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具有双封印与排气效果之容器
摘要 一种具有双封印与排气效果之容器,其包含有一容体与一盖体,该容体与该盖体各包含有一盘面部、一侧壁、一边环部、一端缘;一渠道由该容体之侧壁向外辐出至该容体之边环部;一第一封包装置与一第二封包装置系当该盖体与该容体闭合时而形成于两者之间,该第一封包装置系设于该第二封包装置之内侧,且该第二封包装置之外侧系形成一排气装置,用以供一流动之气体于通过该第二封包装置后,而排出至该容器外;藉此,该容器具有双重封印之效果,让食物不会溢出或漏出,并且可让食物产生之蒸气排出,而不会让该容器变形。
申请公布号 TWM312280 申请公布日期 2007.05.21
申请号 TW095219575 申请日期 2006.11.06
申请人 唐金陵 发明人 唐金陵
分类号 A47J47/02(2006.01) 主分类号 A47J47/02(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刘緖伦 台中市南屯区永春东一路549号3楼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双封印与排气效果之容器,其包含有一 容体与一盖体,该容体与该盖体各包含有一盘面部 、一侧壁、一边环部以及一端缘,用以形成一渠道 ,其由该容体之侧壁向外辐出至该容体之边环部; 一第一封包装置与一第二封包装置系当该盖体与 该容体闭合时而形成于两者之间,其相对于该渠道 分别形成一第一封条与一第二封条,该第一封包装 置设于该第二封包装置之内侧,且该第二封包装置 之外侧形成一排气装置,用以供一流动之气体系通 过该第二封包装置后,而排出至该容器外。 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其中该第一封包装置与该第二封包装 置形成于该容体。 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其中该第一封包装置与该第二封包装 置形成于该盖体。 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该第一封包装置形成于该容体或该盖 体,而该第二封包装置则相对于该第一封包装置而 形成于该盖体或该容体。 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其中该第一封包装置于该容器内之压 力升高时而被打开,并且供该气体流向该渠道。 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其中该第一封包装置于该容器内之压 力升高时而被打开,并且供该气体经由该渠道而流 向该第二封包装置。 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其中该第一封包装置于该容器内之压 力升高时而被打开,并且供该气体经由该渠道而流 向该第二封包装置,该第二封包装置于另一高于前 面之压力时而被打开,进而让该气体经由该排气装 置流向大气。 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其中该盖体与该容体更包含有一勾合 装置,其让该第一封包装置与该第二封包装置维持 密封于两者闭合时。 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其中该盖体与该容体更包含有一勾合 装置,其让该第一封包装置与该第二封包装置维持 密封于两者闭合时,而该勾合装置由一勾合部咬合 于该容体之端缘而组成,该勾合部形成于该盖体之 边环部的下缘。 1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该第一封包装置、该第二封包装置以 及该渠道互为同心圆之关系。 1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该盖体与该容体各更包含有一堆积装 置,该二堆积装置为同轴对应地叠合,进而让数个 该容器堆积。 1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该排气装置包含至少一排气段,该各 排气段设于该容体之边环部与该盖体之边环部的 中间,以及该第二封包装置之外侧。 1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该排气装置包含有数个排气段,该各 排气段设于该容体之边环部与该盖体之边环部的 中间,以及该第二封包装置之外侧。 1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该排气装置包含有数个排气段,该各 排气段设于该容体之边环部与该盖体之边环部的 中间,以及该第二封包装置之外侧,而该各排气段 形成于每二肋条之间。 1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该排气装置包含有数个排气段,该各 排气段位于该容体之边环部与该盖体之边环部的 中间,以及该第二封包装置之外侧,而该各排气段 形成于该二边环部其中之一。 1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其中该二边环部之外层部分各包含有 一倒U形环,于该盖体与该容体闭合时,该二倒U形环 为相互套入,并且该排风装置包含有至少一排风段 ,该各排风段设于该二倒U形环之间。 1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其中该第一封包装置与该第二封包装 置各自为一第一封条与一第二封条,其皆设于该盖 体之边环部。 1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其中该第一封包装置与该第二封包装 置各自为一第一封条与一第二封条,其皆设于该盖 体之边环部,且该第一封条接抵于该盖体之侧壁而 形成一第一道封接。 1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其中该渠道更包含有一另一渠道,系 设于该容体之边环部,并且位于该第二封包装置与 该排风装置之间。 2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其中该渠道更包含有一另一渠道,系 设于该容体之边环部,并且位于该第二封包装置与 该排风装置之间。 2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其中该渠道更包含有一另一渠道,系设 于该容体之边环部,并且位于该第二封包装置与该 排风装置之间。 2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其中该渠道更包含有一另一渠道,系 设于该容体之边环部,并且位于该第二封包装置与 该排风装置之间。 2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其中该渠道更包含有一另一渠道,系 设于该容体之边环部,并且位于该第二封包装置与 该排风装置之间。 2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其中该渠道更包含有一另一渠道,系 设于该容体之边环部,并且位于该第二封包装置与 该排风装置之间。 2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气 效果之容器,其中该渠道更包含有一另一渠道,系 设于该容体之边环部,并且位于该第二封包装置与 该排风装置之间。 26.一种具有双封印与排气效果之容器,其包含有一 容体与一盖体,该容体与该盖体各包含有一盘面部 、一侧壁、一边环部以及一端缘,用以形成一第一 渠道,其由该容体之侧壁向外辐出至该容体之边环 部;一第一封包装置与一第二封包装置系当该盖体 与该容体闭合时而形成于两者之间,其相对于该第 一渠道分别形成一第一封条与一第二封条,该第一 封包装置设于该第二封包装置之内侧,且一第二渠 道形成于该第二封包装置之外侧,用以收集一流过 该第二封包装置之冷凝液体。 2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 气效果之容器,其中该第一封包装置与该第二封包 装置形成于该容体。 2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 气效果之容器,其中该第一封包装置与该第二封包 装置形成于该盖体。 2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 气效果之容器,该第一封包装置形成于该容体或该 盖体,而该第二封包装置则相对于该第一封包装置 而形成于该盖体或该容体。 3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 气效果之容器,其中该第一封包装置系于该容器内 之压力升高时而被打开,并且供该气体流向该第一 渠道。 3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 气效果之容器,其中该第一封包装置系于该容器内 之压力升高时而被打开,并且供该气体经由该第一 渠道而流向该第二封包装置。 3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 气效果之容器,其中该第一封包装置系于该容器内 之压力升高时而被打开,并且供该气体经由该第一 渠道而流向该第二封包装置,该第二封包装置系于 另一高于前面之压力时而被打开,进而让该气体经 由一排气装置流向大气。 3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 气效果之容器,其中该盖体与该容体更包含有一勾 合装置,其让该第一封包装置与该第二封包装置维 持密封于两者闭合时。 3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 气效果之容器,其中该盖体与该容体更包含有一勾 合装置,其让该第一封包装置与该第二封包装置维 持密封于两者闭合时,而该勾合装置系由一勾合部 咬合于该容体之端缘而组成,该勾合部形成于该盖 体之边环部的下缘。 3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 气效果之容器,其中该第一封包装置及该第二封包 装置系与该第一渠道及第二渠道其中之一为同心 圆关系。 3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 气效果之容器,该盖体与该容体各更包含有一堆积 装置,该二堆积装置为同轴对应地叠合,进而让数 个该容器堆积。 3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 气效果之容器,其更包含有一排气装置,系设于该 容体之边环部与该盖体之边环部的中间,以及该第 二封包装置之外侧,该排气装置排放位于该第一渠 道之气体。 3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7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 气效果之容器,该排气装置包含有数个排气段,该 各排气段位于该容体之边环部与该盖体之边环部 的中间。 3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7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 气效果之容器,该排气装置包含有数个排气段,该 各排气段位于该容体之边环部与该盖体之边环部 的中间,而该各排气段形成于每二肋条之间。 4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7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 气效果之容器,该排气装置包含有至少一排气段, 该各排气段位于该容体之边环部与该盖体之边环 部的中间,而该各排气段形成于该二边环部其中之 一。 4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7项所述具有双封印与排 气效果之容器,其中该二边环部之外层部分各包含 有一倒U形环,于该盖体与该容体闭合时,该二倒U形 环为相互套入,并且该排风装置包含有至少一排风 段,该各排风段设于该二倒U形环之间。 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系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图,其显示 该容器闭合之状态。 第二图系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组合图,其显示 该容器之容体与盒盖,以及该容体上之第二封条、 第一封条、第二渠道与各凸条所形成之排气段。 第三图系第一图中沿3-3割线方向之剖视图,其显示 当该容器闭合时,该容体与该盒盖接合的方式。 第四图系第三图之分解图,其显示该容器打开之状 态,并且示意该各凸条中所形成之排气段。 第五图系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之使用状态图,其 显示当该容器装有一热食后,内部产生蒸气通过该 容器最内层之封接面,并且该蒸气凝结成液体,该 液体系被蓄积于该第一渠道,而该容器维持最外层 之封接面。 第六图系第五图之进一步的使用状态图,其显示当 该容器内部因该蒸气而升高压力下,该蒸气通过该 容器之外层封接面,并且经由该各排气段通向外面 。 第七图系第六图之再一步的使用状态图,其显示当 该蒸气通过该容器之外层封接面后,其部份凝结成 液体且被蓄积于该容器之第二渠道,然后该蒸气部 份再经由该各排气段通向外面。 第八图系本创作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堆积状态的正 视图。 第九图系第八图中之堆积容器的部份剖视图,其显 示该二容器堆放时,其互相啮合之状态。 第十图系本创作第二较佳实施例之俯视图。 第十一图系第十图中沿11-11割线方向之剖视图。 第十二图系本创作第三较佳实施例之局部剖视图, 其显示该盒盖之二向下之第二封条与第一封条,以 及该容体所形成之第一渠道。 第十三图系本创作第四较佳实施例之局部剖视图, 其显示该第二封条系形成于该容体,而该第一封条 系形成于该盒盖。
地址 美国