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用于两轮车辆静态时防侧倒支架构造
摘要 一种用于两轮车辆静态时防侧倒支架构造,所述支架在可同步运动的条件下,系具备有可适用于不同车种或地面高度等作用。包括一配置有外管的基架,可被固定在车辆底部;一内管系可转动自如的收容在该外管内;所述内管两端分别枢接有支架,和一个可使支架回到初始位置的弹性件;在一外力操作其中一支架时,系可同步带动另一支架运动的共同支撑在该车辆的两边。
申请公布号 TWM336204 申请公布日期 2008.07.11
申请号 TW096217558 申请日期 2007.10.19
申请人 林子堂 发明人 林子堂
分类号 B62H1/08(200601AFI20080326VHTW) 主分类号 B62H1/08(200601AFI20080326VHTW)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恕琮 台北市中山区林森北路575号11楼之3
主权项 1.一种用于两轮车辆静态时防侧倒支架构造,系包 括: 一配置有外管的基架,可被固定在车辆底部; 一内管,系可转动自如的收容在该外管内; 内管两端分别枢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系可经该内管 传动而同步运动;以及 使支架可回到初始位置的弹性件,系配置在该基架 上。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用于两轮车辆静态 时防侧倒支架构造;其中,该弹性件有一端系通过 一形成在外管上的缺口,而枢接在该内管的中央位 置上。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用于两轮车辆静态 时防侧倒支架构造;其中,至少一支架系至少有一 部份可移动自如的配装在一套管内。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用于两轮车辆静态 时防侧倒支架构造;其中,该套管系包括: 一固定端,系枢接在该内管上; 一开口端; 一槽道,使该支架可经该开口端进入套管;以及 一固定器,系可经该槽道,固定支架和套管。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用于两轮车辆静态 时防侧倒支架构造;其中,该套管的表面,系具有粗 糙部。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用于两轮车辆静态 时防侧倒支架构造;其中,该粗糙部系形成类似凹 凸组织排列的型态。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用于两轮车辆静态 时防侧倒支架构造;其中,该内管两端系设置有一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系具有一成长方形型态的槽孔 ,配合一固定器固定支架和连接部者。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用于两轮车辆静态 时防侧倒支架构造;其中,该支架至少有一部份可 形成向外扩张的形状。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用于两轮车辆静态 时防侧倒支架构造;其中,该内管的两端系配置有 枢接部,分别枢接该支架。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用于两轮车辆静态 时防侧倒支架构造;其中,该枢接部具有一个壁或 挡块(32)。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用于两轮车辆静 态时防侧倒支架构造;其中,该壁或挡块系使支架 与车辆底部的夹角()大于90度。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用于两轮车辆静态 时防侧倒支架构造;其中,支架构造也可设置一定 位装置;所述的定位装置系凹穴与凸肋的配合形成 卡制。 13.一种用于两轮车辆静态时防侧倒支架构造,系包 括: 一轴管,轴管两端分别连接有支架; 一凹部,系将该轴管固定在车辆底部,但容许轴管 可以转动;以及 一可使支架回到初始位置的弹性件。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用于两轮车辆静 态时防侧倒支架构造;其中,该凹部系设置在一基 架上。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用于两轮车辆静 态时防侧倒支架构造;其中,该弹性件系具有两端, 分别固定在车辆底部和该轴管上。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用于两轮车辆静 态时防侧倒支架构造;其中,该弹性件系具有两端, 分别固定在该基架和轴管上。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用于两轮车辆静 态时防侧倒支架构造;其中,该支架系可设置支柱 。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用于两轮车辆静 态时防侧倒支架构造;其中,该支架至少有一部份 可形成向外扩张的形状。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用于两轮车辆静 态时防侧倒支架构造;其中,该凹部上系设置有壁 或挡块。 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系本创作之外观示意图。 第2图系第1图之结构分解示意图。 第3图系第1图之作动实施例示意图。 第4图系本创作配装在两轮车辆上之实施例示意图 。 第5图系第4图之局部放大实施例示意图。 第6图系本创作配装在机车上之一实施例示意图。 第7图系本创作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第8图系本创作配装在机车上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 第9图系本创作之再一实施例示意图。 第10图系本创作之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第11图系本创作配装在机车上之又一实施例示意 图。 第12图系本创作配装在脚踏车上之实施例示意图 。 第13图系第12图之局部放大实施例示意图。
地址 台北市士林区通河街52号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