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反射片及具有该反射片之背光模组
摘要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之反射片包含一主反射部、二倾斜反射部以及二侧反射部。倾斜反射部由主反射部向外且向出光方向倾斜延伸。侧反射部由倾斜反射部之侧边朝出光方向延伸。藉由主反射部与侧反射部之间形成之倾斜反射部,可作为当背光模组之导光板受高温高湿膨胀而挤压侧反射部时的缓冲区,防止反射片之侧反射部遭受导光板挤压断裂而影响光学品质。
申请公布号 TWI295399 申请公布日期 2008.04.01
申请号 TW095130122 申请日期 2006.08.16
申请人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翁林助;黄炳锋
分类号 G02F1/13357(2006.01);G02F1/1335(2006.01) 主分类号 G02F1/13357(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陈文郎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背光模组之反射片,该背光模组更包含一导 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及一相反于该出光面 之底面及二分别邻接于该底面相反两侧之侧面,该 反射片包含: 一主反射部,具有一相对于该导光板之底面的主反 射面,且该主反射面之形状对应于该导光板之底面 的形状; 二倾斜反射部,分别由该主反射部之二相反之侧边 向外且向一出光方向倾斜延伸;及 二侧反射部,分别由该等倾斜反射部之远离该主反 射部的侧边朝该出光方向延伸,各该侧反射部具有 一相对于该导光板之侧面的侧反射面且该侧反射 面之形状对应于该导光板之侧面的形状。 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背光模组之反射 片,其中,各该倾斜反射部与该主反射部之间所夹 之角度为135度角。 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背光模组之反射 片,其中,各该侧反射部沿该出光方向之延伸长度 小于该导光板之侧面沿出光方向的宽度。 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背光模组之反射 片,其中,该主反射部、该等倾斜反射部,以及该等 侧反射部系利用将一平面板材冲制形成。 5.一种背光模组,包含: 一背板; 一导光板,容置于该背板内并具有一出光面及一相 反于该出光面之底面、二分别邻接于该底面之相 反两侧之第一侧面以及二分别邻接于该底面之另 一相反两侧之第二侧面; 一光源,系邻近至少一第一侧面设置;以及 一反射片,设于该背板与该导光板之间,且包括: 一主反射部,具有一相对于该导光板之底面的主反 射面,且该主反射面之形状对应于该导光板之底面 的形状; 二倾斜反射部,分别由该主反射部之二相反之侧边 向外且向一出光方向倾斜延伸;及 二侧反射部,分别由该等倾斜反射部之远离该主反 射部的侧边朝该出光方向延伸,各该侧反射部具有 一相对于该导光板之第二侧面的侧反射面且该侧 反射面之形状对应于该导光板之第二侧面的形状 。 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背光模组,其中, 各该倾斜反射部与该主反射部之间所夹之角度为 135度角。 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背光模组,其中, 各该侧反射部沿该出光方向之延伸长度小于该导 光板之第二侧面沿出光方向的宽度。 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背光模组,其中, 该主反射部、该等倾斜反射部,以及该等侧反射部 系利用将一平面板材冲制形成。 9.一种背光模组之反射片,该背光模组更包含一导 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及一相反于该出光面 之底面及二分别邻接于该底面相反两侧之侧面,该 反射片包含: 一主反射部,具有一相对于该导光板之该底面的主 反射面,且该主反射面之形状对应于该导光板之该 底面的形状;及 二侧反射部,分别由该主反射部的二相反之侧边朝 一出光方向延伸,各该侧反射部具有一相对于该导 光板之侧面的侧反射面且该侧反射面之形状对应 于该导光板之侧面的形状; 其中,沿该主反射部之二侧边,该主反射部与该等 侧反射部之间分别部分贯穿形成至少一分离段,其 余未贯穿部分则形成至少一连结段。 1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背光模组之反射 片,其中,沿该主反射部之其中一侧边之分离段对 应于沿该主反射部之相反之另一侧边之连结段。 1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背光模组之反射 片,其中,沿该主反射部之其中一侧边之分离段的 长度系大于或等于对应之沿该主反射部之另一侧 边之连结段的长度。 1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背光模组之反射 片,其中,沿该主反射部之二侧边,该主反射部与该 等侧反射部之间分别设有复数分离段及复数连结 段。 1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背光模组之反 射片,其中,分别位于该主反射部二侧边上之该等 分离段与该等连结段为交错设置。 1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背光模组之反射 片,其中,各该连结段上更进一步形成复数子分离 段与复数子连结段,该等子分离段与该等子连结段 为交错设置。 15.一种背光模组,包含: 一背板; 一导光板,容置于该背板内并具有一出光面及一相 反于该出光面之底面、二分别邻接于该底面之相 反两侧之第一侧面以及二分别邻接于该底面之另 一相反两侧之第二侧面; 一光源,系邻近至少一第一侧面设置;以及 一反射片,设于该背板与该导光板之间,且包含: 一主反射部,具有一相对于该导光板之底面的主反 射面,且该主反射面之形状对应于该导光板之底面 的形状; 二侧反射部,分别由该主反射部的相反之二侧边朝 一出光方向延伸,各该侧反射部具有一相对于该导 光板之第二侧面的侧反射面且该侧反射面之形状 对应于该导光板之第二侧面的形状; 其中,沿该主反射部之二侧边,该主反射部与该等 侧反射部之间分别部分贯穿形成至少一分离段,其 余未贯穿部分则形成至少一连结段。 1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背光模组,其中, 沿该主反射部之其中一侧边之分离段对应于沿该 主反射部之相反之另一侧边之连结段。 1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背光模组,其中, 沿该主反射部之其中一侧边之分离段的长度系大 于或等于对应之沿该主反射部之另一侧边之连结 段的长度。 1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背光模组,其中, 沿该主反射部之二侧边,该主反射部与该等侧反射 部之间分别设有复数分离段及复数连结段。 1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背光模组,其中, 分别位于主反射部二侧边上之该等分离段与该等 连结段为交错设置。 2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背光模组,其中, 各该连结段上更进一步形成复数子分离段与复数 子连结段,该等子分离段与该等子连结段为交错设 置。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是习知背光模组之示意图; 图2是习知背光模组之侧视示意图; 图3是习知背光模组之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背光模组的立体分 解图; 图5是图4所示之背光模组之侧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之背光模组的立体分 解图; 图7是图6所示之反射片之立体示意图;及 图8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之反射片之立体示意 图。
地址 新竹市东区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力行路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