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双透镜广角镜头
摘要 一种双透镜广角镜头,包括有: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以及一光圈。该第一透镜其为一双凹透镜以及一凸凹透镜其中之一。该第二透镜其为一双凸透镜以及一凸凹透镜其中之一。该光圈位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其中,该双透镜广角镜头符合下列条件:-2.5f<D2<1/f,而f为第一及第二透镜之组合所得到的总焦距,且D2为该光圈至该第二透镜顶点之距离。因此,藉由二片非球面透镜,且将光圈设置于二透镜之间,可使该双透镜广角镜头提供光圈小于2.0(F<2.0)之大光圈,且水平视角大于80度之功效。
申请公布号 TWM333571 申请公布日期 2008.06.01
申请号 TW096221513 申请日期 2007.12.18
申请人 和光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蔡雄宇
分类号 G02B27/18(2006.01) 主分类号 G02B27/18(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明哲 台北市内湖区旧宗路2段181巷6号4楼
主权项 1.一种双透镜广角镜头,该双透镜广角镜头系定义 有一中心轴,包括有: 一第一透镜; 一第二透镜;以及 一光圈,其系位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 其中,该双透镜广角镜头符合下列条件: -2.5f<D2<1/f; 其中,f为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之组合所构成的总 焦距,且D2为该光圈至该第二透镜朝向第一透镜之 侧表面在中心轴方向上的距离。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其 中,该双透镜广角镜头的透镜数量仅有两个,亦即 该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其中,第一透镜为一双凹 透镜以及一凸凹透镜其中之一,第二透镜为一双凸 透镜以及一凸凹透镜其中之一,且该第一透镜与第 二透镜均分别具有至少一非球面。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其 中,该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均分别为塑胶以及玻璃 其中之一材质所制成。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其 中,该双透镜广角镜头之光圈値F小于2.0(F<2.0)、且 水平视角大于80度。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其 中,该第一透镜具有一第一侧面以及一第二侧面, 该第二透镜具有一第三侧面以及一第四侧面,该光 圈系位于该第一透镜之第二侧面与该第二透镜之 第三侧面之间。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其 中,更包括有一滤光片其位于该第二透镜与一成像 面之间。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其 中,以中心轴上的任一位置点向右为正値、向左为 负値来计算距离与厚度,则该第一透镜、光圈、第 二透镜、及滤光片系符合下列参数値: 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为-47.06 mm且入光直径为14.40 mm; 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为4.50 mm; 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为2.14 mm且入光直径为4.16 mm; 第二侧面与光圈之间的距离为5.00 mm: 光圈与第三侧面之间的距离为-0.35 mm,且光圈之入 光直径为2.60 mm; 第三侧面的曲率半径为2.55 mm且入光直径为2.63 mm; 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为2.41 mm; 第四侧面的曲率半径为-4.91 mm且入光直径为2.94 mm; 第四侧面与与滤光片之前侧面之间的距离为3.00 mm ; 滤光片之前后两侧面之间的距离为0.70 mm,且滤光 片之入光直径为4.47 mm;以及 滤光片之后侧面到成像面之间的距离为1.04 mm,且 成像面之入光直径为5.45 mm。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其 中,该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折射系数均为1.54,且 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面的曲面都是偶次 非球面,且皆可由下列非球面方程式所定义而成: 其中,该第一侧面参数如下: A4:0.0010249、 A6:-1.6819e-005、 A8:1.858e-007、 A10:0、 A12:0、 A14:0; 该第二侧面参数如下: A4:0.0025447、 A6:0.0018060、 A8:1.8776e-005、 A10:0、 A12:0、 A14:0; 该第三侧面参数如下: A4:0.00032186、 A6:-0.00082711、 A8:0.00099888、 A10:-0.00017899、 A12:0、 A14:0; 该第四侧面参数如下: A4:0.02134、 A6:-0.00012627、 A8:0.0020104 A10:0、 A12:0、 A14:0。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其 中,以中心轴上的任一位置点向右为正値、向左为 负値来计算距离与厚度,则该第一透镜、光圈、第 二透镜、及滤光片系符合下列参数値: 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为31.65 mm且入光直径为11.84 mm ; 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10 mm; 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为2.90 mm且入光直径为5.78 mm; 第二侧面与光圈之间的距离为8.36 mm; 光圈与第三侧面之间的距离为0.001 mm,且光圈之入 光直径为2.55 mm; 第三侧面的曲率半径为2.41 mm且入光直径为3.01 mm; 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为2.41 mm; 第四侧面的曲率半径为-9.41 mm且入光直径为2.90 mm; 第四侧面与与滤光片之前侧面之间的距离为0.23 mm ; 滤光片之前后两侧面之间的距离为0.70 mm,且滤光 片之入光直径为3.01 mm;以及 滤光片之后侧面到成像面之间的距离为3.20 mm,且 成像面之入光直径为4.88 mm。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 其中,该第一透镜之折射系数为1.514、第二透镜之 折射系数均为1.531,且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 侧面的曲面都是偶次非球面,且皆可由下列非球面 方程式所定义而成: 其中,该第一侧面参数如下: A4:0.002120、 A6:-6.010e-005、 A8:6.5445e-007、 A10:0、 A12:0、 A14:0; 该第二侧面参数如下: A4:0.0054939、 A6:-0.00032463、 A8:7.8650e-005、 A10:0、 A12:0、 A14:0; 该第三侧面参数如下: A4:-0.0026586、 A6:0.0013656、 A8:-0.00035186、 A10:4.8802e-005、 A12:0、 A14:0; 该第四侧面参数如下: A4:0.01492、 A6:0.013451、 A8:-0.0067443、 A10:0.0021558、 A12:4.1823e-013、 A14:0。 11.一种双透镜广角镜头,其系定义有一中心轴,可 用于将一外界物体之影像成像于一成像面上;其特 征在于: 该双透镜广角镜头之透镜数量仅有两个,亦即一第 一透镜及一第二透镜,且该双透镜广角镜头更包括 有一光圈位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并且 ,该双透镜广角镜头之光圈値F小于2.0(F<2.0)、水平 视角大于80度、且-2.5f<D2<1/f;其中,f为第一透镜及 第二透镜之组合所构成的总焦距,且D2为该光圈至 该第二透镜朝向第一透镜之侧表面在中心轴方向 上的距离。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 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一第一侧面以及一第二侧面 ,该第二透镜具有一第三侧面以及一第四侧面,该 光圈系位于该第一透镜之第二侧面与该第二透镜 之第三侧面之间。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 其中,更包括有一滤光片其位于该第二透镜与一成 像面之间。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 其中,以中心轴上的任一位置点向右为正値、向左 为负値来计算距离与厚度,则该第一透镜、光圈、 第二透镜、及滤光片系符合下列参数値: 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为-47.06 mm且入光直径为14.40 mm; 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为4.50 mm; 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为2.14 mm且入光直径为4.16 mm; 第二侧面与光圈之间的距离为5.00 mm; 光圈与第三侧面之间的距离为-0.35 mm,且光圈之入 光直径为2.60 mm; 第三侧面的曲率半径为2.55 mm且入光直径为2.63 mm; 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为2.41 mm; 第四侧面的曲率半径为-4.91 mm且入光直径为2.94 mm; 第四侧面与与滤光片之前侧面之间的距离为3.00 mm ; 滤光片之前后两侧面之间的距离为0.70 mm,且滤光 片之入光直径为4.47 mm;以及 滤光片之后侧面到成像面之间的距离为1.04 mm,且 成像面之入光直径为5.45 mm。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 其中,该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折射系数均为1.54, 且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面的曲面都是偶 次非球面,且皆可由下列非球面方程式所定义而成 : 其中,该第一侧面参数如下: A4:0.0010249、 A6:-1.6819e-005、 A8:1.858e-007、 A10:0、 A12:0、 A14:0; 该第二侧面参数如下: A4:0.0025447、 A6:0.0018060、 A8:1.8776e-005、 A10:0、 A12:0、 A14:0; 该第三侧面参数如下: A4:0.00032186、 A6:-0.00082711、 A8:0.00099888、 A10:-0.00017899、 A12:0、 A14:0; 该第四侧面参数如下: A4:0.02134、 A6:-0.00012627、 A8:0.0020104、 A10:0、 A12:0、 A14:0。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 其中,以中心轴上的任一位置点向右为正値、向左 为负値来计算距离与厚度,则该第一透镜、光圈、 第二透镜、及滤光片系符合下列参数値: 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为31.65 mm且入光直径为11.84 mm ; 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10 mm; 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为2.90 mm且入光直径为5.78 mm; 第二侧面与光圈之间的距离为8.36 mm; 光圈与第三侧面之间的距离为0.001 mm,且光圈之入 光直径为2.55 mm; 第三侧面的曲率半径为2.41 mm且入光直径为3.01 mm; 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为2.41 mm; 第四侧面的曲率半径为-9.41 mm且入光直径为2.90 mm; 第四侧面与与滤光片之前侧面之间的距离为0.23 mm ; 滤光片之前后两侧面之间的距离为0.70 mm,且滤光 片之入光直径为3.01 mm;以及 滤光片之后侧面到成像面之间的距离为3.20 mm,且 成像面之入光直径为4.88 mm。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 其中,该第一透镜之折射系数为1.514、第二透镜之 折射系数均为1.531,且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 侧面的曲面都是偶次非球面,且皆可由下列非球面 方程式所定义而成: 其中,该第一侧面参数如下: A4:0.002120、 A6:-6.010e-005、 A8:6.5445e-007、 A10:0、 A12:0、 A14:0; 该第二侧面参数如下: A4:0.0054939、 A6:-0.00032463、 A8:7.8650e-005、 A10:0、 A12:0、 A14:0; 该第三侧面参数如下: A4:-0.0026586、 A6:0.0013656、 A8:-0.00035186、 A10:4.8802e-005、 A12:0、 A14:0; 该第四侧面参数如下: A4:0.01492、 A6:0.013451、 A8:-0.0067443、 A10:0.0021558、 A12:4.1823e-013、 A14:0。 18.一种双透镜广角镜头,其系定义有一中心轴,可 用于将一外界物体之影像成像于一成像面上;其特 征在于: 该双透镜广角镜头之透镜数量仅有两个,亦即一第 一透镜及一第二透镜,且该双透镜广角镜头更包括 有一光圈位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并且 ,该第一透镜为一双凹透镜以及一凸凹透镜其中之 一、该第二透镜为一双凸透镜以及一凸凹透镜其 中之一;并且,-2.5f<D2<1/f;其中,f为第一透镜及第二 透镜之组合所构成的总焦距,且D2为该光圈至该第 二透镜朝向第一透镜之侧表面在中心轴方向上的 距离。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 其中,该双透镜广角镜头之光圈値F小于2.0(F<2.0)、 且水平视角大于80度。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 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一第一侧面以及一第二侧面 ,该第二透镜具有一第三侧面以及一第四侧面,该 光圈系位于该第一透镜之第二侧面与该第二透镜 之第三侧面之间。 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 其中,更包括有一滤光片其位于该第二透镜与一成 像面之间。 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 其中,以中心轴上的任一位置点向右为正値、向左 为负値来计算距离与厚度,则该第一透镜、光圈、 第二透镜、及滤光片系符合下列参数値: 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为-47.06 mm且入光直径为14.40 mm; 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为4.50 mm; 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为2.14 mm且入光直径为4.16 mm; 第二侧面与光圈之间的距离为5.00 mm; 光圈与第三侧面之间的距离为-0.35 mm,且光圈之入 光直径为2.60 mm; 第三侧面的曲率半径为2.55mm且入光直径为2.63 mm; 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为2.41 mm; 第四侧面的曲率半径为-4.91 mm且入光直径为2.94 mm; 第四侧面与与滤光片之前侧面之间的距离为3.00 mm ; 滤光片之前后两侧面之间的距离为0.70 mm,且滤光 片之入光直径为4.47 mm;以及 滤光片之后侧面到成像面之间的距离为1.04 mm,且 成像面之入光直径为5.45 mm。 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 其中,该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折射系数均为1.54, 且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面的曲面都是偶 次非球面,且皆可由下列非球面方程式所定义而成 : 其中,该第一侧面参数如下: A4:0.0010249、 A6:-1.6819e-005、 A8:1.858e-007、 A10:0、 A12:0、 A14:0; 该第二侧面参数如下: A4:0.0025447、 A6:0.0018060、 A8:1.8776e-005、 A10:0、 A12:0、 A14:0; 该第三侧面参数如下: A4:0.00032186、 A6:-0.00082711、 A8:0.00099888、 A10:-0.00017899、 A12:0、 A14:0; 该第四侧面参数如下: A4:0.02134、 A6:-0.00012627、 A8:0.0020104、 A10:0、 A12:0、 A14:0。 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 其中,以中心轴上的任一位置点向右为正値、向左 为负値来计算距离与厚度,则该第一透镜、光圈、 第二透镜、及滤光片系符合下列参数値: 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为31.65 mm且入光直径为11.84 mm ; 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为1.10 mm; 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为2.90 mm且入光直径为5.78 mm; 第二侧面与光圈之间的距离为8.36 mm; 光圈与第三侧面之间的距离为0.001 mm,且光圈之入 光直径为2.55 mm; 第三侧面的曲率半径为2.41 mm且入光直径为3.01 mm; 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为2.41 mm; 第四侧面的曲率半径为-9.41 mm且入光直径为2.90 mm; 第四侧面与与滤光片之前侧面之间的距离为0.23 mm ; 滤光片之前后两侧面之间的距离为0.70 mm,且滤光 片之入光直径为3.01 mm;以及 滤光片之后侧面到成像面之间的距离为3.20 mm,且 成像面之入光直径为4.88 mm。 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所述之双透镜广角镜头, 其中,该第一透镜之折射系数为1.514、第二透镜之 折射系数均为1.531,且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 侧面的曲面都是偶次非球面,且皆可由下列非球面 方程式所定义而成: 其中,该第一侧面参数如下: A4:0.002120、 A6:-6.010e-005、 A8:6.5445e-007、 A10:0、 A12:0、 A14:0; 该第二侧面参数如下: A4:0.0054939、 A6:-0.00032463、 A8:7.8650e-005、 A10:0、 A12:0、 A14:0; 该第三侧面参数如下: A4:-0.0026586、 A6:0.0013656、 A8:-0.00035186、 A10:4.8802e-005、 A12:0、 A14:0; 该第四侧面参数如下: A4:0.01492、 A6:0.013451、 A8:-0.0067443、 A10:0.0021558、 A12:4.1823e-013、 A14:0。 图式简单说明: 图一系为本创作之双透镜广角镜头第一较佳实施 例之侧视结构光路示意图。 图二为如图一所示之本创作之双透镜广角镜头第 一较佳实施例于可见光条件下之变形曲率(Field Curvature/Distortion)特性曲线图 图三A如图一所示之本创作之双透镜广角镜头于距 光轴0度角位置处所进行之横断像差特性曲线图。 图三B系如图一所示之本创作之双透镜广角镜头于 距光轴15度角位置处所进行之横断像差特性曲线 图。 图三C系如图一所示之本创作之双透镜广角镜头于 距光轴35度角位置处所进行之横断像差特性曲线 图。 图三D系如图一所示之本创作之双透镜广角镜头于 距光轴58度角位置处所进行之横断像差特性曲线 图。 图四为本创作之双透镜广角镜头第二较佳实施例 之侧视结构光路示意图。 图五为如图四所示之本创作第二较佳实施例之双 透镜广角镜头于可见光条件下之变形曲率(Field Curvature/Distortion)特性曲线图。 图六A系如图四所示之本创作之双透镜广角镜头于 成像面距中心轴0mm位置处所进行之横断像差特性 曲线图。 图六B系如图四所示之本创作之双透镜广角镜头于 成像面距中心轴1mm位置处所进行之横断像差特性 曲线图。 图六C系如图四所示之本创作之双透镜广角镜头于 成像面距中心轴1.7 mm位置处所进行之横断像差特 性曲线图。 图六D系如图四所示之本创作之双透镜广角镜头于 成像面距中心轴2.4 mm位置处所进行之横断像差特 性曲线图。
地址 桃园县平镇市中丰路南势2段460巷1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