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绿芦笋的保鲜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绿芦笋的贮运流通和销售。具体地说,是一种绿芦笋的保鲜技术。该技术是绿芦笋采后应用防结露、透湿袋包装,并结合采用臭氧处理、双乙酸钠浸蘸处理或放置吸湿材料的方法进行贮运保鲜。本技术可同时解决芦笋采后易衰老、长霉、软腐、袋内易结露的难题,具有保鲜期长,所用防腐保鲜剂食用安全性高,防霉措施无残留,能很好地符合现代食品的安全性需要之优点。
申请公布号 CN100352354C 申请公布日期 2007.12.05
申请号 CN200510104217.8 申请日期 2005.10.10
申请人 山东农业大学 发明人 王庆国;李艳华
分类号 A23B7/157(2006.01);B65D81/20(2006.01);B65D81/24(2006.01);B65B31/02(2006.01) 主分类号 A23B7/157(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绿芦笋的保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采收:选择晴朗天气的早上露水干后、上午9点以前和傍晚时间采收;芦笋直径要求0.9-1.8厘米,长度≥27厘米,笋条直,笋尖不开蕾;采收时轻拿轻放,尽量避免机械伤;切口尽量平;2)装箱:采收的芦笋,直接放入底层垫有软纸的透风良好的塑料箱中:3)运输:用冷藏车运输至预冷库;4)预冷:在芦笋入库之前至少1天,把库温降至0-1℃;芦笋入库后,4小时内把品温降至1-3℃;5)挑选、加工:在1-5℃库房内,剔除有机械伤、直径、长度不符合要求、弯曲、老化、开蕾的芦笋,剩余质量较好的芦笋切除笋根白色衰老部分,保留长度21厘米,并用细绳捆扎好,每捆0.5公斤;6)保鲜剂处理:捆扎好的芦笋直立放于2厘米深的0.3%-1.5%的双乙酸钠溶液中处理20-120分钟,然后取出沥净表面溶液并晾干;7)降温:把芦笋品温继续降至0.5-1.5℃;8)装袋:把芦笋装入45微米厚的无毒聚氯乙烯保鲜袋中,每袋装量4-10公斤:装袋技术要求为:芦笋与袋长平行放置,在芦笋底部或上部放上用滤纸包好的、吸水能力为300倍的聚丙烯酰胺吸水材料,用量2-15克/公斤芦笋:9)扎口:扎口前充入空气,轻轻按压以检漏,如漏气需换袋;如包装袋不漏气,则调整袋内空气量,使笋尖与袋口薄膜不接触,但距扎口位置10厘米左右,然后扎紧袋口;扎口时,在袋口捆扎一顶端带乳胶管的硬质塑胶管,以备充臭氧气体;将乳胶管密封好;10)贮运:贮运期间控制温度0-1℃;每天3次到每3天一次打开乳胶管,迅速充入臭氧气体,使袋内臭氧浓度为2-6ppm;充入的臭氧气体体积根据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气体的浓度和保鲜袋的体积计算;静态贮藏过程中,采用针管或自动定量设备充气;运输流通过程中,采用车载臭氧发生器和自动定量设备充气;充气后重新密封乳胶管,以防漏气;11)销售:销售过程中,环境温度也要控制0-1℃,尽量1次出库销售完毕,以防频繁出库造成温度波动,缩短保鲜期。
地址 271018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岱宗大街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