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感应装置
摘要 一种感应装置,包含一外壳、一外盖以及装设在该外壳内的一第一端子单元、一第二端子单元、至少一共用端子单元和一铜珠,该共用端子单元装设在该外壳的一容室内,并位于该第一端子单元和该第二端子单元之间,该共用端子单元具有一共用端子,及一水平衔接于该共用端子上的凸出部,该凸出部具有一位于的至高端,及二分别自该至高端朝该第一、二端子单元之第一、二端子延伸且彼此相互对称的倾斜面,藉板片状的该等主体部以增加多点接触,使导通、定位效果更佳,且已预先冲压型固该共用端子单元的倾斜面,制使造方便且使用品质一致。
申请公布号 TWI297159 申请公布日期 2008.05.21
申请号 TW095106794 申请日期 2006.03.01
申请人 大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添铭
分类号 H01H1/16(2006.01);H01H3/00(2006.01) 主分类号 H01H1/16(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陈文郎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感应装置,包含: 一外壳,具有一基壁,及一自该基壁延伸并界定出 一容室及一开放口的环周壁; 一第一端子单元,装设在该外壳的容室内,具有二 相互间隔的第一端子,该等第一端子具有一安置在 该外壳之容室的主体部,及一自该主体部向外收束 延伸穿出该外壳之容室外的端子部; 一第二端子单元,装设在该外壳的容室内并与该第 一端子单元相互间隔,该第二端子单元具有二相互 间隔的第二端子,该等第二端子具有一安置在该外 壳之容室的主体部,及一自该主体部向外收束延伸 穿出该外壳之容室外的端子部; 至少一共用端子单元,装设在该外壳的容室内并位 于该第一端子单元和该第二端子单元之间,该共用 端子单元具有一共用端子,及一水平衔接于该共用 端子上的凸出部,该凸出部具有一位于中央的至高 端,及二分别自该至高端朝该第一、二端子单元之 第一、二端子延伸且彼此相互对称的倾斜面; 一铜珠,装设在该外壳的容室内且位于该第一端子 单元、该第二端子单元及该共用端子单元之间,当 该铜珠接触在该第一端子单元与该共用端子单元 上以及该第二端子单元和该共用端子单元上之其 中之一上,使该感应装置位于一第一状态,当该铜 珠受外力影响而均脱离该第一端子单元与该第二 端子单元而位于该至高端上,使该感应装置转态变 成一第二状态;及 一外盖,封闭该外壳的开放口并限制该铜珠位于该 外壳的容室内,且该外盖具有多数个提供该第一、 二端子单元之第一、二端子及该共用端子单元之 共用端子穿越的穿孔。 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感应装置,其中, 该共用端子单元有两个,该等共用端子单元分别与 该第一、二端子单元第一、二端子呈相互平行对 应。 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感应装置,其中, 该第一端子单元更具有一水平连接在该等第一端 子之间的第一连接部,该第二端子单元更具有一水 平连接在该等第二端子之间的第二连接部。 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感应装置,其中, 该第一、二端子单元的端子部是自邻近于该主体 部一端向外弯折延伸而与该主体部构成一直角,该 共用端子单元的共用端子是自邻近于该凸出部之 一端向外弯折延伸而与该凸出部构成直角。 5.一种感应装置,包含: 一外壳,具有一基壁,及一自该基壁延伸并界定出 一容室及一开放口的环周壁; 一第一端子单元,装设在该外壳的容室内,具有二 相互间隔的第一端子,该等第一端子具有一安置在 该外壳之容室的主体部,及一自该主体部向外收束 延伸穿出该外壳之容室外的端子部; 一第二端子单元,装设在该外壳的容室内并与该第 一端子单元相互间隔,该第二端子单元具有二相互 间隔的第二端子,该等第二端子具有一安置在该外 壳之容室的主体部,及一自该主体部向外收束延伸 穿出该外壳之容室外的端子部; 至少一共用端子单元,装设在该外壳的容室内并位 于该第一端子单元和该第二端子单元之间,该共用 端子单元具有一共用端子,及一水平衔接于该共用 端子上的凹接部,该凹接部具有一位于中央的至低 端,及二分别自该至低端朝该第一、二端子单元之 第一、二端子延伸且彼此相互对称的倾斜面; 一铜珠,装设在该外壳的容室内且位于该第一端子 单元、该第二端子单元及该共用端子单元之间,当 该铜珠接触在该第一端子单元与该共用端子单元 上以及该第二端子单元和该共用端子单元上之其 中之一上,使该感应装置位于一第一状态,当该铜 珠受外力影响而均脱离该第一端子单元与该第二 端子单元而位于该至低端上,使该感应装置转态变 成一第二状态;及 一外盖,封闭该外壳的开放口并限制该铜珠位于该 外壳的容室内,且该外盖具有多数个提供该第一、 二端子单元之第一、二端子及该共用端子单元之 共用端子穿越的穿孔。 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感应装置,其中, 该共用端子单元有两个,该等共用端子单元分别与 该第一、二端子单元第一、二端子呈相互平行对 应。 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感应装置,其中, 该第一端子单元更具有一水平连接在该等第一端 子之间的第一连接部,该第二端子单元更具有一水 平连接在该等第二端子之间的第二连接部。 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感应装置,其中, 该第一、二端子单元的端子部是自邻近于该主体 部一端向外弯折延伸而与该主体部构成直角,该共 用端子单元的共用端子是自邻近于该凸出部之一 端向外弯折延伸而与该凸出部构成直角。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一种现有的滚珠开关; 图2是现有滚珠开关的一组合剖视图; 图3是现有相类似于图2的视图,说明弯折端子的角 度,使安装于一电路基板上; 图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感应开关的第一 较佳实施例之一外壳、一第一端子单元、一第二 端子单元、二共用端子单元、一铜珠,及一外盖; 图5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组合剖视图,说明该铜珠 接触在该第一端子单元与该等共用端子单元上; 图6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透视图,说明该 感应开关处于ON状态; 图7是相类似于图5的视图,说明该铜珠接触在该等 共用端子单元上; 图8是相类似于图6的视图,说明该感应开关处于OFF 状态; 图9是相类似于图5的视图,说明该铜珠接触在该第 二端子单元与该等共用端子单元上; 图10是相类似于图6的视图,说明该感应开关处于ON 状态; 图1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之第二较佳实施 例之一外壳、一第一端子单元、一第二端子单元 、二共用端子单元、一铜珠,及一外盖; 图12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剖视图,说明该 铜珠接触在该第一端子单元与该等共用端子单元 上; 图13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透视图,说明该 感应开关处于ON状态; 图1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之第三较佳实施 例; 图15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之第四较佳实施 例; 图16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之第五较佳实施 例; 图17是该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透视图,说明该 感应开关位于OFF状态; 图18是相类似于图17的视图,说明该感应开关位于ON 状态; 图19是相类似于图17的视图,说明该感应开关位于ON 状态; 图20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之第六较佳实施 例; 图21是该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剖视图,说明该 铜珠接触在该等共用端子单元上; 图22是该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透视图,说明该 感应开关位于OFF状态; 图2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之第七较佳实施 例; 图2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之第八较佳实施 例;及 图25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一外壳、一第一端子单 元、一第二端子单元、一共用端子单元、一铜珠, 及一外盖。
地址 台中市东区自由路4段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