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可挠式电致色变装置
摘要 一种可挠式电致色变装置,包含:一第一高分子基板、一第二高分子基板,及一设置于该第一高分子基板与该第二高分子基板之间的中间单元,该中间单元由该第一高分子基板朝着该第二高分子基板之方向依序含有:一第一导电层、一电致色变层、一离子传导层、一辅助电致色变层及一第二导电层,该电致色变层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之群组:氧化钨、氧化钼、氧化钛、氧化铌、氧化铱以及此等之一组合,该辅助电致色变层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之群组:氧化钒、氧化镍、氧化铬、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铑以及此等之一组合。
申请公布号 TWI298986 申请公布日期 2008.07.11
申请号 TW095108738 申请日期 2006.03.15
申请人 逢甲大学;车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县大雅乡大雅路269号 发明人 林永森;詹志洁
分类号 H05B33/12(200601AFI20080520VHTW) 主分类号 H05B33/12(200601AFI20080520VHTW)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陈文郎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可挠式电致色变装置,包含: 一可挠之第一高分子基板; 一与该第一高分子基板平行间隔设置之可挠之第 二高分子基板;及 一设置于该第一高分子基板与该第二高分子基板 之间的中间单元,且该中间单元由该第一高分子基 板朝着该第二高分子基板之方向依序含有:一第一 导电层、一电致色变层、一离子传导层、一辅助 电致色变层,及一第二导电层, 其中,该电致色变层是由一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之 群组中的金属氧化物所制成:氧化钨、氧化钼、氧 化钛、氧化铌、氧化铱以及此等之一组合,该辅助 电致色变层是由一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之群组中 的金属氧化物所制成:氧化钒、氧化镍、氧化铬、 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铑以及此等之一 组合。 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变 装置,其中,该第一高分子基板与第二高分子基板 系分别由一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群组之材料所制 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丙烯酸以及 此等之一组合。 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变 装置,其中,该第一导电层与该第二导电层系分别 含有一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之群组中的金属氧化 物:氧化锡、氧化铟锡、氧化锑锡、掺杂有氟之氧 化锡、氧化铱锡、氧化锌及此等之一组合。 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变 装置,其中,该电致色变层是由氧化钨所制成。 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变 装置,其中,该辅助电致色变层是由氧化钒所制成 。 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变 装置,其中,该离子传导层含有一含锂之盐类、一 分散剂以及一增稠剂。 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变 装置,其中,该含锂之盐类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 之群组:过氯酸锂、三氟甲烷磺醯胺锂、三氟甲烷 磺酸锂、九氟丁烷磺酸锂、氯化锂、六氟磷酸锂 以及此等之一组合。 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变 装置,其中,该分散剂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之群 组:碳酸丙二酯、碳酸乙二酯、-丁酸内酯、乙 、二甲基甲醯胺,以及此等之一组合。 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变 装置,其中,该增稠剂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之群 组: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氧化乙烯、聚醚、聚 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聚二甲 基丙烯醯胺、聚[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磷氮 烯、聚(氧化亚甲基-寡氧乙烯),以及此等之一组合 。 1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变 装置,其中,该第一导电层含有一选自于由下列所 构成之群组中的金属:银、铝以及此等之一组合, 该第二导电层系含有一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之群 组中的金属氧化物:氧化锡、氧化铟锡、氧化锑锡 、掺杂氟之氧化锡、氧化铱锡、氧化锌及此等之 一组合。 1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变 装置,其中,该第一导电层含有一选自于由下列所 构成之群组中的金属氧化物:氧化锡、氧化铟锡、 氧化锑锡、掺杂氟之氧化锡、氧化铱锡、氧化锌 及此等之一组合,该第二导电层系含有一选自于由 下列所构成之群组中的金属:银、铝以及此等之一 组合。 1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变 装置,更包含一设置于该第一高分子基板上之反射 金属层。 1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 变装置,其中,该反射金属层含有一选自于由下列 所构成之群组中的金属:银、铝以及此等之一组合 。 1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 变装置,更包含一设置于该反射金属层上之保护层 。 1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 变装置,其中,该保护层含有一选自于由下列所构 成之群组中的物质:氧化矽、氧化钛、氧化铝、氮 化矽、环氧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胺基甲酸酯树 脂、矽胶树脂、聚对环二甲苯树脂、聚醯亚胺及 此等之一组合。 1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 变装置,更包含一设置于该第二高分子基板上之透 明保护层。 1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 变装置,其中,该透明保护层含有一选自于由下列 所构成之群组:氧化矽、氧化钛、氧化铝、氮化矽 、环氧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胺基甲酸酯树脂、 矽胶树脂、聚对环二甲苯树脂、聚醯亚胺及此等 之一组合。 1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变 装置,更包含一设置于该第二高分子基板上之反射 金属层。 1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 变装置,其中,该反射金属层含有一选自于由下列 所构成之群组中的金属:银、铝以及此等之一组合 。 2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 变装置,更包含一设置于该反射金属层上之保护层 。 2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 变装置,其中,该保护层含有一选自于由下列所构 成之群组中的物质:氧化矽、氧化钛、氧化铝、氮 化矽、环氧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胺基甲酸酯树 脂、矽胶树脂、聚对环二甲苯树脂、聚醯亚胺及 此等之一组合。 2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 变装置,更包含一设置于该第一高分子基板上之透 明保护层。 2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 变装置,其中,该透明保护层含有一选自于由下列 所构成之群组:氧化矽、氧化钛、氧化铝、氮化矽 、环氧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胺基甲酸酯树脂、 矽胶树脂、聚对环二甲苯树脂、聚醯亚胺及此等 之一组合。 2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变 装置,其中,该离子传导层是夹置于两相互接合之 电致色变层与该辅助电致色变层之间。 2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 变装置,其中,该电致色变层及该辅助电致色变层 是藉由一黏着层涂布于四周围而相互接合。 2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所述之可挠式电致色 变装置,其中,该黏着层是由一选自于由下列所构 成之群组中的物质所制成:环氧树脂、丙烯酸系树 脂、胺基甲酸酯树脂、矽胶树脂、聚对环二甲苯 树脂、聚醯亚胺及此等之一组合。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一习知电致色变装置之结构; 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另一习知电致色变组件之结 构; 图3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之实施例1之光穿透可 挠式电致色变装置的结构; 图4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之实施例1之光穿透可 挠式电致色变装置被弯折90的情形; 图5是一紫外光-可见光光谱图,说明本发明之实施 例1之光穿透可挠式电致色变装置进行穿透率测试 之结果; 图6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之实施例4之光反射可 挠式电致色变装置的结构; 图7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之实施例5之光反射可 挠式电致色变装置的结构; 图8是一紫外光-可见光光谱图,说明本发明之实施 例5之光反射可挠式电致色变装置进行反射率测试 之结果; 图9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之实施例6之光反射可 挠式电致色变装置的结构; 图10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之实施例7之光反射可 挠式电致色变装置的结构; 图11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之实施例8之光反射可 挠式电致色变装置的结构;及 图12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发明之实施例9之光反射可 挠式电致色变装置的结构。
地址 台中市西屯区文华路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