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用于辅助杀菌的流体撞击腔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辅助杀菌的流体撞击腔,本发明包括头尾互相连接的二元主腔和二元副腔,二元主腔由主管体和主管体内的孔道组成;二元副腔由副管体和副管体内的孔道组成;其中:主管体内的孔道是由依次前后连接的主进料管、二元的主谐振管、主谐振管、主缓冲管、主分流管、主撞击管、主射流管、主突变管、主缩流管和主出料管组成;副管体内的孔道是由依次前后连接的副进料管、二元的副谐振管、副缓冲管、副分流管、副撞击管、副射流管、副扩流管和副出料管组成。本发明采用二元主腔和二元副腔的组合,特别是细小的双股分流管、细小的副射流管等结构,让高速液流剧烈碰撞,在对液体物料进行均质处理的同时能起到更大的辅助杀菌效果。
申请公布号 CN100371023C 申请公布日期 2008.02.27
申请号 CN200610018943.2 申请日期 2006.04.24
申请人 南昌大学 发明人 刘成梅;刘伟;涂宗财;阮榕生;梁瑞红
分类号 A61L2/02(2006.01) 主分类号 A61L2/02(2006.01)
代理机构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杨志宇
主权项 1.用于辅助杀菌的流体撞击腔,包括头尾互相连接的二元主腔和二元副腔,二元主腔由主管体和主管体内的孔道组成;二元副腔由副管体和副管体内的孔道组成;其特征在于:主管体内的孔道是由依次前后连接的主进料管(1a)、第一主谐振管(2a1)、第二主谐振管(2a2)、主缓冲管(3a)、主分流管(4a)、主撞击管(5a)、主射流管(6a)、主突变管(7a)、主缩流管(8a)和主出料管(9a)组成;第一主谐振管(2a1)和第二主谐振管(2a2)的直径大于主进料管(1a)和主缓冲管(3a)的直径;主缓冲管(3a)与主撞击管(5a)之间设置有堵块,堵块上下对称开有细小的槽管形成主分流管(4a);主射流管(6a)的直径小于主突变管(7a)、主缩流管(8a)和主出料管(9a)的直径;主突变管(7a)的直径大于主缩流管(8a)的直径;主缩流管(8a)的直径小于主出料管(9a)的直径;副管体内的孔道是由依次前后连接的副进料管(1b)、第一副谐振管(2b1)、第二副谐振管(2b2)、副缓冲管(3b)、副分流管(4b)、副撞击管(5b)、副射流管(6b)、副扩流管(10b)和副出料管(9b)组成;第一副谐振管(2b1)和第二副谐振管(2b2)的直径大于副进料管(1b)和副缓冲管(3b)的直径;副缓冲管(3b)与副撞击管(5b)之间设置有堵块,堵块上下对称开有细小的槽管形成副分流管(4b);副射流管(6b)的直径小于副扩流管(10b)和副出料管(9b)的直径;副扩流管(10b)的直径小于副出料管(9b)的直径。
地址 330047江西省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南昌大学中德食品工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