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可在没有相对应物质共振子的光波频率处产生幽灵共振之方法
摘要 本发明系一种可在没有相对应物质共振子的光波频率处产生幽灵共振(phantom resonance)之方法,本发明系在一固态的寄主材料(host material)加入一由外加电偶极群(extra dipoles)所成之极化(polarization),该外加电偶极群系被置于该寄主材料之内,让该外加电偶极群与该寄主材料本身之感应电偶极群产生集体性的共振(collectiveresonance),而最终产生之集体共振频率系与该外加电偶极群自然(本徵)共振频率及该寄主材料本身之感应电偶极群自然(本徵)共振频率不同,因而即可在没有相对之物质共振子的频率处产生幽灵共振。
申请公布号 TWI293125 申请公布日期 2008.02.01
申请号 TW095126613 申请日期 2006.07.21
申请人 国立虎尾科技大学 发明人 廖重宾
分类号 G02B1/02(2006.01) 主分类号 G02B1/02(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黄志扬 台北市中山区长安东路1段23号10楼之1
主权项 1.一种可在没有相对应物质共振子的光波频率处 产生幽灵共振之方法,其包含: 置备一固态的寄主材料(host material),该寄主材料具 有至少一种感应电偶极群(dipoles),且该感应电偶极 群具特定之自然共振频率; 置备一种外加电偶极群(extra dipoles),该外加电偶极 群具有特定且与该感应电偶极群不同之自然共振 频率; 将该外加电偶极群置于该寄主材料之内,以让该感 应电偶极群与该外加电偶极群混合,其导致最终集 体共振(collective resonance)的频率漂移,而在一个原 来没有相对应物质共振子的频率处产生一幽灵共 振。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感应电 偶极群与该外加电偶极群之混合方法,系于该寄主 材料掺杂(doping)一具该外加电偶极群之材料。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寄主材 料系选用砷化镓晶格,且具该外加电偶极群之材料 系为磷化硼。 4.一种可在没有相对应物质共振子的光波频率处 产生幽灵共振之方法,其包含: 置备一固态的寄主材料(host material),该寄主材料具 有至少一种感应电偶极群(dipoles),且该感应电偶极 群具特定之自然共振频率; 置备数种外加电偶极群(extra dipoles),该外加电偶极 群具有特定且与该感应电偶极群不同之自然共振 频率; 将该数种外加电偶极群置于该寄主材料之内,以让 该感应电偶极群与该数种外加电偶极群混合,其导 致最终集体共振(collective resonance)的频率漂移,而 在一个原来没有相对应物质共振子的频率处产生 一幽灵共振。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感应电 偶极群与该数种外加电偶极群之混合方法,系于该 寄主材料掺杂(doping)具该数种外加电偶极群之材 料。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寄主材 料系选用砷化镓晶格,且具该数种外加电偶极群的 材料为磷化硼与该寄主材料内的差排缺陷,而该差 排缺陷系由高能离子布植而形成。 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系本发明实施例之结构示意图。 第2图,系本发明实施例经由克罗西斯-莫索第方程 式(CME)计算出的频率响应。 第3图,系本发明实施例之CASTEP模拟结果的频率响 应。
地址 云林县虎尾镇文化路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