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双向发光散热的发光二极体
摘要 本新型系一种发光二极体(LED),特别是一种具有双向发光散热的发光二极体;其系于发光二极体基板上下侧边开设一通孔,通孔内至少固定有一个晶片,晶片的正、负电极分别用引线引出并与延伸至透镜罩外的导脚连接;晶片外表面设置有透光、隔热的介质,在介质的外表面或透镜罩上设置有一层萤光粉。藉晶片位于上下开通的通孔中,使晶片可双向发光而增进16-36%之光效;以及,以介质将萤光粉与晶片隔离,使萤光粉受热老化及碳化发黑的速度减缓,使色温及发光强度稳定并其光通量有效维持在初始的90%以上。
申请公布号 TWM332942 申请公布日期 2008.05.21
申请号 TW096219974 申请日期 2007.11.26
申请人 林品雅 发明人 邹本壮
分类号 H01L33/00(2006.01) 主分类号 H01L33/00(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俞昌玮 台北市大安区忠孝东路4段169号10楼之1
主权项 1.一种双向发光散热的发光二极体,系于发光二极 体基板上下侧边开设一通孔,通孔内至少固定有一 个晶片,晶片的正、负电极分别用引线引出并与延 伸至一透镜罩外的导脚连接;晶片外表面设置有透 光、隔热的介质,介质的外侧设置有一层萤光粉, 并且该透镜罩罩住晶片。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双向发光散热的发 光二极体,其中所述的晶片为红光晶片、黄光晶片 、蓝光晶片、绿光晶片或橙光晶片其中一种。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双向发光散热的发 光二极体,其中所述的通孔系开设于发光二极体基 板上下侧边的两个底部相连的杯状的凹槽。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双向发光散热的发 光二极体,其中所述的透镜罩与介质之间形成一空 腔,空腔内填充有氮气、氦气、氖气、氩气、氙气 之一的惰性气体。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双向发光散热的发 光二极体,其中所述的透镜罩为以抗紫外线的光学 玻璃、光学塑料、树脂、矽胶、环气树脂或陶瓷 制造成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平面形、方形或 蜂窝六角形等外型。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双向发光散热的发 光二极体,其中所述的萤光粉设置在介质的外表面 。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双向发光散热的发 光二极体,其中所述的萤光粉设置在透镜罩的内或 外表面。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双向发光散热的发 光二极体,其中所述的萤光粉设置在透镜罩的夹层 内。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双向发光散热的发 光二极体,其中所述的萤光粉混合在制作透镜罩的 材料内。 10.一种灯具,系包含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双 向发光散热的发光二极体。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的灯具,为LED照明灯 、LED信号灯、LED指示灯、LED装饰灯、LED灯带、LED 灯杯、LED节能灯、LED地埋灯、LED轮廓灯、LED投光 灯其中一种。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新型实施例1-3中基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前视示意图; 图5是本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前视示意图; 图6是本新型实施例3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
地址 台北县新庄市民安西路189巷10弄5号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