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
摘要 一种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系由一前轮、两侧轮及一后轮构成,该后轮藉由一支撑座与车身相连接可自由转向,其触地点与支撑座之轴心具有一偏置距离,该前轮可依所需设置为驱动轮或自由滚动且为转向轮或自由转向轮,以及,该两侧轮可依所需设置为驱动轮或自由滚动轮,该两侧轮之轴心共线而不同轴,可将该两侧轮之轮心与前轮、后轮轮心之距离设置为相同,使构成一菱形车轮配置架构,亦可将该两侧轮轮心与前轮轮心之距离以及该后轮轮心与两侧轮轮心之距离设置为不相等,使构成一钻石形车轮配置架构。
申请公布号 TWI268887 申请公布日期 2006.12.21
申请号 TW094147144 申请日期 2005.12.29
申请人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彭毓莹
分类号 B62D61/00(2006.01) 主分类号 B62D61/00(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何文渊 台北市信义区松德路171号2楼
主权项 1.一种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包含:一前轮,具有驱动力与转向功能;两侧轮,可各别自由滚动,其轴心共线而不同轴;一后轮,可自由转向,其系藉由一支撑座与车身相连接。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前轮之驱动力可由一轮彀马达提供。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前轮之转向可由人力操作提供。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前轮单边转向之角度不大于90度。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后轮以支撑座之轴心360度自由转向。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两侧轮之轮心与前轮、后轮轮心之距离相同,使构成一菱形车轮配置架构。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两侧轮之轮心与前轮轮心之距离不等于该后轮轮心与两侧轮轮心之距离,使构成一钻石形车轮配置架构。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前轮与一转换机构及转向操作装置连接以控制转向。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前轮转向轴心通过地面的点与前轮轴心投影在地面上偏置一定距离。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两侧轮分别与轮毂及悬吊系统连接于车架上。11.一种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包含:一前轮,具有转向功能;两侧轮,其轴心共线而非同轴,且各自有动力输出;一后轮,可自由转向,系藉由一支撑座与车身相连接。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前轮可由一轮彀马达提供驱动力。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前轮之转向可由人力操作提供。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前轮单边转向之角度不大于90度。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前轮亦可自由转向,而两侧轮可个别控制动力输出、转动方向与转速之动力输出。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前轮系藉由一支撑座与车身相连接。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前轮之触地点可环绕该支撑座之轴心360度自由转向。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两侧轮系分别藉由马达提供驱动力。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马达具有一控制器,该控制器系可依据前轮转向角控制两侧轮转速及滚动方向。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两侧轮可各自朝向不同方向滚动。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两侧轮之轮心与前轮、后轮轮心之距离相同,使构成一菱形车轮配置架构。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两侧轮之轮心与前轮轮心之距离不等于该后轮轮心与两侧轮轮心之距离,使构成一钻石形车轮配置架构。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后轮之触地点可环绕该支撑座之轴心360度自由转向。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前轮与一转换机构及转向操作装置连接以控制转向。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前轮转向轴心通过地面的点与前轮轴心投影在地面上偏置一定距离。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两侧轮分别与轮毂及悬吊系统连接于车架上。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四轮车之车轮配置架构,其中,该前轮亦与两侧轮同时具有动力输出。图式简单说明:图一至图四系习知四款不同菱形四轮车专利之结构示意图。图五系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外观立体图。图六系图五之实施例之上视图。图七系图五之实施例之侧视图。图八系显示本发明于转弯时四轮轴心交会之状态。图九系显示本发明于原地回转时四轮轴心交会之状态。图十A及图十B系本发明与矩形四轮车之架构对照图。图十一A及图十一B系本发明与三轮车之架构对照图。图十二A及图十二B系本发明与三轮车之原地回转半径之比较图。
地址 新竹县竹东镇中兴路4段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