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控制跨采巷道围岩变形方法
摘要 一种控制跨采巷道围岩变形方法,在半圆拱跨采巷道易发生破坏的肩角支护弱结构处,采用高性能预应力锚杆进行支护;在高性能预应力锚杆之间采用小孔径预应力锚索对其进行加密支护;在巷道底角距离底板L1处设置与水平线成α夹角的高性能预应力锚杆进行支护;在锚杆、锚索支护间隔3~5排距处加设注浆锚杆进行锚注支护。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提高了巷道支护的安全可靠性,杜绝了巷道掘进和支护中发生冒顶的可能性,提高了巷道的服务期质量,有利于矿井安全生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成巷成本,增加了矿井的经济效益;极大地缓解了矿井开拓准备与工作面生产的衔接问题,为矿井的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申请公布号 CN101082281A 申请公布日期 2007.12.05
申请号 CN200710023962.9 申请日期 2007.06.30
申请人 中国矿业大学 发明人 李学华;姚强岭;杨宏敏;丁效雷;刘汉喜;陈加轩;郑西贵;田苏波
分类号 E21D21/00(2006.01);E21D20/00(2006.01) 主分类号 E21D21/00(2006.01)
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雪兰
主权项 1.一种控制跨采巷道围岩变形方法,包括巷道常规的锚杆支护,其特征在于:a.在半圆拱跨采巷道易发生破坏的肩角支护弱结构处,采用杆体为20MnSi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尾经过强化热处理的高性能预应力锚杆(1)进行支护;b.在高性能预应力锚杆(1)支护之间采用Φ15.24mm或Φ17.8mm小孔径预应力锚索(2)对其进行加密支护,预应力锚杆(1)与预应力锚索(2)的间距不超过0.65m;c.在巷道底角距离底板高度为L1处设置与水平线夹角α为30°的高性能预应力锚杆(1)进行支护;d.在锚杆(1)、锚索(2)支护间隔3~5排距处加设间距为L2的注浆锚杆(3)进行锚注支护。
地址 221116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处(南湖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