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伺服张力器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伺服张力器,包含壳体、蜗轮蜗杆调节机构、梢杆、弹簧、导线轮、安装座,梢杆的下端设有底座、梢杆可绕该座的销轴转动、该座设置在壳体前面且位于蜗轮蜗杆机构蜗轮轴的下方,还包含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与绕线机通信电路、控制电路和与绞线机通信电路。控制装置中除磁敏电位器和电磁离合器外,其它元件均设置在电路板上,该电路板设置在壳体内,磁敏电位器与梢杆下端的底座上的销轴相联且位于壳体内,电磁离合器设置在壳体的前面且位于梢杆底座的下方。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绕线机在绕制线圈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适当的张力,使绕制的线圈松紧适宜紧固、饱满。
申请公布号 CN201002899Y 申请公布日期 2008.01.09
申请号 CN200620127060.0 申请日期 2006.10.21
申请人 盐城市电子设备厂 发明人 程伟;童海军;李炳红
分类号 B65H77/00(2006.01);H01F41/06(2006.01) 主分类号 B65H77/00(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伺服张力器,包含壳体、蜗轮蜗杆调节机构、梢杆、弹簧、导线轮、安装座,梢杆的下端设有底座、梢杆可绕该座的销轴转动、该座设置在壳体前面且位于蜗轮蜗杆机构蜗轮轴的下方,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与绕线机通信电路、控制电路和与绞线机通信电路;所述的与绕线机通信电路含有三极管(TR1)、电阻(R3)、电阻(R4)、电阻(Ri1)、可调电位器(VR5)、发光二极管(LED2)、集成运放(IC1),可调电位器(VR5)的一端与电源电压+5.6V相连接、另一端接地、中间调节端与集成运放(IC1)的反向输入端连接,电阻(Ri1)的一端与集成运放(IC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3)和电阻(R4)的连接点与集成运放(IC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R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TR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绕线机通信端(A)连接;所述的控制电路含有磁敏电位器(18)、电阻(Ri2)、电阻(Rf1)、电阻(Rf2)、电阻(R5)、电阻(Ri3)、预置电位器(VR1)、复合三极管(TR2)、集成运放(IC2)、集成运放(IC3)、电磁离合器(12),预置电位器(VR1)与磁敏电位器(18)的连接点与电源电压+5.6V连接,预置电位器(VR1)的另一端和磁敏电位器(18)另一端接地,磁敏电位器(18)的中间调节端与电阻(Ri2)和上述与绕线机通信电路中的电阻(Ri1)的连接点连接,电阻(Ri2)的另一端与集成运放(IC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预置电位器(VR1)的中间调节端与电阻(Ri3)的一端连接、电阻(Ri3)的另一端与电阻(Rf1)一端的连接点与集成运放(IC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f1)的另一端与集成运放(IC2)的输出端连接,集成运放(IC2)的输出端与集成运放(IC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f2)的一端与集成运放(IC3)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中间调节端与集成运放(IC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集成运放(IC3)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复合三极管(TR2)的基极连接,复合三极管(TR2)的发射极与电磁离合器(12)的一端连接,电磁离合器(12)的另一端接地,复合三极管(TR2)的集电极与电源电压+24V连接;所述的与绞线机通信电路含有电阻(R2)、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LED1)、光电耦合器(IC4)、电阻(Ri4),二极管(D2)的负极与光电耦合器(IC4)的第一管脚和第四管脚的连接点与电源电压+24V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的连接点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绞线机通信端(B)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与光电耦合器(IC4)的第二管脚连接,光电耦合器(IC4)的第三管脚与电阻(Ri4)的一端连接,电阻(Ri4)的另一端与上述控制电路中的集成运放(IC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中除磁敏电位器(18)和电磁离合器(12)外,其它元件均设置在电路板(21)上,该电路板(21)设置在壳体(3)内,磁敏电位器(18)与所述梢杆(2)下端的底座(10)上的销轴(11)相联且位于壳体(3)内,电磁离合器(12)设置在壳体(3)的前面且位于梢杆(2)的底座(10)的下方。
地址 224001江苏省盐城市开放大道1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