;顾立忠;彭娟春
分类号 B25J19/00(2006.01);B25J9/16(2006.01);B25J13/00(2006.01);A63H3/36(2006.01) 主分类号 B25J19/00(2006.01)
代理机构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毛翠莹
主权项 1.一种仿人机器人头部系统,包括机构本体(1)和处理器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本体(1)为一个六自由度的串联型机构本体(1),由包括颈部倾斜驱动部分(10)、颈部偏航驱动部分(11)、下巴倾斜驱动部分(12)、双眼公共倾斜驱动部分(13)、左眼偏航驱动部分(14)及右眼偏航驱动部分(15)在内的六个关节通过杆件串型链接而成,颈部倾斜驱动部分(10)固定在底座(16)上,通过颈部倾斜电机的转动机架(17)与颈部偏航驱动部分(11)相连,竖直支撑件(18)固定在颈部偏航驱动部分(11)上,左眼偏航驱动部分(14)及右眼偏航驱动部分(15)采用单独的无耦合偏航控制,分别通过眼部倾斜电机的转动杆件(20)与双眼公共倾斜驱动部分(13)相连,双眼公共倾斜驱动部分(13)架在机器人头部的竖直支撑件(18)上,下巴倾斜驱动部分(12)通过下巴连接杆件(19)与竖直支撑件(18)连接;所述处理器网络为可扩展处理器网络(2),由视频处理器(4)、语音处理器(5)、接口模块(6)和主控电路(3)组成,视频处理器(4)的输入端通过USB连接线与两个分别设在左眼偏航驱动部分(14)和右眼偏航驱动部分(15)末端的微型摄像头(23,24)连接,语音处理器(5)的输入端与设在机构本体(1)上的麦克风(25)相连,视频处理器(4)及语音处理器(5)的输出通过接口模块(6)连接到主控电路(3),主控电路(3)的输出通过控制线与串联型机构本体(1)各驱动部分连接;所述机构本体(1)中的六个关节采用舵机作为驱动元件,每个关节都是一个独立的驱动部分,关节内部不再采用额外的传动环节。
地址 200240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