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交叠元件
摘要 一种用于衣物、容器或多种其他产品之元件,该元件系由一平面材料之至少一段形成,且该元件包括一第一边缘与一第二边缘,并且各边缘具有一内凹构型。靠近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之材料部份系配置成互相交叠,使得:(a)该第一边缘之一部份与该第二边缘之一部份交叠且(b)该第二边缘之另一部份与该第一边缘之另一部份交叠。该元件可以用来作为衣物之一接合部或口袋,且该元件可以形成一在容器中之口袋。
申请公布号 TWI282726 申请公布日期 2007.06.21
申请号 TW094112556 申请日期 2005.04.20
申请人 耐基国际有限公司 发明人 方克-丹尼尔森
分类号 A41D27/00(2006.01);A45C5/06(2006.01) 主分类号 A41D27/00(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陈文郎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3段248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衣物,具有一由至少平面材料形成之元件,且 该元件包含: 一第一边缘,具有一内凹构型,且该第一边缘具有 一对端区域,而该对端区域包括一第一暴露端区域 及一相对第一交叠端区域;及 一第二边缘,具有一内凹构型,且该第二边缘具有 一对端区域,而该对端区域包括一第二暴露端区域 及一相对第二交叠端区域, 该材料靠近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之部份系配 置成互相交叠,使得该第一边缘之第一暴露端区域 与该第二边缘之第二交叠端区域交叠,且该第二边 缘之第二暴露端区域与该第一边缘之第一交叠端 区域交叠, 其中该元件形成一挠性接合部,且该挠性接合部是 该衣物之一肘部区域与一膝部区域之其中一区域 。 2.一种衣物,具有一由至少平面材料形成之元件,且 该元件包含: 一第一边缘,具有一内凹构型,且该第一边缘具有 一对端区域,而该对端区域包括一第一暴露端区域 及一相对第一交叠端区域;及 一第二边缘,具有一内凹构型,且该第二边缘具有 一对端区域,而该对端区域包括一第二暴露端区域 及一相对第二交叠端区域, 该材料靠近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之部份系配 置成互相交叠,使得该第一边缘之第一暴露端区域 与该第二边缘之第二交叠端区域交叠,且该第二边 缘之第二暴露端区域与该第一边缘之第一交叠端 区域交叠, 其中该元件形成在该衣物中之口袋。 3.一种衣物,具有一由至少平面材料形成之元件,且 该元件包含: 一第一边缘,具有一内凹构型,且该第一边缘具有 一对端区域,而该对端区域包括一第一暴露端区域 及一相对第一交叠端区域;及 一第二边缘,具有一内凹构型,且该第二边缘具有 一对端区域,而该对端区域包括一第二暴露端区域 及一相对第二交叠端区域, 该材料靠近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之部份系配 置成互相交叠,使得该第一边缘之第一暴露端区域 与该第二边缘之第二交叠端区域交叠,且该第二边 缘之第二暴露端区域与该第一边缘之第一交叠端 区域交叠, 其中该元件形成在该衣物中之手收纳部。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中任一项之衣物,其中该 至少平面材料是一聚合物片。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中任一项之衣物,其中该 至少平面材料是一织物。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衣物,其中该织物具有单 方向拉伸力。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衣物,其中该织物具有多 方向拉伸力。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中任一项之衣物,其中该 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是一单一区段材料之边缘 。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衣物,其中该第一边缘与 该第二边缘是该单一区段材料之相对边缘。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衣物,其中该材料之单 一区段被折叠并且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系定 位成互相接触。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衣物,其中该材料之单 一区段包括一对延伸在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 之间的侧缘,且各侧缘与该第一边缘相邻之一部份 结合各侧缘与该第二边缘相邻之一部份。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中任一项之衣物,其中该 第一边缘系形成在该至少平面材料之第一段,且该 第二边缘系形成在该至少平面材料之第二段,而该 第一段与该第二段互相分开。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衣物,其中一对第一侧 缘由该第一边缘延伸出来且一对第二侧缘由该第 二边缘延伸出来,并且该等第一侧缘与该等第二侧 缘结合。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中任一项之衣物,其中一 开口形成在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之间,且一插 入段延伸通过该开口。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衣物,其中该插入段与 该平面材料结合。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中任一项之衣物,其中该 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之内凹构型系多数在该至 少平面材料中形成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之弯 曲凹口。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中任一项之衣物,其中该 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之内凹构型系多数在该至 少平面材料中形成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之弯 角凹口。 18.一种衣物,具有一挠性接合部,且该挠性接合部 包含: 一第一织物段,具有一呈一内凹构型之第一边缘, 且该第一边缘具有一第一暴露端区域及一相对第 一交叠端区域; 一第二织物段,具有一呈一内凹构型之第二边缘, 且该第二边缘具有一第二暴露端区域及一相对第 二交叠端区域;及 一插入段,系延伸通过一形成在该第一边缘与该第 二边缘之间的开口,且该插入段结合该第一织物段 与该第二织物段之至少一者, 该第一织物段与该第二织物段系配置成互相交叠, 使得该第一边缘之第一暴露端区域与该第二边缘 之第二交叠端区域交叠,且该第二边缘之第二暴露 端区域与该第一边缘之第一交叠端区域交叠。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衣物,其中该挠性接合 部是该衣物之一肘部区域与一膝部区域之其中一 区域。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衣物,其中该织物具有 单方向拉伸力。 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衣物,其中该织物具有 多方向拉伸力。 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衣物,其中一对第一侧 缘由该第一边缘延伸出来且一对第二侧缘由该第 二边缘延伸出来,并且该等第一侧缘与该等第二侧 缘结合。 23.一种衣物,具有一由一平面材料之单一区段形成 之手收纳元件,且该手收纳元件包含: 一第一边缘,具有一内凹构型,且该第一边缘具有 一对端区域,而该对端区域包括一第一暴露端区域 及一相对第一交叠端区域; 一第二边缘,具有一内凹构型,且该第二边缘具有 一对端区域,而该对端区域包括一第二暴露端区域 及一相对第二交叠端区域;及 一对侧缘,系延伸在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之间 , 该平面材料之单一区段系被折叠成: 将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定位成互相接触,且该 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系配置成互相交叠,使得该 第一边缘之第一暴露端区域与该第二边缘之第二 交叠端区域交叠,且该第二边缘之第二暴露端区域 与该第一边缘之第一交叠端区域交叠; 在该第一边缘与该第二边缘之间形成一用以收纳 手之第一指的第一开口;且 形成一具有一对端开口之大致圆柱形结构,且其中 一端开口可收纳第二至第五指,并且另一端开口可 收纳一腕部并结合该衣物之手臂区域。 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衣物,其中该至少平面 材料是一聚合物片。 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衣物,其中该至少平面 材料是一织物。 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衣物,其中该织物具有 单方向拉伸力。 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衣物,其中该织物具有 多方向拉伸力。 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是依照本发明之第一交叠元件之平面图。 第2图是第1图中之截面线2-2所截取之第一交叠元 件之第一横截面图。 第3图是该第一交叠元件之分解平面图。 第4图是具有该第一交叠元件之第一衣物之立体图 。 第5图是该第一衣物之后侧平面图。 第6图是依照本发明之第二交叠元件之平面图。 第7图是第6图中之截面线7-7所截取之第二交叠元 件之第一横截面图。 第8图是该第二交叠元件之分解平面图。 第9图是具有该第二交叠元件之第二衣物之立体图 。 第10图是该第二衣物之后侧平面图。 第11图是依照本发明之第三交叠元件之平面图。 第12图是该第三交叠元件之分解平面图。 第13图是该第三交叠元件之立体图。 第14图是具有该第三交叠元件之第三衣物之前视 图。 第15图是具有该第三交叠元件之容器之侧视图。 第16图是依照本发明之第四交叠元件之立体图。 第17图是第16图中之截面线17-17所截取之第四交叠 元件之第一横截面图。 第18图是该第四交叠元件之平面图。 第19图是形成该第四交叠元件之材料段之平面图 。 第20图是具有该第四交叠元件之第四衣物之平面 图。 第21图是该第四衣物与一被该第四衣物收纳之手 及该第四交叠元件的立体图。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