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反转录转座子以及其应用
摘要 提供反转录转座子以及其应用。上述反转录转座子系择自序列识别号:1之核酸序列,编码具有序列识别号:2之胺基酸序列之多胜之核酸序列,序列识别号:3之核酸序列,以及编码具有序列识别号:4之胺基酸序列之多胜之核酸序列中所组成之族群。
申请公布号 TWI296010 申请公布日期 2008.04.21
申请号 TW093141724 申请日期 2004.12.31
申请人 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 发明人 陈煜沛;廖丽玲;王俊霖;曾庆平;袁国芳
分类号 C12N15/11(2006.01);C12N9/22(2006.01) 主分类号 C12N15/11(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洪澄文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4段279号3楼;颜锦顺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4段279号3楼
主权项 1.一种分离的DNA分子,系择自以下所组成之族群的 核酸序列之一: a)序列识别号:1之核酸序列;以及 b)编码具有序列识别号:2之胺基酸序列之多胜之 核酸序列,其中该分离的DNA分子所编码出之多胜 具有反转录活性。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分离的DNA分子,其具 有两个开放读码区。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分离的DNA分子,其不 具有长末端重复(long terminal repeat)。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分离的DNA分子,其编 码之多胜具有核酸内切(endonuclease),核糖核酸 H(RNaseH)之活性。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分离的DNA分子,其具 有锌指模型(zinc finger motifs)。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分离的DNA分子,其系 由红麴菌所分离出。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分离的DNA分子,其系 来自Monascus pilosus, Monascus rubber,或Monascus purpureus。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分离的DNA分子,其系 源自寄存于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之红麴 菌BCRC 38072。 9.一种反转录转座子,其包括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 分离的DNA分子,且其中该反转录转座子具有可插入 一基因体之活性。 10.一种将DNA导入一细胞之基因体的方法,包括: 导入一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反转录转座子至一 细胞中,其中该反转录转座子包括一编码所需蛋白 之核酸序列位于该DNA分子中,且在适当条件下, 该反转录转座子可插入该细胞之基因体。 11.一种载体,其包括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反 转录转座子。 12.一种DNA转移系统,其包括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 述之载体。 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系显示南方转渍分析结果照片。样品系采用 以下菌株所萃取之基因体DNA经BamHI处理与电泳分 离,分别与420bp之探针1杂交,第1行为M. pilosus BCRC 38072,第2行为M. purpureus BCRC 31542,第3行为M. purpureus BCRC 31615,第4行为M. kaoliang BCRC 31506,第5行为M. pilosus BCRC 31502,第6行为M. ruber BCRC 33323,第7行为M. ruber BCRC 31523,第8行为M. sanguineus BCRC 33446。(1, 2)系指推 测的MpT1与MpT2染色带。 第2图系显示非长末端反转录转座子(MpT)在各种红 麴菌表现之RT-PCR结果比较分析。培养8天后由菌丝 萃取总RNA。采用上述之反转录,引子与PCR套组进 行RT-PCR。第1行为M. pilosus BCRC 38072,第2行为M. purpureus BCRC 31542,第3行为M. purpureus BCRC 31615,第4行 为M. kaoliang BCRC 31506,第5行为M. pilosus BCRC 31502,第6 行为M. ruber BCRC 33323,第7行为M. rubber BCRC 31523,第8行 为M. sanguineus BCRC 33446。gpd基因代表甘油醛3-磷酸 脱氢(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作为RT-PCR 之对照组。 第3A~3D图系显示MpT序列之推导胺基酸序列与来自 CgT1(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 gloeosporioides)),Tad1-1(粗糙 脉孢菌(N. crassa)),Zorro3(白色念珠菌(C. albicans)),Ylli( Y. lipolytica),L1Hs(人类L1),L1Md(小鼠L1),R2Dm(黄果蝇(D. melanogaster)),Dong(家蚕(B. mori)),R4(人蛔虫(A. lumbricoides))以及酵母菌之RNaseH(S. cerevisiae)相关蛋 白的多重比对。第3A图为N末端无嘌呤嘧啶核酸内 切(APE)功能区之比对。如Feng等人(1996)所推定的 内切活性位置系以星状标示。第3B图为反转录 (RT)功能区之比对。保留性YXDD残基系反转录 活性位置,标示于比对图上方。第3C图为RNaseH功能 区之比对。保留性RNaseH残基系依照He等人(1996)所 述。第3D图系C末端Cys-His区域之比对。MpT之保留性 CX1CX7HX3C残基(即推定的锌指模型)系标示于比对图 上方。 第4图系显示红麴菌与多种生物之非长末端反转录 转座子之演化树。非长末端反转录转座子之演化 树系基于Malik等人(1999)所定义的11个反转录保留 区块。分支上方的数字为自引导値(bootstrap value), 其系统计于100个重复,且仅显示>50之自引导値。此 演化树系采相邻连接法(Saitou与Nei, 1987)。
地址 新竹市食品路3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