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感应装置
摘要 一种感应装置,包含一外壳、一外盖以及装设在该外壳内的一第一端子单元、一第二端子单元和一铜珠,该第一、二端子单元分别具有二间隔的第一端子,该等第一、二端子分别具有一置于该外壳的主体部、一自该主体部向外收束延伸穿出该外壳的端子部,该等第一端更具有一自该主体部向外水平延伸的延伸部,藉板片状的该等主体部以增加点接触数量,使导通、定位效果更佳。
申请公布号 TWI297160 申请公布日期 2008.05.21
申请号 TW095106795 申请日期 2006.03.01
申请人 大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添铭
分类号 H01H35/14(2006.01) 主分类号 H01H35/14(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陈文郎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感应装置,包含: 一外壳,具有一基壁,及一自该基壁向外延伸并界 定出一容室及一开放口的环周壁; 一第一端子单元,装设在该外壳的容室内,并具有 二相互间隔的第一端子,该等第一端子具有一安置 在该外壳之容室的主体部、一自该主体部之一端 向外收束延伸穿出该外壳之容室外的端子部,及一 自该主体部之一内侧面向外水平延伸的延伸部; 一第二端子单元,装设在该外壳的容室内,并与该 第一端子单元相互间隔,该第二端子单元具有二相 互间隔的第二端子,该等第二端子具有一安置在该 外壳之容室的主体部,及一自该主体部一端向外收 束延伸穿出该外壳之容室外的端子部; 一铜珠,装设在该外壳的容室内,且位于该第一、 二端子单元之间,当该铜珠接触在该第一端子单元 之该主体部内侧面与该延伸部之倾斜顶面时,该感 应装置呈现未导通状态,当该铜珠沿着该等倾斜顶 面向外位移,并且脱离该第一端子单元之该主体部 内侧面,而触及该第二端子单元之主体部时,该感 应装置呈现导通状态;及 一外盖,封闭该外壳的开放口,并限制该铜珠位于 该外壳的容室内,且该外盖具有多数个提供该第一 端子单元及该第二端子单元之端子部穿越的穿孔 。 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感应装置,其中, 该延伸部具有一自邻接于该主体部之一内端朝向 一外端渐增的倾斜顶面。 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感应装置,其中, 该延伸部具有一自邻接于该主体部之一内端朝向 一外端渐减的倾斜顶面。 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感应装置,其中, 该延伸部具有一自邻接于该主体部之一内端朝向 一外端渐增的水平顶面。 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感应装置,其中, 该延伸部具有一自邻接于该主体部之一内端朝向 一外端先渐增后渐减的倾斜顶面。 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感应装置,其中, 该延伸部具有一自邻接于该主体部之一内端朝向 一外端先渐减后渐增的倾斜顶面。 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感应装置,其中, 该第一端子单元的延伸部是自该主体部远离于该 端子部的该端向外延伸。 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感应装置,其中, 该第一端子单元的延伸部是自该主体部邻接于该 端子部的一另端向外延伸。 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感应装置,其中, 该第一端子单元更具有一水平连接在该等第一端 子之间的第一连接部,该第二端子单元更具有一水 平连接在该等第一端子之间的第二连接部。 1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感应装置,其中, 该第一端子单元的端子部是自邻近于该主体部一 端向外弯折延伸而与该主体部构成直角。 1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感应装置,其中, 该外壳更具有四个呈两两相对地自该环周壁之前 、后壁之一内表面朝一外表面方向延伸的定位槽, 及一自该基壁之一内表面朝该开放口延伸的挡块, 该第一端子单元之第一端子嵌置于其中两个定位 槽,并且使该第一连接部接触挡止在该挡块的一侧 面上,该第二端子单元之第二端子嵌置于另外两个 定位槽,并且使该第二连接部接触挡止在该挡块的 另一侧面上。 1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感应装置,其中, 该外壳更具有二个相对地形成于该环周壁之左、 右侧壁上且接近该开放口的卡接块,该外盖更具有 二个自该外盖本体两侧向外延伸的弹片,该外盖的 弹片是穿伸入该外壳之容室并且卡固于该等卡接 块上。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一种现有的滚珠开关; 图2是现有滚珠开关的一组合剖视图; 图3是现有相类似于图2的视图,说明弯折端子的角 度,使安装于一电路基板上; 图4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感应装置的第一较佳 实施例; 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一 外壳、一第一端子单元、一第二端子单元、一铜 珠,及一外盖; 图6是一立体透视图,说明该铜珠接触在该第一端 子单元上; 图7是相类似于图6的视图,说明该铜珠接触在该第 一端子单元与该第二端子单元上; 图8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剖面顶视图,说 明该感应装置处于OFF状态; 图9是沿图4之线9-9的一组合剖视图,说明该铜珠接 触在该第一端子单元上 图10是相类似于图8的视图,说明该感应装置位于ON 状态; 图11是沿图4之线11-11的一组合剖视图,说明该铜珠 接触在该第一端子单元与该第二端子单元上; 图1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感应装置的第二 较佳实施例; 图13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剖视图,说明该感应装置 安装使用在该电路基板的上方; 图1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感应装置的第三 较佳实施例; 图15是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剖视图;及 图16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感应装置的第四 较佳实施例; 图17是该第四实施例的一剖视图,说明该感应装置 安装使用在该电路基板的上方; 图18是一平面图,说明该第一端子单元之该延伸部 的顶面呈渐减倾斜; 图19是一平面图,说明该第一端子单元之该延伸部 的顶面呈水平状; 图20是一平面图,说明该第一端子单元之该延伸部 的顶面呈先增后减以构成一凸出顶面;及 图21是一平面图,说明该第一端子单元之该延伸部 的顶面呈先减后增的以构成一凹形面。
地址 台中市东区自由路4段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