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耐腐蚀,长期会硬化之镍基合金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125332 申请公布日期 1989.12.21
申请号 TW076102854 申请日期 1987.05.20
申请人 卡宾特工业技术公司 发明人 特利A.帝波德;理查B.富兰克;詹姆斯W.马丁;苏尼尔怀居
分类号 C22C19/05 主分类号 C22C19/05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郑自添 台北巿敦化南路二段七十七号八楼
主权项 1﹒长期可硬化之镍基铬─钼合金,其特征为主要含有(重量计):碳最多0﹒1%锰最多5%矽最多1%磷最0﹒03%硫最多0﹒03%铬16─24%钼7─12%钨最多4%铌2─6%钛0﹒50─2﹒5%铝痕量─1%硼最多0﹒02%锆最多0﹒50%钴最多5%铜0─3%氮最多0﹒04%铁最多20%镍至少约55%但%铬+%钼不大于31%;以0﹒64(%重量铌)+1﹒24(%重量钛)+2﹒20(%重量铝)计算时,铌,钛及铝之全部%原子为3﹒5─5﹒0%;元素镍,铬,钼,铌,钛及铝必须调整得使镍基铬─钼合金经溶液处理及熟化硬化后,0﹒2%降伏度大于100Ksi(69010^6牛顿/米^2),不需在其再结晶温度以下操作,即可忍耐在高温(至约50℃即约260℃)之氯化物及硫化物的环境下之疤痕及裂逢腐蚀,以及应力腐蚀。化物及硫化物的环境下之疤痕及裂逢腐蚀,以及应力腐蚀。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合金,其特征为含有(重量计):碳最多0﹒03%锰最多2%矽最多0﹒5%磷最多0﹒015%硫最多0﹒010%铬18─22%钼7﹒5─11%铌2﹒75─42﹒5%钛0﹒75─1﹒5%铝0﹒05─0﹒35%硼0﹒001─0﹒006%锆最多0﹒008%铜最多0﹒5%氮最多0﹒01%铁最多2─14%镍至少约59%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合金,其特征为含约最多0﹒06%碳,最多2%锰,及最多0﹒05%矽。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合金,其特征为含约最多0﹒5%锰,最多0﹒2%矽及最多14%的铁。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合金,其特征为含至少约60%的镍。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合金,其特征为含约最多0﹒03%的碳及最多0﹒2%的锰。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合金,其特征为含约最多0﹒01%的氮。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合金,其含有不多于约11%的钼,并配合铬及钼的量,使得约7﹒5─11﹒0%的钼对应约16%铬,当钼量由16﹒0%升为19﹒0%时,最小之钼量需降至7﹒0%。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合金,其特征为含最多约0﹒35%铝。1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至7项任一项之合金,其特征为含不多于约10%钼,其中铬及钼之%,其中铬及钼之%重量须配合,使给16%铬配合约8﹒5─10%的钼,当%铬之重量由16﹒0%至20﹒5%,则钼量可依比例地降至7﹒0%;若钼量,由20﹒5%升至约24%,则钼之最少重量%可保持约7%,而铬及钼之重量%和不大于31。1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合金,其特征为最少含有约0﹒9%的钛。1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合金,其特征为最少含约17﹒0%的铬,其中%Cr+4(%Mo)≧52%。1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合金,其特征为含最多约0﹒35%铬。1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合金,其特征为含最少约2﹒75%铌及最少约1﹒1%钛。1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7项任一项之合金,其特征为铬及钼之重量百分率必须配合,使7%对应24%铬,当铬量由23%下降,则最多之钼必须由8%上升,使得铬之下降重量%对应最大之钼量之上升重量百分率之比为约2。1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合金,其特征为含3﹒0─4﹒5%的铌,0﹒50─2﹒0%的钛,钛及铌柆之重量百分率必须互相配合,使得4﹒5%铌配合不大于0﹒50%的钛,而且若铌之百分率,由%降为3﹒0%,则最大之钛重量百分率须上升至约2﹒0%。1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合金,其特征为含3﹒0─4﹒25%的铌,0﹒50─1﹒75%的钛,而铌及钛之重量百分率必须互相配合,使得4﹒25%铌配合多0﹒50%的钛,当铌由4﹒25%降为3﹒0%时,最多之钛量须依比例地由0﹒50%升为1﹒75%。1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合金,其特征为铬及钼之重量百分率必须互相配合,使得约16﹒0%铬配合约7﹒5%的钼,当铬之量毋6﹒0%升至19﹒0%,则最少之钼量须依比例地降至7﹒0%。1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合金,其特征为铬及钼之重量百分率必须互相配合,使天晓得16%铬配合最少8﹒5%的钼,当铬毋16﹒0%升至21﹒5%,则少的钼量由8﹒5%降为7%;并含有不多于4﹒5%原子之(铌+钛+铝)。2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或2项之合金,其特征为铌及钛之重量百分率必须互相配合,使得约3﹒9%的铌,配合最少0﹒50%的钛,当铌之重量百分由约3﹒9%降至3﹒0%,则最少之钛量须依比例地由0﹒50%重量升至约1﹒1%;当铌量由3﹒0%降至2﹒75%,则钛量须依比例地由约1﹒1%升为1﹒6%。2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合金,其特征为铌及钛之重量百分率必须互相配合,使得约4﹒5%的铌,配合最少0﹒50%的钛,当铌由4﹒5%降至3﹒5%,则最少之钛量须依比例由0﹒50%升至约1﹒5%重量。2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合金,其特征为铌及钛之重量百分率须互相配合,使得约4﹒25%铌配合最少约4﹒25%钛,当铌量由4﹒25%降至约3﹒5%,则最少的钛量须依比例地由0﹒75%升至约1﹒5%。23﹒由前述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合金所得之长期硬化耐腐蚀制品,其特征为经溶液处理及熟化处理后,0﹒2%降伏强度大于100Ksj,而且可耐疤痕及裂缝之腐蚀,在氯化物及硫化物环境高温下仍可应力腐蚀,不需在再结晶温度以下操作。2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制法,其特征为经溶液及熟化处理后,最少之0﹒2%降伏强度为至少120ksi。2﹒5﹒制造镍基合金之方法,其中组成(重量计)为:碳最多0﹒1%锰最多5%矽最多1%磷最多0﹒03%铬16─24%钼7─12%钨最多4%铌2─6%钛0﹒50─2﹒5%铝痕量─1%硼最多0﹒02%锆最多0﹒50%钴最多5%铜0─3%氮最多0﹒04%铁最多20%镍至少约55%其特征为调整铬及钼之重量百分率和不大于31,调整铌+钛+铝之重量百分率和,使得依0﹒64(%重量铌)+1﹒24(%重量钛),+2﹒20(%重量铝)计算时,铌+钛铝之全部原子%为约3﹒5─5﹒0%。2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制法,其特征由所得之长期硬化镍基合金所制之成品具有大于100ksi(69010^6牛顿/米^2)之0﹒2%降伏强度,且能耐疤痕及裂缝腐蚀,以及在高至约500℉(约260℃)之高温下,于氯化物及硫化物之环境下能耐应力腐蚀龟裂。2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制法,其特征为在长期硬化之前,使该镍基合金进行热操作。2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之制法,其特征为在热操作后及长期硬化前,使该镍合金进行溶液处理。2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至28项任一项之制法,其特征为在约1100℉至约1450℉(约590─790℃)之温度范围内进行两步骤熟化处理。3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长期可硬化镍基合金制造酸井用元件应用。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