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利用矿井地下巷道空间处理矿井水的方法
摘要 一种利用矿井地下巷道空间处理矿井水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含悬浮物、铁、油、酸性、高矿化度的矿井水治理。本方法先将矿井水经抽水泵提升至地面,经过药物池,投放定量氧化剂、中和剂和絮凝剂后,再注入井下巷道,在井下特制平流沉淀池中发生中和、絮凝和沉淀反应,实现除油、铁、酸的目的。矿水流出主巷道后,被重新抽至地面,部分补充药剂继续参加下一级循环进一步改善水质,部分经过过滤、电渗析、消毒后用于不同用途供水,最终实现矿水从农业用水,到工业用水,最后到生活用水的逐级过渡。
申请公布号 CN100439266C 申请公布日期 2008.12.03
申请号 CN200610109225.6 申请日期 2006.08.0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发明人 娄华君
分类号 C02F9/04(2006.01);C02F1/72(2006.01);C02F1/66(2006.01);C02F1/52(2006.01) 主分类号 C02F9/04(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废弃矿井积水淹井条件下的矿井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利用废弃矿井的地下巷道空间,在巷道内构建档板用于截留沉淀物,然后将矿井水经抽水泵提升至地面,向水中投加氧化剂二氧化氯、中和剂石灰石、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后,再回注入井下巷道,在井下发生中和、絮凝和沉淀反应以去除Fe、油、酸和悬浮物,处理后的矿井水再被提升至地面分流,部分重新加药并回注矿井巷道进行下次循环,另一部分经进一步深度处理后用于其他用途,通过垂向的矿井水循环处理模式,使矿井水水质在循环处理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改善,实现水质的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的逐级过渡。
地址 100101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