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后张法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小预应力构造系统
摘要 后张法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小预应力构造系统由可反复安装拆解的新型张拉端和固定端构造系统构成。是一种在预应力钢筋达到其抗拉强度设计值条件下在最终退张拆卸夹片之前将预应力钢筋先行退张的构造系统,使预应力钢筋在最终退张前的拉力值减小到其剩余的抗拉强度值所形成的材料伸长度足以顺利退张,既可以充分利用预应力钢筋的强度设计标准值,提高其材料性能利用率,减少预应力钢筋的用量,同时缩小整个构造系统包括张拉端、固定端和预应力钢筋孔道的构造规格;又避免因预应力钢筋的工作拉力用到极限而无法完好退张不能重复使用,为周期移动使用的砼预制构件组合、分解的后张法预应力构造系统的资源节约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新的技术条件。
申请公布号 CN101358485A 申请公布日期 2009.02.04
申请号 CN200810211618.7 申请日期 2008.09.22
申请人 赵正义 发明人 赵正义
分类号 E04G21/12(2006.01);E04C5/08(2006.01);E04C5/10(2006.01);E04C5/12(2006.01) 主分类号 E04G21/12(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后张法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小预应力构造系统的由退张内件、退张外件、锚环和配套的旋转套筒等零部件组合而成的张拉端构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张拉端构造有下列二种形式:第一种:位于砼预制构件(1)中的预应力钢筋孔道(3)的最未一端与砼预制构件(1)的外立面交接处设有剖面为外高内低的L形其内径与预应力钢筋孔道(3)内径相同的1号承压圈(2),1号承压圈(2)的外平面与砼预制构件(1)的外立面相平;在1号承压圈(2)的外侧设有其外径与1号承压圈(2)L形凹槽内径配合的剖面为外高内低的L形的1号承压垫圈(4),1号承压垫圈(4)与1号承压圈(2)和预应力钢筋孔道(3)同内径同轴心;1号承压垫圈(4)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外螺纹;在1号承压垫圈(4)的外侧设有其外径与1号承压垫圈(4)的圆形凹槽内径相配合其内径大于1号承压垫圈(4)内径的1号退张外管(7),1号退张外管(7)的长度大于等于2倍锚固夹片(14),1号退张外件(9)由1号退张外管(7)和1号退张外管卡键(8)连接组合而成,1号退张外管(7)的内圆面上设有螺纹与1号退张内管(10)外圆面上的螺纹相配合;1号退张外管(7)的外圆面上均匀分布有1号退张外管卡键(8),1号退张外管卡键(8)的横剖面为其内圆面与1号退张外管(7)的外圆面吻合的环形的一部分,其两侧面为一个方向的延长线交于1号退张外管(7)的圆心另一方向与1号退张外管(7)纵轴同方向的平面,其长度为外向端与1号退张外管(7)齐平,内向端与1号承压垫圈(4)分离,1号退张外管卡键(8)的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1号退张内管(10)的内径大于等于1号承压垫圈(4)的内径并小于锚环(12)的外径,其纵剖面为L形,其外向一端内面的圆筒形凹槽与锚环(12)的圆柱形配合且外向端齐平;其外圆面上设有与1号退张外管(7)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锚环(12)为圆柱形,其上设有外大内小的圆锥形的预应力钢筋锥形锚孔(13),预应力钢筋(15)从预应力钢筋锥形锚孔(13)穿过,以锚固夹片(14)锚固;锚固夹片(14)由内圆孔外圆锥形的圆锥形管纵向分为三件而成,其内圆柱面上有齿形螺纹,其外圆锥形与锚环(12)的预应力钢筋锥形锚孔(13)相配合;1号退张内管(10)与1号退张内管卡键(11)连接组合成为1号退张内件(16),1号退张内管(10)的外螺纹长度大于等于锚固夹片(14)2倍的长度,1号退张内管卡键(11)的横剖面为其内圆面与1号退张内管(10)的外圆面吻合的环形的一部分,其两侧面为一个方向的延长线交于1号退张内管(10)的圆心另一方向与1号退张内管(10)纵轴同方向的平面,1号退张内管卡键(11)均匀分布的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在张拉端设有能包容全部置于砼表面以外的构造的张拉端保护筒(17),张拉端保护筒(17)为有底圆筒,其筒口外沿设有张拉端保护筒封口圈(18),其筒口内圆面外沿部分设有内螺纹与1号承压垫圈(4)的外圆面上的外螺纹配合;在张拉端保护筒封口圈(18)与1号承压圈(2)之间设有封闭垫圈(19);能与张拉端的第一种构造形式中的1号退张外件(9)实现互换而功能相同的两类构造形式:其第一类为:2号退张外件(22)由2号退张外管(20)和2号退张外管卡键(21)配合组合而成,2号退张外管(20)的长度与1号退张外管(7)相同,2号退张外管卡键(21)的横剖面与1号退张外管卡键(8)相同,其长度为外向端与2号退张外管(20)的外向端齐平,内向端与1号承压垫圈(4)的外端面分离;其2号退张外管(20)与1号退张外管(7)的内外径、长度及内螺纹相同,其不同在于:在2号退张外管(20)的外圆面上沿2号退张外管(20)纵轴线均匀分布有与2号退张外管卡键(21)环形一部分的横剖面的一部分配合的纵向凹槽,凹槽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其第二类为:3号退张外件(23)是横剖面为边数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的正多边形的内圆外正多边形或边数为大于等于6的整偶数且内角相等隔边等长的多边形的内圆外多边形的异形管状体;3号退张外件(23)其内向端为圆管形,圆管形的长度大于1号承压垫圈(4)L形凹槽的深度,它的外圆面与1号承压垫圈(4)的圆形内凹槽配合,3号退张外件(23)的长度和内圆面的内螺纹与1号退张外管(7)相同;能与张拉端的第一种构造形式中的1号退张内件(16)实现互换而功能相同的构造形式为2号退张内件(26);第二种:位于砼预制构件(1)中的预应力钢筋孔道(3)的最未一端与砼预制构件(1)的外立面交接处设有剖面为外高内低的L形其内径与预应力钢筋孔道(3)内径相同的3号承压圈(44),3号承压圈(44)的外平面与砼预制构件(1)的外立面相平;3号承压圈(44)的外侧设有其外径与3号承压圈(44)内径配合的剖面为外高内低的L形的2号承压垫圈(45),3号承压圈(44)与2号承压垫圈(45)和预应力钢筋孔道(3)同内径同轴心;在2号承压垫圈(45)的内向圆环形底面有剖面为矩形的凹槽与设于3号承压圈(44)的L形凹槽底面的凸键(27)配合使2号承压垫圈(45)不能在3号承压圈(44)的圆形凹槽内转动,凸键(27)的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2号承压垫圈(45)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外螺纹;在2号承压垫圈(45)的外侧设有其外圆周面与2号承压垫圈(45)的外向面的L形凹槽相配合并与2号承压垫圈(45)同内径的3号退张内管(31),3号退张内管(31)的外螺纹长度大于等于锚固夹片(14)长度的2倍,3号退张内管(31)的内向端的剖面为矩形的端部沿其圆周均匀分布有剖面为矩形的凹槽与设于2号承压垫圈(45)L形凹槽底面的凸键(27)配合使3号退张内管(31)不能在2号承压垫圈(45)的圆形凹槽内转动,凸键(27)的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2号退张内管(24)的内外径与3号退张内管(31)相同,其外圆周面设有与3号退张内管(31)外螺纹旋向相反的右旋或左旋的外螺纹,其外螺纹长度大于锚固夹片(14)2倍的长度,其外向端纵剖面为L形,形成的管状凹槽与锚环(12)的圆柱体外形配合且外向端齐平,其外向端外圆面上均匀设有与2号退张内管卡键(25)剖面为环形一部分的部分剖面相配合其纵轴线与2号退张内管(24)纵轴线同方向凹槽,凹槽长度与锚环(12)厚度相同,凹槽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2号退张内件(26)由2号退张内管(24)和2号退张内管卡键(25)配合组合而成;4号退张外件(34)由长度相等的3号退张外管(32)和3号退张外管卡键(33)连接组合而成,长度为锚固夹片(14)2倍以上的3号退张外管(32)的内螺纹为旋向相反的长度相等的两部分,分别与3号退张内管(31)和2号退张内管(24)的相反旋向的外螺纹配合;3号退张外管(32)的外圆面上沿3号退张外管(32)纵轴线方向均匀分布有3号退张外管卡键(33),3号退张外管卡键(33)的形状与1号退张外管卡键(8)相同,3号退张外管卡键(33)的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在张拉端设有能包容全部置于砼表面以外的构造的张拉端保护筒(17),张拉端保护筒(17)为有底圆筒,其筒口外沿设有张拉端保护筒封口圈(18),其筒口内圆面外沿部分设有内螺纹与2号承压垫圈(45)的外圆面上的外螺纹配合;在张拉端保护筒封口圈(18)与3号承压圈(44)之间设有封闭垫圈(19);能与张拉端的第二种构造形式中的4号退张外件(34)实现互换而功能相同的两类构造形式:其第一类为:5号退张外件(37)由长度相等的4号退张外管(35)和4号退张外管卡键(36)配合组合而成,其4号退张外管(35)与3号退张外管(32)的长度、内外径、内螺纹相同,其不同在于:在4号退张外管(35)的外圆面上沿4号退张外管(35)纵轴线方向均匀分布有与4号退张外管卡键(36)的环形一部分横剖面配合的纵向凹槽,凹槽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4号退张外管卡键(36)的形状与2号退张外管卡键(21)相同;其第二类为:6号退张外件(38)是横剖面为边数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的正多边形的内圆外正多边形或边数为大于等于6的整偶数且内角相等隔边等长的多边形的内圆外多边形的异形管状体,6号退张外件(38)的长度、内径及内螺纹与3号退张外管(32)相同;用于退张前减小预应力钢筋(15)的预应力时旋转和控制旋转1号退张外件(9)或2号退张外件(22)或3号退张外件(23)或4号退张外件(34)或5号退张外件(37)或6号退张外件(38)或1号退张内件(16)或2号退张内件(26)的旋转套筒分为五种形式:其1:1号旋转套筒(46)为圆形筒状,其中心有与1号退张内件(16)的齿轮形外轮廓横剖面相配合且同轴同心的孔,套筒手柄(51)的纵轴线与1号旋转套筒(46)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与1号旋转套筒(46)连接;其2:2号旋转套筒(47)为圆形筒状,其中心有与2号退张内件(26)的齿轮形外轮廓横剖面相配合且同轴同心的孔,套筒手柄(51)的纵轴线与2号旋转套筒(47)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与2号旋转套筒(47)连接;其3:3号旋转套筒(48)为圆形筒状,其中心有与1号退张外件(9)或4号退张外件(34)的齿轮形外轮廓横剖面相配合且同轴同心的孔,套筒手柄(51)的纵轴线与3号旋转套筒(48)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与3号旋转套筒(48)连接;其4:4号旋转套筒(49)为圆形筒状,其中心有与2号退张外件(22)或5号退张外件(37)的齿轮形外轮廓剖面相配合且同轴同心的孔,套筒手柄(51)的纵轴线与4号旋转套筒(49)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与4号旋转套筒(49)连接;其5:5号旋转套筒(50)为圆形筒状,其中心有与3号退张外件(23)或6号退张外件(38)的正多边形或多边形外轮廓剖面相配合且同轴同心的孔,套筒手柄(51)的纵轴线与5号旋转套筒(50)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与5号旋转套筒(50)连接。
地址 102200北京市昌平区昌平镇西环里静心苑66号楼6单元2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