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基于微光子结构无源谐振腔的微光学陀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光子结构无源谐振腔的微光学陀螺,该微光学陀螺中光源(1)的输出端和集成光学调制器(2)的A端相连;集成光学调制器(2)的B端与第一光纤耦合器(3)的C端相连,集成光学调制器(2)的C端与第二光纤耦合器(6)的C端相连;第一光纤耦合器(3)的B端与微光子结构无源谐振腔(5)的A端相连,第一光纤耦合器(3)的A端与第一探测器(4)相连;第二光纤耦合器(6)的B端与微光子结构无源谐振腔(5)的B端相连,第二光纤耦合器(6)的A端与第二探测器(7)相连;陀螺检测控制电路(8)的控制端与光源(1)的输入端相连;陀螺检测控制电路(8)接收第一探测器(4)和第二探测器(7)输出的光强信号。通过控制微光子结构使传播光的频率在其禁带范围内,构成反射镜的全角反射率可以接近100%。
申请公布号 CN101149266A 申请公布日期 2008.03.26
申请号 CN200710177382.5 申请日期 2007.11.15
申请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发明人 冯丽爽;洪灵菲;刘惠兰;马迎建;于怀勇
分类号 G01C19/72(2006.01);G01P9/00(2006.01);G01P9/04(2006.01);G02F1/03(2006.01);G02F1/035(2006.01);G02B6/42(2006.01) 主分类号 G01C19/72(2006.01)
代理机构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周长琪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微光子结构无源谐振腔的微光学陀螺,包括有光电混合模块和陀螺检测控制电路(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电混合模块由光源(1)、集成光学调制器(2)、第一光纤耦合器(3)、第一探测器(4)、微光子结构无源谐振腔(5)、第二光纤耦合器(6)、和第二探测器(7)组成;光源(1)的输出端和集成光学调制器(2)的A端相连;集成光学调制器(2)的B端与第一光纤耦合器(3)的C端相连,集成光学调制器(2)的C端与第二光纤耦合器(6)的C端相连;第一光纤耦合器(3)的B端与微光子结构无源谐振腔(5)的A端相连,第一光纤耦合器(3)的A端与第一探测器(4)相连;第二光纤耦合器(6)的B端与微光子结构无源谐振腔(5)的B端相连,第二光纤耦合器(6)的A端与第二探测器(7)相连;陀螺检测控制电路(8)的控制端与光源(1)的输入端相连;陀螺检测控制电路(8)接收第一探测器(4)和第二探测器(7)输出的光强信号;集成光学调制器(2)由基片(201)、Y分支耦合器(202)、波导槽(203)、A电极(204)、B电极(205)、C电极(206)、D电极(207)、入纤(208)、A尾纤(209)、B尾纤(210)组成,在基片(201)上采用钛内扩散或者退火质子交换方法制作出波导槽(203),波导槽(203)上的交汇点形成一个Y分支耦合器(202),在波导槽203的A支臂(231)上下平行设有A电极(204)、B电极(205),在波导槽(203)的B支臂(232)上下平行设有C电极(206)、D电极(207);入纤(208)连接在Y分支耦合器(202)的A端;A尾纤(209)连接在波导槽(203)的A支臂(231)的末端;B尾纤(210)连接在波导槽(203)的B支臂(232)的末端;微光子结构无源谐振腔(5)由基板(51)、A反射镜(511)、B反射镜(512)、C反射镜(513)、A输入输出镜(514)、A光纤(52)、B光纤(53)组成;A反射镜(511)、B反射镜(512)、C反射镜(513)分别设置在四边形基板(51)的三个角上,A输入输出镜(514)设置在四边形基板(51)的第四个角上;在四边形基板(51)的第一侧边(503)上设有A凸台(501),A凸台(501)上连接有A光纤(52);在四边形基板(51)的第四侧边(504)上设有B凸台(502),B凸台(502)上连接有B光纤(53);A凸台(501)与B凸台(502)结构相同;A反射镜(511)、B反射镜(512)、C反射镜(513)结构相同,A反射镜(511)由介质柱(54)按照三角晶格、正方晶格或者六角晶格阵列排布;A输入输出镜(514)由介质柱(54)按照三角晶格、正方晶格或者六角晶格阵列排布,且在第一侧边(503)上的反射镜边长h的1/2处未设有介质柱(54)形成A线缺陷(55),在第四侧边(504)上的反射镜边长h的1/2处未设有介质柱(54)形成B线缺陷(56),A线缺陷(55)与B线缺陷(56)结构相同。
地址 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