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底泥掩蔽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天然地质材料进行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底泥掩蔽方法,具有底泥营养盐控释和藻类水华抑制的功能,其方法步骤为:将天然红土磨细至80目左右,并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和石灰,与水混合并持续搅拌后,将混合物于藻类生物休眠期末均匀抛洒入地表水体中,投放量为4.5~6.0kg/m<SUP>2</SUP>。本发明将营养盐的原位钝化技术与藻类生物的固定技术相结合,使用效果好,且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可广泛应用于湖泊、公园、池塘等各类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治理与预防。本发明提供了电厂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
申请公布号 CN101323497A 申请公布日期 2008.12.17
申请号 CN200810058409.3 申请日期 2008.05.19
申请人 昆明理工大学 发明人 薛传东;刘星;宋雪丽;魏海霞
分类号 C02F11/00(2006.01);C02F1/00(2006.01) 主分类号 C02F11/00(2006.01)
代理机构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赛晓刚
主权项 1、一种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底泥掩蔽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1)备料工艺天然红粘土制备:优选未受耕作影响或人为扰动的本地红粘土,按常规方法制备,磨细过筛至80目以下;辅料制备:选用电厂粉煤灰和石灰粉,作为添加辅料备用;混合配备:用红粘土、电厂粉煤灰、石灰三种材料按重量份配比为3~12∶1~2∶1混合均匀,即制成覆盖混合剂;(2)抛洒投放按4.5~6.0kg/m2的投放总量,覆盖混合剂在抛洒投放之前,与水均匀混合。抛洒投放时,应尽量保证均匀。为避免水体回流对稳定后覆盖层的扰动,可用卵、砾石在水体底部设置分区围栏,提升水体回流界面,在水体下层构筑一个相对平静的水动力环境;(3)后续维护为保持处理效果,根据上述工艺流程,可以在当年内加投一次,也可在第二年后再行撒播一次,投放总量视情形减少。
地址 650093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253号(昆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