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动力单元
摘要 [问题]本发明系提供一种用于小型车辆之动力单元,其不仅能够根据该车辆之操作状况及行进状况而控制变速齿轮速比,而且能够降低凹槽宽度调节机构之电马达需要具有之抗热效能,并藉此降低制造成本,该动力单元能够进一步使该动力单元及该车辆之重量最小化。[解决方法]一用于小型车辆之动力单元410,其系由其中一V形带型无段传动器110与一引擎105结合之结构形成,且其将一电马达10用于一经调适以调节该V形带型无段传动器110之一次滑轮3及二次滑轮4之凹槽宽度的凹槽宽度调节机构7。该电马达10及用于起动引擎之起动马达601位于一枢轴支撑452前侧及后侧上之位置的附近,该枢轴支撑452枢接于一主体框架460,该主体框架位于该引擎105之一曲轴箱106之上部分之一外圆周表面上。
申请公布号 TWI291523 申请公布日期 2007.12.21
申请号 TW094122208 申请日期 2005.06.30
申请人 山叶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杉谷刚;武部光兼;藤井勋;林淳司
分类号 F16H61/00(2006.01) 主分类号 F16H61/00(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201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动力单元,其包含: 引擎; 传动器罩壳,其自该引擎之曲轴箱向后延伸;及 V形带型无段传动器,其容纳于该传动器罩壳内且 经调适以将该引擎之驱动力传送至驱动轮,其中: 位于该曲轴箱之外表面上的枢轴支撑被枢接至主 体框架, 其特征在于该V形带型无段传动器包含: 安装于一次转轴上之一次滑轮,该引擎之该驱动力 输入至该一次转轴,且该一次滑轮具备卷带用V形 凹槽; 安装于二次转轴上之二次滑轮,待传送至该驱动轮 之该驱动力被自该二次转轴取出,且该二次滑轮具 备一卷带用V形凹槽; V形带,其围绕此等一次滑轮及二次滑轮之该等V形 凹槽通过且经调适以在该等两滑轮之间传送旋转 驱动力;及 用于调节该一次滑轮及该二次滑轮之该等凹槽之 宽度的机构,其藉由电马达来给予该一次滑轮之移 动滑轮一任意移动推力而进行调节, 该凹槽宽度调节机构之该电马达及用来起动该引 擎之起动马达位于该曲轴箱之上表面上的该枢轴 支撑之前侧或后侧上的位置附近。 2.一种动力单元,其具备: 引擎; 传动器罩壳,其自该引擎之曲轴箱向后延伸;及 V形带型无段传动器,其容纳于该传动器罩壳内且 经调适以将该引擎之驱动力传送至一驱动轮,其中 : 位于该曲轴箱之外表面上的枢轴支撑被枢接至一 主体框架, 其特征在于该V形带型无段传动器包含: 安装于一次转轴上之一次滑轮,该引擎之该驱动力 输入至该一次转轴,且该一次滑轮具备卷带用V形 凹槽; 安装于二次转轴上之二次滑轮,待传送至该驱动轮 之该驱动力被自该二次转轴抽出,且该二次滑轮具 备卷带用V形凹槽; V形带,围绕此等一次滑轮及二次滑轮之该等V形凹 槽通过且经调适以在该等两滑轮之间传送该旋转 驱动力;及 用于调节该一次滑轮及该二次滑轮之该等凹槽之 宽度的机构,其藉由用电马达给予该一次滑轮之移 动滑轮一任意移动推力而进行调节, 该凹槽宽度调节机构之该电马达与该枢轴支撑大 致平行地水平位于该曲轴箱之该外表面上。 3.如请求项1或2之动力单元,其中用于抵消该引擎 之振动的平衡转轴位于该枢轴支撑在该曲轴箱之 内侧上之部分的附近。 4.如请求项1或2之动力单元,其中该凹槽宽度调节 机构之该电马达位于该枢轴支撑后面之该曲轴箱 之上部分的一外表面之部分上。 图式简单说明: 图1为安装有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模式中之用于小 型载具之动力单元之小轮型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为枢接至图1所示之摩托车之主体框架之动力 单元的侧视图。 图3为在图2中箭头A方向内截取的图式(平面图)。 图4为图2所示之动力单元的放大视图。 图5为展示位于图4所示之动力单元上的V形带型无 段传动器中之滑轮配置的侧视图。 图6为沿图5中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图7为沿图5中的线C-C截取的剖视图。 图8为图3所示之电马达之周围的放大视图。 图9为在本发明之第二模式中动力单元之一主要部 分的放大视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