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相变化记忆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摘要 一种相变化记忆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主要是将碟盘状相变层埋入于绝缘材料中,并利用微影技术产生位于碟盘状相变层中心且贯穿相变层之中心贯孔,和以中心贯孔为中心且外围系位于碟盘状相变层边缘上之环状贯孔。此时,设置于中心贯孔中之加热电极可对相变层进行焦耳加热,并藉由控制相变层之厚度即可达到缩小两者间的接触面积。再者,设置于环状贯孔中之环状第二电极,其可将传送至与相变层间之环形接触界面的热经由第二电极扩散出,以致避免热扩散至相变层外围的蚀刻边界,进而避免蚀刻缺陷及/或残留物熔解扩散至相变化材料内导致相变化异常。
申请公布号 TWI284389 申请公布日期 2007.07.21
申请号 TW094146978 申请日期 2005.12.28
申请人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陈维恕;陈颐承;王文翰;许宏辉;李乾铭;卓言;赵得胜;李敏鸿
分类号 H01L21/8239(2006.01);H01L21/465(2006.01) 主分类号 H01L21/8239(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许世正 台北市信义区忠孝东路5段410号4楼
主权项 1.一种相变化记忆元件之制造方法,包括有下列步 骤: 提供一第一电极; 于该第一电极上依序成长一第一绝缘层、一相变 层和一第二绝缘层; 形成贯穿该第二绝缘层之一环状贯孔,及贯穿该第 二绝缘层、该相变层和该第一绝缘层之一中心贯 孔,其中该中心贯孔系位于相对于该环状贯孔之中 心处; 于该环状贯孔中形成一第二电极以及于该中心贯 孔中形成一加热电极,其中该第二电极呈现一环形 ; 蚀刻相应于该第二电极之该环形外围以外之区域 的该第二绝缘层和该相变层,直至显露出该第一绝 缘层,以使该相变层呈现一碟盘状; 于该第一绝缘层和该第二绝缘层上成长一第三绝 缘层,以覆盖该第一绝缘层、该第二电极和该第二 绝缘层;以及 对应于该第二电极蚀刻该第三绝缘层,直至显露出 该第二电极。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之 制造方法,其中于该形成贯穿该第二绝缘层之一环 状贯孔,及贯穿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层和该第一 绝缘层之一中心贯孔,其中该中心贯孔系位于相对 于该环状贯孔之中心处之步骤中,该中心贯孔系利 用一光学微影技术(Optical Lithography)而形成。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之 制造方法,其中该光学微影技术系为一电子束直写 微影技术(Electron Beam Direct Writing Lithography)、一先 进氟化氩微影技术(advanced ArF Lithography)、氟化氩 湿浸式微影技术(ArF Immersion Lithography)及深紫外光( Deep UV;DUV)微影技术中之一。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之 制造方法,其中于该形成贯穿该第二绝缘层之一环 状贯孔,及贯穿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层和该第一 绝缘层之一中心贯孔,其中该中心贯孔系位于相对 于该环状贯孔之中心处之步骤中,该环状贯孔系利 用一光学微影技术(Optical Lithography)而形成。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之 制造方法,其中该光学微影技术系为一电子束直写 微影技术(Electron Beam Direct Writing Lithography)、一先 进氟化氩微影技术(advanced ArF Lithography)、氟化氩 湿浸式微影技术(ArF Immersion Lithography)及深紫外光( Deep UV;DUV)微影技术中之一。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之 制造方法,其中该形成贯穿该第二绝缘层之一环状 贯孔,及贯穿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层和该第一绝 缘层之一中心贯孔之步骤,包括有下列步骤: 蚀刻该第二绝缘层,直至显露出该相变层,以形成 贯穿该第二绝缘层之一环状贯孔;以及 蚀刻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层和该第一绝缘层,直 至显露出该第一电极,以于相对该环状贯孔之中心 形成贯穿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层和该第一绝缘 层之一中心贯孔。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之 制造方法,其中该蚀刻该第二绝缘层,直至显露出 该相变层,以形成贯穿该第二绝缘层之一环状贯孔 之步骤,包括有下列步骤: 于该第二绝缘层上形成一光阻图案,其中该光阻图 案具有一环状孔洞; 以该光阻图案作为蚀刻遮罩,透过该环状孔洞蚀刻 该第二绝缘层直至该相变层介面,以形成贯穿该第 二绝缘层之该环状贯孔;以及 移除该光阻图案。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之 制造方法,其中该蚀刻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层和 该第一绝缘层,直至显露出该第一电极,以于相对 该环状贯孔之中心形成贯穿该第二绝缘层、该相 变层和该第一绝缘层之一中心贯孔之步骤,包括有 下列步骤: 于该第二绝缘层上形成一光阻图案,其中该光阻图 案具有一中心孔洞,该中心孔洞对应于该环状贯孔 之中心处; 以该光阻图案作为蚀刻遮罩,透过该中心孔洞蚀刻 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层和该第一绝缘层直至该 第一电极介面,以形成贯穿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 层和该第一绝缘层之该环状贯孔;以及 移除该光阻图案。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之 制造方法,其中该形成贯穿该第二绝缘层之一环状 贯孔,及贯穿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层和该第一绝 缘层之一中心贯孔,其中该中心贯孔系位于相对于 该环状贯孔之中心处之步骤,包括有下列步骤: 蚀刻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层和该第一绝缘层,直 至显露出该第一电极,以形成贯穿该第二绝缘层、 该相变层和该第一绝缘层之一中心贯孔;以及 蚀刻该第二绝缘层,直至显露出该相变层,以形成 贯穿该第二绝缘层之一环状贯孔,且该环状贯孔大 致上系以该中心贯孔为中心。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之 制造方法,其中该蚀刻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层和 该第一绝缘层,直至显露出该第一电极,以形成贯 穿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层和该第一绝缘层之一 中心贯孔之步骤,包括有下列步骤: 于该第二绝缘层上形成一光阻图案,其中该光阻图 案具有一中心孔洞; 以该光阻图案作为蚀刻遮罩,透过该中心孔洞蚀刻 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层和该第一绝缘层直至该 第一电极介面,以形成贯穿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 层和该第一绝缘层之该环状贯孔;以及 移除该光阻图案。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之 制造方法,其中该蚀刻该第二绝缘层,直至显露出 该相变层,以形成贯穿该第二绝缘层之一环状贯孔 ,且该环状贯孔大致上系以该中心贯孔为中心之步 骤,包括有下列步骤: 于该第二绝缘层上形成一光阻图案,其中该光阻图 案具有一环状孔洞; 以该光阻图案作为蚀刻遮罩,透过该环状孔洞蚀刻 该第二绝缘层直至该相变层介面,以形成贯穿该第 二绝缘层之该环状贯孔;以及 移除该光阻图案。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之 制造方法,其中在该于该环状贯孔中形成一第二电 极以及于该中心贯孔中形成一加热电极之步骤中, 该加热电极系为一棒状金属。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之 制造方法,其中该于该环状贯孔中形成一第二电极 以及于该中心贯孔中形成一加热电极之步骤中,包 括有下列步骤: 于该环状贯孔和该中心贯孔内之内侧表面上分别 成长一扩散阻障层;以及 于该环状贯孔中之该扩散阻障层上形成该第二电 极和于该中心贯孔中之该扩散阻障层上形成该加 热电极。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之 制造方法,其中该蚀刻相应于该第二电极之该环形 外围以外之区域的该第二绝缘层和该相变层,直至 显露出该第一绝缘层,以使该相变层呈现一碟盘状 之步骤,系利用一光学微影技术(Optical Lithography)而 达成。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之制造方法,其中该光学微影技术系为一电子束直 写微影技术(Electron Beam Direct Writing Lithography)、一 先进氟化氩微影技术(advanced ArF Lithography)、氟化 氩湿浸式微影技术(ArF Immersion Lithography)及深紫外 光(Deep UV;DUV)微影技术中之一。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之 制造方法,其中该蚀刻相应于该第二电极之该环形 外围以外之区域的该第二绝缘层和该相变层,直至 显露出该第一绝缘层,以使该相变层呈现一碟盘状 之步骤,包括有下列步骤: 于该第二绝缘层上形成一光阻图案,其中该光阻图 案呈现该碟盘状,该碟盘状之直径大致上相同于该 第二电极之该环形外围直径; 以该光阻图案作为蚀刻遮罩,蚀刻未覆盖该光阻图 案之区域的该第二绝缘层和该相变层,直至该第一 绝缘层介面,以使该相变层呈现该碟盘状;以及 移除该光阻图案。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之 制造方法,其中该对应于该第二电极蚀刻该第三绝 缘层,直至显露出该第二电极之步骤,包括有下列 步骤: 于该第三绝缘层上形成一光阻图案,其中该光阻图 案具有一环状孔洞,该环状孔洞的内外直径大致上 相同于该第二电极的内外直径; 以该光阻图案作为蚀刻遮罩,透过该环状孔洞蚀刻 该第三绝缘层直至该第二电极介面,以显露出该第 二电极;以及 移除该光阻图案。 18.一种相变化记忆元件之制造方法,包括有下列步 骤: 提供一第一电极; 于该第一电极上依序成长一第一绝缘层、一相变 层和一第二绝缘层; 蚀刻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层和该第一绝缘层,直 至显露出该第一电极,以形成贯穿该第二绝缘层、 该相变层和该第一绝缘层之一中心贯孔; 于该中心贯孔中形成一加热电极; 蚀刻该第二绝缘层和该相变层,直至显露出该第一 绝缘层,以使该相变层呈现一碟盘状; 于该第一绝缘层和该第二绝缘层上成长一第三绝 缘层,以覆盖该第一绝缘层和该第二绝缘层; 蚀刻该第三绝缘层和该第二绝缘层,直至显露出该 相变层,以形成贯穿该第三绝缘层和该第二绝缘层 之一环状贯孔,其中该环状贯孔之中心大致上对应 于该中心贯孔,且该环状贯孔之外围直径大致上相 同于该碟盘状之直径;以及 于该环状贯孔中形成一第二电极,其中该第二电极 呈现一环形。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之制造方法,其中该蚀刻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层 和该第一绝缘层,直至显露出该第一电极,以形成 贯穿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层和该第一绝缘层之 一中心贯孔之步骤,系利用一光学微影技术而达成 。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之制造方法,其中该光学微影技术系为一电子束直 写微影技术、一先进氟化氩(ArF)微影技术、氟化 氩湿浸式微影技术及深紫外光(DUV)微影技术中之 一。 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之制造方法,其中该蚀刻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层 和该第一绝缘层,直至显露出该第一电极,以形成 贯穿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层和该第一绝缘层之 一中心贯孔之步骤,包括有下列步骤: 于该第二绝缘层上形成一光阻图案,其中该光阻图 案具有一中心孔洞; 以该光阻图案作为蚀刻遮罩,透过该中心孔洞蚀刻 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层和该第一绝缘层直至该 第一电极介面,以形成贯穿该第二绝缘层、该相变 层和该第一绝缘层之该环状贯孔;以及 移除该光阻图案。 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之制造方法,其中在该于该中心贯孔中形成一加热 电极之步骤中,该加热电极系为一棒状金属。 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之制造方法,其中该于该中心贯孔中形成一加热电 极之步骤中,包括有下列步骤: 于该中心贯孔之内侧表面上成长一扩散阻障层;以 及 于该中心贯孔中之该扩散阻障层上形成该加热电 极。 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之制造方法,其中该蚀刻该第二绝缘层和该相变层 ,直至显露出该第一绝缘层,以使该相变层呈现一 碟盘状之步骤,系利用一光学微影技术而达成。 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之制造方法,其中该蚀刻该第二绝缘层和该相变层 ,直至显露出该第一绝缘层,以使该相变层呈现一 碟盘状之步骤,包括有下列步骤: 于该第二绝缘层上形成一光阻图案,其中该光阻图 案系为该碟盘状,该碟盘状之中心大致上对应于该 中心贯孔; 以该光阻图案作为蚀刻遮罩,蚀刻未覆盖该光阻图 案的区域之该第二绝缘层和该相变层,直至该第一 绝缘层介面,以使该相变层呈现该碟盘状;以及 移除该光阻图案。 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之制造方法,其中该蚀刻该第三绝缘层和该第二绝 缘层,直至显露出该相变层,以形成贯穿该第三绝 缘层和该第二绝缘层之一环状贯孔之步骤,系利用 一光学微影技术而达成。 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之制造方法,其中该光学微影技术系为一电子束直 写微影技术、一先进氟化氩(ArF)微影技术、氟化 氩湿浸式微影技术及深紫外光(DUV)微影技术中之 一。 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之制造方法,其中该蚀刻该第三绝缘层和该第二绝 缘层,直至显露出该相变层,以形成贯穿该第三绝 缘层和该第二绝缘层之一环状贯孔之步骤,包括有 下列步骤: 于该第三绝缘层上形成一光阻图案,其中该光阻图 案具有一环状孔洞,该环状孔洞之外围直径大致上 相同于该碟盘状之直径,且该环状贯孔之中心大致 上对应于该中心贯孔; 以该光阻图案作为蚀刻遮罩,透过该环状孔洞蚀刻 该第三绝缘层和该第二绝缘层直至该相变层介面, 以形成贯穿该第三绝缘层和该第二绝缘层之该环 状贯孔;以及 移除该光阻图案。 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之制造方法,其中该于该环状贯孔中形成一第二电 极之步骤中,包括有下列步骤: 于该环状贯孔之内侧表面上成长一扩散阻障层;以 及 于该环状贯孔中之该扩散阻障层上形成该第二电 极。 30.一种相变化记忆元件,包括有: 一第一电极; 一第一绝缘层,位于该第一电极上; 一相变层,位于该第一绝缘层上; 一第二绝缘层,位于该相变层上,并与该相变层形 成一碟盘状; 一中心贯孔,贯穿该第一绝缘层、该相变层和该第 二绝缘层,大致上对应于该碟盘状中心; 一加热电极,位于该中心贯孔内,以对该相变层进 行焦耳加热; 一第三绝缘层,位于该第一绝缘层和该第二绝缘层 上,以覆盖该第一绝缘层、该第二电极和该第二绝 缘层; 一环状贯孔,贯穿该第三绝缘层和该第二绝缘层, 且该环状贯孔的外围大致上会与于该相变层的边 缘重叠;以及 一第二电极,呈现环状,位于该环状贯孔内。 3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更包括有: 二扩散阻障层,分别位于相变层与该加热电极之间 以及该相变层与该第二电极之间。 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其中该中心贯孔和该环状贯孔系利用一光学微影 技术而形成。 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其中该光学微影技术系为一电子束直写微影技术 、一先进氟化氩(ArF)微影技术、氟化氩湿浸式微 影技术及深紫外光(DUV)微影技术中之一。 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其中该第一绝缘层之厚度系介于10nm(奈米)至5000nm( 奈米)之间。 3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其中该第二绝缘层之厚度系介于10nm至5000nm之间。 3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其中于该第二绝缘层上方之该第三绝缘层之厚度 系介于10nm至5000nm之间。 3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其中该第一绝缘层、该第二绝缘层及该第三绝缘 层之材料包括有至少一种绝缘材料。 3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其中该相变层之厚度系介于1nm至300nm之间。 3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其中该相变层包括有至少一相变化材料薄膜。 4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其中该加热电极系为一棒状金属。 4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所述之相变化记忆元件, 其中该加热电极之直径系介于1nm至5000nm之间。 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系为习知之相变化记忆胞的剖面图; 第2图系为另一习知之相变化记忆胞的剖面图; 第3图系为再另一习知之相变化记忆胞的剖面图; 第4图系为又另一习知之相变化记忆胞的剖面图; 第5A图系为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相变化记 忆元件的剖面图; 第5B图系为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相变化记 忆元件的俯视图; 第6图系为根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相变化记忆 元件的剖面图; 第7A~7G图系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相 变化记忆元件之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第8图系为显示「第7C图」显示之结构的俯视图; 第9A、9B图系为形成「第7C图」显示之结构之一实 施例的细部流程图; 第10图系为显示「第7D图」显示之结构的俯视图; 第11A、11B图系为形成「第7D图」显示之结构之一 实施例的细部流程图; 第12A、12B图系为形成「第7F图」显示之结构之一 实施例的细部流程图; 第13A、13B图系为形成「第5A图」显示之结构之一 实施例的细部流程图; 第14A~14G图系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相 变化记忆元件之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第15A~15G图系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相 变化记忆元件之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第16A~16G图系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相 变化记忆元件之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第17A、17B图系为形成「第16E图」显示之结构之一 实施例的细部流程图; 第18A、18B图系为形成「第16G图」显示之结构之一 实施例的细部流程图;以及 第19A~19I图系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之相 变化记忆元件之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地址 新竹县竹东镇中兴路4段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