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次奈米绝缘膜之自由基氮化处理
摘要 一种绝缘膜的氮化方法,包含:藉由高频电浆形成氮自由基的制程,以及将该氮自由基供应至含氧绝缘膜表面而氮化该绝缘膜表面的制程。
申请公布号 TWI284940 申请公布日期 2007.08.01
申请号 TW091135507 申请日期 2002.12.06
申请人 东京威力科创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井下田真信;青山真太郎;神力博;高桥毅
分类号 H01L21/318(2006.01) 主分类号 H01L21/318(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周良谋 新竹市东大路1段118号10楼
主权项 1.一种绝缘膜的氮化方法,包含: 藉由高频电浆形成氮自由基的制程;以及 将该氮自由基供应到含氧绝缘膜表面,以氮化该绝 缘膜表面的制程。 2.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绝缘膜的氮化方法,其中 该绝缘膜系氧化膜。 3.依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绝缘膜的氮化方法,其中 该氧化膜具有0.4nm以下的膜厚。 4.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绝缘膜的氮化方法,其中 该绝缘膜系氧氮化膜。 5.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绝缘膜的氮化方法,其中 该氮自由基系于沿着该绝缘膜之表面流过而形成 的气体流中载送而供应之。 6.依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绝缘膜的氮化方法,其中 该气体流系从该绝缘膜所形成的待处理基板的第 一侧、流向直径方向上相对的第二侧。 7.依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绝缘膜的氮化方法,其中 于该待处理基板的该第二侧对该气体流进行排气 。 8.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绝缘膜的氮化方法,其中 该形成氮自由基的制程包含: 藉由高频电浆激发氮气的制程;与 将随着氮气的激发而产生的氮离子,藉由扩散板或 离子过滤器予以除去的制程。 9.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绝缘膜的氮化方法,其中 该高频电浆系藉由以约400kHz之频率激发氮气所形 成。 10.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绝缘膜的氮化方法,其 中氮化该绝缘膜表面的制程系于0.67Pa~1.33kPa之范 围的压力下进行。 11.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绝缘膜的氮化方法,包 含: 冲洗制程,在将氮自由基供应到该绝缘膜表面的制 程之前,先将保持该绝缘膜之制程空间,冲洗至比 该绝缘膜表面之氮化制程中所使用者更低的压力 。 12.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绝缘膜的氮化方法,其 中该冲洗制程系将该制程空间排气到1.3310-1~1.331 0-4Pa的压力为止。 13.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绝缘膜的氮化方法,其 中该绝缘膜具有约0.4 nm之膜厚。 14.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绝缘膜的氮化方法,其 中该绝缘膜系藉由将矽基板表面以紫外光激发氧 自由基处理所形成的氧化膜。 15.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 于矽基板表面上形成绝缘膜的制程; 藉由高频电浆形成氮自由基的制程; 将该氮自由基供应到该绝缘膜表面上,以氮化该绝 缘膜表面的制程;与 于该表面已氮化处理之绝缘膜上形成高介电质膜 的制程。 16.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中该绝缘膜系氧化膜。 17.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中该氧化膜具有0.4nm以下的膜厚。 18.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中该绝缘膜系氧氮化膜。 19.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中该氮自由基系于沿着该绝缘膜之表面流过 而形成的气体流中载送而供应之。 20.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中该气体流系从该绝缘膜所形成的待处理基 板的第一侧、流向直径方向上相对的第二侧。 21.依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中于该待处理基板的该第二侧对该气体流进 行排气。 22.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中该形成氮自由基的制程包含: 藉由高频电浆激发氮气的制程;与 将随着氮气的激发而产生的氮离子,藉由扩散板或 离子过滤器予以除去的制程。 23.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中该高频电浆系藉由以约400kHz之频率激发氮 气所形成。 24.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中氮化该绝缘膜表面的制程系于0.67Pa~1.33kPa 之范围的压力下进行。 25.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5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包含: 冲洗制程,在将氮自由基供应到该绝缘膜表面的制 程之前,先将保持该绝缘膜之制程空间,冲洗至比 该绝缘膜表面之氮化制程中所使用者更低的压力 。 26.依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中该冲洗制程系将该制程空间排气到1.3310-1 ~1.3310-1Pa的压力为止。 27.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中该绝缘膜具有约0.4nm的膜厚。 28.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中形成该绝缘膜的制程包含: 以紫外光激发氧自由基处理矽基板表面。 29.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中该绝缘膜的形成制程与该绝缘膜的氮化制 程,系于同一处理装置内连续地进行,半途中并未 将该矽基板露出至大气中。 30.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中该绝缘膜的形成制程与该绝缘膜的氮化制 程,系于同一处理装置内连续地进行,半途中并未 将该矽基板露出至大气中,且在该绝缘膜的形成制 程与该绝缘膜的氮化制程之间,保持该绝缘膜之制 程空间的冲洗制程进行0~4次。 31.一种基板处理装置,包含: 氮自由基形成部,藉由高频电浆形成氮自由基;与 处理容室,用以保持形成有绝缘膜的待处理基板, 其中 该处理容室系从该氮自由基形成部供应该氮自由 基,并藉由将该氮自由基供应至该绝缘膜表面而将 该绝缘膜表面氮化。 32.依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基板处理装置,其中该 处理容室系于侧面上具有该氮自由基形成部,而以 沿着该绝缘膜之表面流过的方式形成气体流,且该 氮自由基系于沿着该绝缘膜之表面流过而形成的 气体流中载送而供应到该绝缘膜之表面。 33.依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之基板处理装置,其中该 气体流系于该处理容室内、从该绝缘膜所形成的 待处理基板的第一侧、流向直径方向上相对的第 二侧。 34.依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之基板处理装置,其中该 处理容室系于待处理基板的该第二侧进行排气。 35.依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基板处理装置,其中该 自由基形成部包含: 气体通路; 高频电浆形成部,其系形成在该气体通路的一部分 上,用以对通过该气体通路的氮气进行电浆激发。 36.依申请专利范围第35项之基板处理装置,其中该 高频电浆形成部系以400~500kHz的频率对氮气进行电 浆激发。 37.依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基板处理装置,其中该 处理容室结合一排气系统,其可以将该处理容室内 部减压至比该绝缘膜表面之氮化制程中所使用者 更低的压力。 38.一种基板处理装置,包含: 处理容室,其定义出处理空间,并具有一保持台,用 以将待处理基板保持于该处理空间中; 第一自由基源,设置于该处理容室上,其面对该保 持台的第一端部侧; 第二自由基源,设置于该处理容室上,其面对该保 持台的该第一端部侧; 第一排气路径,设置于该处理容室上,其面对与该 保持台之该第一端部对向之第二端部侧,并将该处 理空间排气至第一处理压力;以及 第二排气路径,位于该处理容室上、相对于该保持 台之该第二端部的一侧,并将该处理空间排气至第 二处理压力。 39.依申请专利范围第38项之基板处理装置,其中: 该第一排气路径,在驱动该第一自由基源的情况下 驱动之;且 该第二排气路径,在驱动该第二自由基源的情况下 驱动之。 49.依申请专利范围第38项之基板处理装置,其中: 该第一自由基源包含紫外光源,用以激发供应至该 处理容室中的氧气;且 该第二自由基源包含遥隔电浆源,用以供应氮气并 激发之。 41.依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之基板处理装置,其中: 该第一自由基源包含喷嘴,其令氧气沿着该保持台 上的待处理基板的表面流动;且 该紫外光源系设置在该喷嘴与待处理基板之间的 位置,并经由光学窗部将从该喷嘴放出的氧气活化 。 42.依申请专利范围第38项之基板处理装置,其中该 第一排气路径包含涡轮分子泵。 43.依申请专利范围第38项之基板处理装置,其中该 第二排气路径包含机械式升压泵。 44.依申请专利范围第42项之基板处理装置,其中该 涡轮分子泵系藉由机械式升压泵进行升压。 45.依申请专利范围第38项之基板处理装置,其中该 处理容室系于该第二端部具有基板移入、移出口 。 46.依申请专利范围第38项之基板处理装置,其中该 第一排气路径与该第二排气路径之任一者皆是经 由形成于该处理容室中、该第一端部附近之排气 口而将该处理空间排气。 47.依申请专利范围第42项之基板处理装置,其中该 第一排气路径包含涡轮分子泵,其经由该排气口结 合至该处理空间。 48.依申请专利范围第38项之基板处理装置,其中该 保持台系转动自如地设置,且更设置有用以转动该 保持台的转动机构。 49.一种基板处理装置,包含: 处理容室,其定义出处理空间,并具有一保持台,用 以将待处理基板保持于该处理空间中; 第一自由基源,设置于该处理容室上; 第二自由基源,设置于该处理容室上; 第一排气路径,设置于该处理容室上,且将该处理 空间排气至第一处理压力;与 第二排气路径,设置于该处理容室上,且将该处理 空间排气至第二处理压力,其中 该第一排气路径设置如下:于面对该第一自由基源 而将该保持台上的待处理基板夹于其间的相反侧 上,将该处理空间排气,且 该第二排气路设置如下:于面对该第二自由基源而 将该保持台上的待处理基板夹于其间的相反侧上, 将该处理空间排气。 50.一种组合型基板处理装置,系由基板搬送室及与 该基板搬送室相结合的复数处理室所构成,其中该 复数处理室之其一包含: 处理容室,其于第一端部具有与该基板搬送室相结 合的基板移入、移出口、于相对的第二端部具有 第一自由基源、并于内部定义出制程空间; 基板保持台,转动自如地设置于该制程空间中、于 该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用以保持待处理基板 ; 第一处理气体导入部,设置于该制程空间中、于该 第一端部与该基板保持台之间,将第一处理气体导 入该制程空间中; 第二处理气体导入部,将第二处理气体导入该第一 自由基源中; 第二自由基源,设置于该处理容室上、于该第一处 理气体导入部与该基板保持台之间,用以活化该第 一处理气体; 第一排气口,设置于该制程空间中、于比该基板保 持台更接近该第一端部的部分; 第二排气口,设置于该制程空间中、于比该基板保 持台更接近该第二端部的部分; 第一泵,与该第一排气口结合,用以将该制程空间 排气至第一处理压力;与 第二泵,与该第二排气口结合,用以将该制程空间 排气至较低的第二处理压力,其中 该第二泵系配设于该处理容室的第二端部附近。 51.一种半导体装置,包含: 矽基板;与 形成于该矽基板上之2~4原子层之厚度的绝缘膜。 52.依申请专利范围第51项之半导体装置,其中该绝 缘膜系于2~4原子层之范围内具有均匀的膜厚。 53.依申请专利范围第51项之半导体装置,其中该绝 缘膜系由氧化矽膜所构成。 54.依申请专利范围第51项之半导体装置,其中该绝 缘膜系由氧氮化矽膜所构成。 55.依申请专利范围第51项之半导体装置,更包含: 形成于该绝缘膜上之高介电质膜;与 形成于该高介电质膜上的闸极电极。 56.一种半导体装置,包含: 矽基板;与 形成于该矽基板上之绝缘膜,其中 该绝缘膜系将形成于矽基板上之1~4原子层之厚度 的氧化膜氮化所形成。 57.一种基板处理方法,包含: 于矽基板表面上、利用使用具有133~13310-4mPa之范 围之分压的氧自由基的氧化处理、形成氧化膜的 制程。 58.依申请专利范围第57项之基板处理方法,其中该 氧化处理制程的持续时间为约5分钟以下。 59.依申请专利范围第57项之基板处理方法,其中该 氧化处理制程系于紫外光激发氧自由基的存在下 、将波长为172nm之紫外光的功率设定为于紫外光 源正下方的区域系5~50mW/cm2的范围中、氧分压设定 为133mPa~133Pa的范围之下进行。 60.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 于矽基板表面上形成基底氧化膜的制程; 于该基底氧化膜上形成高介电质膜的制程;与 于该高介电质膜上形成闸极电极层的制程,其中 形成该基底氧化膜的制程包含藉由使用分压为133~ 13310-4mPa范围内之浓度的氧自由基进行氧化处理 而于该矽基板表面上形成氧化膜的制程。 61.依申请专利范围第60项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中该氧化处理制程的持续时间为约5分钟以 下。 62.依申请专利范围第60项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中该氧化处理制程系于紫外光激发氧自由基 的存在下、将波长为172nm之紫外光的功率设定为 于紫外光源正下方的区域系5~50mW/cm2的范围中、氧 分压设定为133mPa~133Pa的范围之下进行。 63.一种基板处理方法,包含: 于矽基板表面上供应NO气体的制程;与 藉由紫外光激发该NO气体、于该矽基板表面上形 成氧氮化膜的制程。 64.依申请专利范围第63项之基板处理方法,其中该 紫外光具有约172nm的波长。 65.依申请专利范围第63项之基板处理方法,其中该 紫外光系由封入有氙的介电质阻隔放电管所形成 者。 66.依申请专利范围第63项之基板处理方法,其中该 氧氮化膜系形成为约0.5nm的厚度。 67.依申请专利范围第63项之基板处理方法,其中形 成该氧氮化膜的制程系于约450℃的基板温度下进 行。 68.依申请专利范围第63项之基板处理方法,其中形 成该氧氮化膜的制程系200秒以下。 69.依申请专利范围第63项之基板处理方法,其中形 成该氧氮化膜的制程系于1.33~1.33103Pa之范围的处 理压力下进行。 70.依申请专利范围第63项之基板处理方法,其中供 应该NO气体的制程系于该矽基板开始升温之前即 开始。 71.依申请专利范围第63项之基板处理方法,其中在 形成该氧氮化膜的制程之前,进行除去该矽基板表 面之自然氧化膜的制程。 72.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 于矽基板表面上供应NO气体,藉由以紫外光激发该 NO气体,而于该矽基板表面上形成氧氮化膜的制程; 于该氧氮化膜上形成高介电质膜的制程;与 于该高介电质膜上形成闸极电极的制程。 73.依申请专利范围第72项之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 法,其中该紫外光具有172nm的波长。 图式简单说明: 图1系显示具有高介电质闸极绝缘膜之半导体装置 之装置构造的图; 图2系显示习知之UV-O2自由基基板处理装置之构造 的图; 图3系说明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基板处理装置 之构成的图; 图4A、4B系分别显示使用图3之基板处理装置所进 行之基板的氧化处理的侧面图与平面图; 图5系显示使用图3之基板处理装置所进行之基板 的氧化处理制程的图; 图6系显示本发明中所使用之藉由XPS之膜厚测定方 法的图; 图7系显示本发明中所使用之藉由XPS之膜厚测定方 法的另一图; 图8系显示藉由图3之基板处理装置形成氧化膜时 所观测到之氧化膜厚成长的停滞现象的概略图; 图9A、9B系显示矽基板表面中之氧化膜形成过程的 图; 图10系显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中所得到之氧化 膜的漏电流特性的图; 图11A、11B系说明图10之漏电流特性之原因的图; 图12A~12C系显示于图3之基板处理装置中所产生之 氧化膜形成制程的图; 图13系显示于图3之基板处理装置中所使用之遥隔 电浆源的构造图; 图14A~14C系分别为比较RF遥隔电浆与微波电浆之特 性的图、与标准遥隔电浆源与微波电浆源之构造 的图; 图15系显示比较RF遥隔电浆与微波电浆之特性的另 一图; 图16A、16B系分别显示使用图3之基板处理装置所进 行之氧化膜氮化处理的侧面图与平面图; 图17A、17B系显示以RF遥隔电浆所氮化之氧化膜中 的氮浓度与膜厚的关系、与以微波电浆进行氮化 的情况作比较的图; 图18系显示于本发明中所使用之XPS的示意图; 图19系显示依照氧化膜之遥隔电浆的氮化时间与 膜中氮浓度的关系的图; 图20系显示氧化膜的氮化时间与氮之膜内分布的 关系的图; 图21系显示氧化膜藉由氮化处理所形成之氧氮化 膜的每晶圆的膜厚变化的图; 图22系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氧化膜的氮 化处理所伴随的膜厚增加的图; 图23A、23B系显示于图3之基板处理装置中所实现之 氮化处理的表面内均一性的图; 图24系显示UV-O2氧化膜或UV-NO氧氮化膜的RF氮化处 理所伴随之膜厚增加与膜中氮浓度的关系的图; 图25系显示UV-O2氧化膜的RF氮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26A~26C系显示于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中所得到之 氧氮化膜上形成高介电质膜时所伴随之Si2p轨道的 XPS频谱所显现之化学偏移的图; 图27系显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中所得到之氧氮 化膜中所产生之膜厚增加,于高介电质膜形成的前 后进行比较的图; 图28A、28B系显示依照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的基板 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9A、29B系分别显示藉由图28A、28B的制程所形成 之氧氮化膜之膜厚与膜中氮浓度的图; 图30A、30B系显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比较例 之基板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1A、31B系分别显示藉由图30A、30B的制程所形成 之氧氮化膜之膜厚与膜中氮浓度的图; 图32系显示依照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基板处理 方法的流程图; 图33A、33B系显示藉由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之基板处 理方法所形成之氧氮化膜之膜厚、与依照比较例 之氧氮化膜之膜厚的图; 图34系显示NO分子之各种激发状态下之电位曲线的 图; 图35系显示依照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UV-NO氧化膜 的RF氮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36系显示图35的制程中所得到之氧氮化膜中的氮 原子分布的图; 图37A、37B系显示氧氮化膜中之氮原子之分布状态 之例子的图; 图38系说明使用图3之基板处理装置构成组合型基 板处理系统之情况的问题点的图; 图39A、39B系依照显示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之组合 型基板处理系统的构造的图; 图40A、40B系显示藉由图39之基板处理系统之基板 的氧化处理的图; 图41A、41B系显示藉由图39之基板处理系统之基板 的氮化处理的图; 图42系显示依照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半导体装 置的构造的图; 图43系显示依照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基板处理 方法的流程图; 图44系说明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中所使用之初期 氧化膜之膜厚分布的图; 图45A~45C系说明藉由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所形成之 氧氮化膜之膜厚分布的图; 图46A~46D系说明依照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氧氮化 膜形成制程的动力学的图; 图47A~47D系说明依照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氧氮化 膜形成制程的动力学的另一图; 图48A、48B系显示依照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氧氮 化膜形成中、氧化膜的氮掺杂机制的图; 图49A、49B系显示依照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所形成 的氧氮化膜中的氮原子的分布、与氧原子及Si原 子的分布一同显示的图; 图50A、50B系显示依照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所形成 之氧氮化膜中的氮原子的分布、与氧原子及Si原 子的分布一同显示的另一图; 图51系显示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中所使用之基板 处理装置的构造的图; 图52A~52C系显示使用图51之基板处理装置所形成之 氧化膜之膜厚分布的图; 图53系显示使用图51之基板处理装置所形成之氧化 膜中、处理时间与膜厚的关系的图; 图54A~54E系显示使用图51之基板处理装置所形成之 氧化膜的膜厚分布的另一图; 图55A~55E系显示使用图51之基板处理装置所形成之 氧化膜之膜厚分布的再另一图; 图56A、56B系依照比较对照例之氧化膜之膜厚分布 的图; 图57系显示图51之基板处理装置的最佳扫瞄范围决 定程序的流程图; 图58系显示图51之基板处理装置的最佳光源驱动能 量决定程序的流程图; 图59系显示依照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之半导体装 置的构造的图; 图60系显示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中所使用之组合 型基板处理系统的构造的图; 图61系用以确定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中所使用之 制程条件的图; 图62A、62B系显示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中、于矽基 板表面所形成之氧化膜以UV-NO氮化处理之情况之 膜厚分布的图; 图63A、63B系显示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中、于矽基 板表面藉由UV-NO氮化处理直接形成氧氮化膜的情 况之膜厚分布的图; 图64A、64B系显示依照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之藉由 UV-NO氮化处理于矽基板表面上形成氧氮化膜之动 力学的图; 图65A、65B系显示依照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之藉由 UV-NO氮化处理于矽基板表面上形成氧氮化膜之动 力学的另一图; 图66A、66B系显示依照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之藉由 UV-NO氮化处理于矽基板表面上形成氧氮化膜之动 力学的再另一图; 图67系显示紫外光源之例子的图; 图68A、68B系显示本依照本发明之第十实施例之藉 由基板处理制程所得到之氧氮化膜的膜厚分布的 图; 图69A、69B系显示依照本发明之第十一实施例之NO 气体导入程序的图; 图70A、70B系显示使用图69A、69B之NO气体导入程序 所形成之氧氮化膜之膜厚与膜中氮浓度的图; 图71A~71E系说明依照本发明之第十二实施例之半导 体装置的制程的图; 图72系显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中之较佳RF-N2处理 条件的图; 图73系显示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中之制程条件与 膜厚分布之关系的图; 图74A、74B系分别显示氧化矽膜的XPS频谱、与于XPS 频谱中所显现之化学偏移与膜厚之关系的图; 图75系显示将藉由UV-NO处理而形成在直径为200mm之 晶圆上之氧氮化膜之膜厚分布改良后、以椭圆计 法所测定之结果的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