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拟热可塑型聚乙烯醇及其于制备微多孔聚丙烯纤维的应用
摘要 一种拟热可塑型聚乙烯醇,是利用添加塑化剂来改善其熔体流动性,使其能适用于聚丙烯之熔融纺丝制程。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中空微多孔聚丙烯纤维的方法,系将利用该拟热可塑型聚乙烯醇与聚丙烯掺混而得的组成物予以纺丝,而得到一拟热可塑型聚乙烯醇/聚丙烯聚掺合纤维,继而藉由水来溶除该聚掺合纤维中的拟热可塑型聚乙烯醇,即可得到一中空微多孔聚丙烯纤维。
申请公布号 TWI298072 申请公布日期 2008.06.21
申请号 TW095119396 申请日期 2006.06.01
申请人 逢甲大学 发明人 林清安;蔡筱蕲
分类号 C08F16/06(200601AFI20080508VHTW);C08J3/18(200601ALI20080508VHTW);C08K5/05(200601ALI20080508VHTW);C08L23/12(200601ALI20080508VHTW);D01D5/08(200601ALI20080508VHTW) 主分类号 C08F16/06(200601AFI20080508VHTW)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陈文郎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拟热可塑型聚乙烯醇,包含: 65wt%至90wt%之一聚乙烯醇,该聚乙烯醇具有一介于 22000至40000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及一介于80至90之硷 化度;及 10wt%至35wt%之一塑化剂,该塑化剂系选自于由下列 所构成之群组:丙三醇、乙二醇、丙二醇、戊二醇 及此等之一组合。 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拟热可塑型聚乙 烯醇,其中,该聚乙烯醇之重量平均分子量是介于22 ,000至30,000。 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拟热可塑型聚乙 烯醇,其中,该聚乙烯醇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为22,000 。 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拟热可塑型聚乙 烯醇,其中,该聚乙烯醇具有一介于86至89之硷化度 。 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拟热可塑型聚乙 烯醇,其中,该塑化剂为丙三醇。 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拟热可塑型聚乙 烯醇,其中,该聚乙烯醇与该塑化剂于该拟热可塑 型聚乙烯醇中之含量各为70-90 wt%及10-30 wt%。 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拟热可塑型聚乙 烯醇,其中,该聚乙烯醇与该塑化剂于该拟热可塑 型聚乙烯醇中之含量各为75-80wt%及20-25wt%。 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拟热可塑型聚乙 烯醇,具有一介于150℃至195℃之间的熔点。 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拟热可塑型聚乙 烯醇,具有一介于165℃至185℃之间的熔点。 10.一种拟热可塑型聚乙烯醇/聚丙烯组成物,包含: 10wt%至30wt%之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9项中任一项所 述之拟热可塑型聚乙烯醇;及 70wt%至90wt%之聚丙烯。 1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拟热可塑型聚 乙烯醇/聚丙烯组成物,其中,该聚丙烯之分子量是 介于220,000至235,000。 1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拟热可塑型聚 乙烯醇/聚丙烯组成物,其中,该聚丙烯之分子量是 介于225,000至235,000。 1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拟热可塑型聚 乙烯醇/聚丙烯组成物,其中,该聚丙烯之分子量为 230000。 1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拟热可塑型聚 乙烯醇/聚丙烯组成物,其中,该拟热可塑型聚乙烯 醇与聚丙烯之含量各为20wt%-25wt%及75wt%-80wt%。 15.一种拟热可塑型聚乙烯醇/聚丙烯聚掺合纤维, 其系藉由熔融纺丝法将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 之拟热可塑型聚乙烯醇/聚丙烯组成物予以纺丝而 制得。 1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聚掺合纤维,系 为一中空纤维。 1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聚掺合纤维,系 为一中空异型断面纤维。 18.一种用于制备微多孔聚丙烯纤维的方法,包含: (a) 藉由熔融纺丝法将一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 述之拟热可塑型聚乙烯醇/聚丙烯组成物予以纺丝 ,且藉此得到一聚掺合纤维。 (b) 以水溶除该聚掺合纤维中的聚乙烯醇,而制得 一微多孔聚丙烯纤维。 1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制备方法,其中, 该步骤(a)中的熔融纺丝是于一介于175℃至200℃之 纺丝温度间进行。 2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之制备方法,其中, 该步骤(a)中的熔融纺丝是于一介于185℃至197℃之 温度间进行。 2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制备方法,其中, 该步骤(b)所使用之水的温度是介于60℃至90℃之间 。 2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所述之制备方法,其中, 该水的温度是介于75℃至80℃。 2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制备方法,其中, 该步骤(a)中用于纺丝之喷嘴纺丝孔为双C型纺孔。 2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制备方法,其中 该步骤(a)制得之纤维系为一中空聚掺合纤维。 2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制备方法,其中 该步骤(b)制得之纤维系为一中空微多孔聚丙烯纤 维。 2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所述之制备方法,其中 该步骤(b)制得之纤维系为一中空微多孔异型断面 聚丙烯纤维。 2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制备方法,进一 步包含一在步骤(a)之前的前处理步骤(a'),该步骤(a ')系将适量之光触媒粉末添加至该拟热可塑型聚 乙烯醇/聚丙烯组成物中。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是一本发明拟热可塑型聚乙烯醇之熔点与塑化 剂含量的关系图,说明该拟热可塑型聚乙烯醇之熔 点随该塑化剂含量的变化情形; 图2是一黏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图,说明该拟热可 塑型聚乙烯醇塑化前后及本发明拟热可塑型聚乙 烯醇/聚丙烯组成物的熔体流动性质; 图3是一SEM图,为一本发明中空拟热可塑型聚乙烯 醇/聚丙烯聚掺合纤维的横截面图; 图4是一SEM图,为一本发明中空微多孔聚丙烯纤维 的横截面图; 图5是一SEM图,为该中空微多孔聚丙烯纤维的表面 型态图; 图6是一纤维失重比率与热水处理时间的关系图, 说明本发明拟热可塑型聚乙烯醇/聚丙烯聚掺合纤 维的水洗平均値; 图7是一纤维含水率与热水处理时间的关系图,说 明该等拟热可塑型聚乙烯醇/聚丙烯聚掺合纤维与 习知纯聚乙烯醇于热水处理前后的含水量;及 图8是一甲基蓝溶液浓度对光触媒作用时间的关系 图,说明本发明中空聚丙烯纤维与习知纯聚乙烯醇 光触媒纤维的光触媒效果。
地址 台中市西屯区文华路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