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
摘要 课题:提供一种充分地满足乘客拘束性能,而且对于来自车厢内侧之冲击具有良好之缓冲功能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解决手段:一种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属于将固定构件3安装于车辆之支柱1上部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在支柱1,从车厢外方侧向内方侧藉由该支柱被支撑,惟从车厢内方侧向外方侧系设置可变形之冲击吸收构件10,在该冲击吸收构件连结固定构件3,且在冲击吸收构件10与固定构件3之间介装将该固定构件从支柱1向车厢侧离开的间隔构件12。
申请公布号 TW310305 申请公布日期 1997.07.11
申请号 TW085112350 申请日期 1996.10.09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大野裕;山口行弘;后藤要次
分类号 B60R22/02 主分类号 B60R22/0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巿南京东路二段一二五号七楼;林敏生 台北巿南京东路二段一二五号七楼伟成第一大楼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属于将固定构件安装于车辆之支柱上部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在上述支柱,从车厢外方侧向内方侧藉由该支柱被支撑,惟从车厢内方侧系设置可变形之冲击吸收构件,在该冲击吸收构件连结上述固定构件,且在上述冲击吸收构件与上述固定构件之间介装将该固定构件从支柱向车厢侧离开的间隔构件者。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其中,上述冲击吸收构件系将端缘部固定于上述支柱,在从该支柱游离之中间部连接于上述固定构件者。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其中,上述冲击吸收构件系在端缘部具有开缝孔之板状体所成,藉由沿着该开缝孔滑动自如之螺栓构件将该端缘部固定于支柱者。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其中,上述冲击吸收构件系将中间部固定于上述支柱而将端缘部作为自由端之板状体所成,在该端缘部连结上述固定构件者。5.一种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属于将固定构件安装于车辆之支柱上部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在位于贯穿上述支柱之内构件的棒状体之车厢内的内端部连结上述固定构件,而且在位于支柱内部之外端部设置挡接于上述内构件的挡接部,将该棒状体向车厢侧蓄势弹压而将上述固定构件从上述支柱向车厢侧离开,在上述支柱内设置轴线方向相对向于上述棒状体之外端部能从车厢内方侧向外方侧变形的冲击吸收构件者。6.一种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属于将固定构件安装于车辆之支柱上部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其特征为:在位于贯穿上述支柱之内构件的棒状体之车厢内的内端部连结上述固定构件,而且在位于支柱内部之外端部设置挡接于上述内构件的挡接部,沿着该棒状体在上述支柱与上述固定构件之间介装将该固定构件从车厢侧离开的间隔构件,藉由该间隔构件之轴线方向的抗压变形而吸收施加于上述固定构件之冲击者。图示简单说明:第一图系表示依安于汽车之中心支柱的本发明之座椅安全带装设的立面图。第二图系表示力量从车厢侧作用时之同一座椅安全带装置之状态的立面图。第三图系表示同一座椅安全带装置之一变形例的一部分立面图。第四图系表示本发明之其他实施形态与第一图同样的立面图。第五图系表示同一实施形态之冲击吸收构件之变形前及变形后之状态的斜视图。第六图系表示第四图之座椅安全带装置之一变形例的一部分立面图。第七图系表示与本发明之另一实施形态与第一图同样的立面图。第八图系表示在同一实施形态从车厢侧有力量作用时之座椅安全带装置之状态的立面图。第九图系表示本发明之另一实施形态与第一图同样的立面图。第十图系表示放大同一实施形态之螺帽部分的斜视图。第十一图系表示同一螺帽部分之一变形例的分解斜视图。第十二图系表示本发明之另一实施形态与第一图同样的立面图。第十三图系表示同一实施形态从车厢侧有力量作用时之座椅安全带装置之状态的立面图。第十四图系表示沿着第十二图之XIV-XIV线的放大剖面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