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车用热管式散热装置
摘要 一种车用热管式散热装置,包括有:一散热片组以及一金属管体,其中该散热片组其内部系装设有金属管体,该金属管体之冷凝段与该散热片组连接,该蒸发段与导热构件连接,且该金属管体内之工作介质的汽化温度将设计成车体热源和环境的中间温度;因此当金属管体之蒸发段与车体热源接触时,蒸发段温度大于工作介质的汽化温度,因此工作介质吸热并汽化;汽化的工作介质移动到冷凝段,回到环境温度,凝结成液态;其后该工作介质由于重力作用,再沿着毛细结构重新流回蒸发段作循环而达到有效降低车体热源温度之功效。
申请公布号 TWM330925 申请公布日期 2008.04.21
申请号 TW096216037 申请日期 2007.09.26
申请人 国立勤益科技大学 发明人 蔡国铭;谢忠佑
分类号 B60H1/00(2006.01) 主分类号 B60H1/00(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简靖峰 台中市南屯区文心路1段73号4楼之2
主权项 1.一种车用热管式散热装置,包含一散热片组与复 数金属管体以及用以传导车体热源之导热构件;其 特征在于: 散热片组,系由复数散热片排列而成,且该散热片 组径向开设有组装孔; 复数金属管体,系设置于散热片组之组装孔内,其 内具有一密封空间与密封于管体内之工作介质,该 金属管体内周面上构成有一层毛细结构,其二端分 别构成蒸发段与冷凝段,且该冷凝段与该散热片组 连接,该蒸发段与导热构件连接;藉此,当导热构件 将车体热源传导至金属管体之蒸发段时,工作介质 吸热并汽化,汽化的工作介质移动到冷凝段后,再 回到环境温度凝结成液态,该工作介质由于重力作 用,再沿着毛细结构重新流回蒸发段,配合散热片 组形成对车体热源直接冷却之有效降低温度。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用热管式散热装 置,其中该工作介质的汽化温度将设计成车体热源 和环境的中间温度;因此当金属管体之蒸发段与车 体热源接触时,金属管体其蒸发段吸收车体热源热 量的温度会大于工作介质之汽化温度,进而有效降 低车体热源之温度。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用热管式散热装 置,其中该冷凝段之形状能凸出组装孔。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用热管式散热装 置,其中该金属管体其冷凝段之形状能与散热片组 之外表面相同形状。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用热管式散热装 置,其中该金属管体能抵抗工作介质运作时所产生 之最大蒸气压力。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用热管式散热装 置,其中该毛细结构为多孔毛细结构。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用热管式散热装 置,其中该工作介质系充满于毛细结构。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用热管式散热装 置,其中该调整金属管体管内压力来控制工作介质 的汽化温度,该工作介质的汽化温度将将其设计成 车体热源和环境的中间温度。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车用热管式散热装 置,其中该工作介质其汽化温度和压力的平衡关系 落在汽化曲线上。 图式简单说明: 图一为本创作车用热管式散热装置之立体示意图; 图二为本创作车用热管式散热装置之前侧示意图; 图三为该金属管体之立体剖示图; 图四为该金属管体与密封于管体内之工作介质其 立体剖视图; 图五为图四之局部放大视意图本创作散热片组之 上视图,其显示金属管体与密封于管体内之工作介 质其状态;以及 图六为水的三相图。
地址 台中县太平市中山路1段215巷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